首頁>育兒>

我花了三個月的時間,把自己的英語提升到了一個新高度,卻愁苦:為啥無法在孩子身上重演呢?今天推薦這篇尋找答案的心聲給大家,一旦理解了孩子的思維模式,才能為孩子選擇更適合的英語學習方式。

“緣起”

朋友Lily發來她兒子學習線上英語的照片,說:“聽了你的介紹,我很受啟發。這不,總算下定決心給兒子報上名啦!” 她又發來一個偷嘴笑的表情:“看來你這個行業英語翻譯出身的媽媽,還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嘛。論到教小豆丁們英語,人家平臺確實比你專業。”

Lily還建議我把分享給她的體驗和心得都寫下來,方便其他朋友做個參考。近來,隨著孩子升入小學,身邊向我諮詢關於孩子學英語方面事宜的朋友們還真不少呢。

那我就接受Lily的建議,在此拋磚引玉吧!

“英語改變了我的職場生涯”

像Lily一樣,身邊很多朋友都對我發出過靈魂拷問:“你還教不了自己家小毛孩的英語嗎?非得一年砸這麼多錢跟別人學?”

難怪他們發問,因為我自己就是靠英語在職場上闖出的一條上升“捷徑”的。

現在的我,年過三十,就是別人眼中那個“每天只是喝喝咖啡寫寫郵件打打電話,工資還比我們高一大截”的同事。

可我其實一不是英語專業出身,二沒有行業科班背景。與英語結緣還得從剛畢業參加工作那會兒說起。到公司沒幾天,老總就點名說:“你剛畢業,英語肯定沒丟。就你了,你去協助外國機械師們除錯剛到廠的那一批裝置。”那真是昏天暗地的一段光輝歲月,鬼才知道我經歷了什麼。

最崩潰的時候,廠裡一群工程師圍著聽外國工程師講解裝置運作的注意事項,我急得直接哭出了眼淚:“你們可以說中文嗎?”

工作現場的裝置照片

每天三更即起,隨身攜帶各種紙條、記事本……

三個月後,我如獲新生。

歷練到現在,商務談判、技術交流、國外會展、考察、拜訪客戶……統統so easy.

但是,我教不了自己的孩子。

“翻譯出身,我卻教不了自己的孩子”

一開始,我也想當然地認為,我完全能勝任自己孩子的英語老師這一角色。但現實啪啪打臉。

幼小的孩子受不了單調乏味的重複讀說訓練。在他一次次的“要全程用遊戲的方式!”哭鬧聲裡,我一次次筋疲力盡地敗下陣來。

同時,我內心還充滿了懷疑和不確定:“我這樣教對嗎?應該先教單詞還是字母呢?這個發音我拿捏得準確嗎?”

咬牙堅持了三個月之後,這場教學實驗以我的全線潰敗宣告結束。

當初精挑細選買來的一整套幼兒英語教材,至今有兩盒連塑料封皮都沒有撕開。

我用三個月的勤學苦練換來了英語水平的全面提升,但這注定無法在我孩子身上重演。

愛默生寫過這樣一句話:“所謂的經驗,不過是權威的幌子。”在教孩子學英語這件事情上,我對此深信不疑。

人的行為和方式也許可以效仿,但人的精神態度和思維模式是無法效仿的。

那麼我和孩子在對待英語的態度和思維方面,差別到底在哪兒呢?

我意識到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如果我能找到答案,也許就能知道如何為孩子選擇一種最適合他的英語學習方式了。

幸運的是:就在這時,我接觸到了加拿大英語培訓專員Marianna·Pascal女士的一場TED演講。她演講的題目是《Learning English is like playing computer games》(像玩電腦遊戲一樣學英語)。

“我害怕誤導孩子,不敢錯,不願嘗試”

Marianna女士在演講中提出了非常新穎的觀點。

在她看來,英語學習進步慢的人,大多是因為他們和“鋼琴初學者”具有極為相似的兩個共同之處:

害怕“搞砸”,傳統的英語和鋼琴教學,大多是以出錯率少來衡量學生的成績;

害怕自己“被評價”,優美的鋼琴旋律和地道流暢的英語長啥樣,自己手下和嘴裡出來的是啥樣,差距大得地球人都知道,怕被人笑話。

好的英語教育,應當是這樣的:

英語的學習過程,更應該像是玩電動遊戲,讓人沉浸其中,不怕搞砸;

在意的是學習者的“清晰度”,而不是“正確度”;英語是讓學習者懂得只去關注對話和對方,而不是擔心自己“不夠完美”。

她的這場演講引發了很多共鳴。

我也大受啟發。

當初,自己在三個月裡的起色比在校十多年埋頭學習的成果還要顯著,正是因為為了更好地完成每一天的工作任務,我當時已經完全丟開了羞怯心理,一心沉浸在對話和交流中。

而輪到教孩子英語時,我卻常心急地大吼:“錯了,I後面是用is!”。

我無形中誤導了孩子,令他對待英語漸漸抱有一種學鋼琴的心態,不敢錯,不願嘗試。

想到在我的吼聲中孩子逐漸漲紅了臉,囁嚅著不肯再開口的樣子,我的內心隱隱作痛,由此更堅定了讓孩子到更專業的平臺去學習英語的決心。

“我的抉擇”

我家雙職工的實際情況,令我首先否決了一眾線下機構。

颳風下雨、臨時有事、身體不適、塞車……相信我,你堅持不了的,你家娃更堅持不了。

在前後花費約一個月的時間,輪番試聽和多方了解幾家線上英語學習平臺後,綜合考量,選出了一家讓我心動的,和大家說說我選擇的側重點:

首先就是家長們都非常關注的課程設計和師資方面:

老師上課節奏緩急有度,用非常和善耐心的方式對孩子的薄弱環節進行循循善誘和糾正。

字正腔圓的發音令耳朵極度舒適,哈哈。

課程體系循序漸進方向明確,教學用具豐富有趣,一堂課下來也不會令孩子感到枯燥。

在某些互動環節,還貼心地準備了帶有中文的提示板。

尤其打動老母親的心的,是那些專業用心的細節工作。

很多機構有個問題,一堆APP下載地址,試聽課登入賬號,密碼轟炸過後,就沒有然後了。告訴我領著孩子坐等試聽課就行了。

老師會怎樣講課?我們要做哪些準備?

我真的是一頭霧水,不同的機構,卻令我陷入同款迷茫當中。

但他們是及時發來詳盡的課前提醒,包括老師上課時常用手勢,片語……

瞬間照亮了我迷茫的開課等待期。

還有一點讓我很困惑,很多機構對孩子的英語摸底,完全取決於家長的口頭描述,可是這哪能準確的知道孩子的水平,從而推薦適合的老師和學習方法啊!

他們發來的一套測評電子答卷,我認為很專業,有詳細的測評聽力、閱讀、理解、發音等各小項能力,輕鬆定級沒煩惱。 不僅如此,銷售還會詳細詢問孩子的性格偏好,以此推薦最匹配的試聽課程和老師。 這點非常擊中老母親啊!

“心所深入的程度,就是事業所能達到的高度”

我相信有些細節上的差別,不是因為技術實現不了或者其他客觀原因造成的,而是一個平臺有沒有真的以孩子的學習需求為核心、有沒有從孩子的天性出發導致的。

其實,我並不排斥很多家長不太喜歡的其他外教。但在自身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我更傾向於北美外教,而這主要是出自文化薰陶方面的考慮。

語言承載著文化。

孩子跟著外教老師經年累月的學習和接觸。他們能帶給孩子的,不僅僅是一門新的語言,孩子也會透過外教的舉手投足和言行,受到不同文化和思維的影響和鍛鍊。

以上就是我為孩子挑選英語學習平臺的實測了,真情實感,不摻水。

但也說句實在話,每家孩子的特質千差萬別,家長的重視程度和時間也不一樣,還是希望有需求的家長先去試聽體驗下,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是麼?

朋友們相信我,而我,相信專業的力量。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幼兒園老師“神總結”:孩子們穿著什麼樣,家庭情況就是什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