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大聲說話,大口吃肉;大家好,我是吳吞:

每個孩子,都曾問過爸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請父母們謹慎回答,避免為孩子留下一輩子的陰影——

天下沒有不是的父母?呵呵,沒有天生就會做父母的人才對。

小鎮青年:我爸告訴我,我是我媽上廁所,放屁蹦出來的。

31歲的馬旭東,至今還害怕聽到,馬桶抽水的聲音。

嘻哈女孩:我爸媽告訴我,我是他們逛街的時候,花兩塊錢買來的。

24歲的唐美麗,至今不敢,走進街邊的兩元店。

餐館幫廚:我爸告訴我,我是他和我媽玩泥巴捏出來的(這個有創意)。

26歲的李健翔,每次洗澡,都害怕自己會化掉。

邋遢肥宅:我爸說我是從垃圾場撿來的。一開始我還不信,後來他有一次罵我,說當年撿我,還不如撿旁邊的那臺爛電視機。

29歲的馬塞彪,至今看到電視機,還會有巨大的競爭壓力。

波霸美女:我媽告訴我,我是從人販子那兒買來的,我的親生父母,在貴州山裡。

張喜愛,在13歲離家出走,被貴州警方發現並送回。

油膩大叔:我問我爸,我是從哪裡來的?我爸很詳細的跟我說,很詳細。

35歲的趙二嘎,比同齡人早6年進入青春期。

白髮老人:當年啊,我問我爸,我是從哪裡來的?他什麼都沒有說,還打了我一頓。

75歲的李有才,至今還不知道,自己從哪兒來的。

……

以上是從網友們那兒徵集到的答案。

說回我自己吧,我是我爸媽從垃圾場撿來的——這導致身材高大的我,從小就喜歡躲在狹小的空間,不喜與人正面接觸。

直到有一天,我躲在床底下,偷聽到爸媽和新婚不久的姑姑聊天,說我是早產兒。那天我媽的羊水意外破了,於是我爸匆忙找來一輛拉貨用的兩輪平板車,一路小跑,奮力地將我媽推進市人民醫院。

當天還聊了許多細節,正是這些細節,逐漸驅散了,縈繞我心頭多年的陰雲——那一年,我14歲,此後依舊沒有安全感。

我身邊有很多朋友,都被這個問題的答案傷害過。印象最深的是,我在無錫打工時,同公司質檢科的同事滿意。

滿意是一個胖胖的,很和善的姑娘。家裡有三個哥哥,她是唯一的女孩兒。有一次,她的嬸嬸來蘇南旅遊,她負責招待,不知怎麼就聊到她身世上去了——她嬸子告訴她,她是撿來的。

滿意這個傻姑娘,竟信以為真,當即哭著趕回千里之外的老家,向父母求證……後來,她再也沒認那門親戚。

她嬸子有錯嗎?有錯,不應該開這種玩笑;但錯更多的,是滿意的父母。一定是他們當年的回答,給滿意的心中留下了巨大的陰影,繼而形成一個在她成年之後,仍舊揮不去、邁不過的坎兒。

“爸爸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面對這樣棘手的問題,很多父母抱怨:“我太難了,說的敷衍,不行!說的露骨,也不行!那我該怎麼辦?我爸媽當年就是這麼兌付我的!”

其實,這個問題的答案,早就蘊藏在我們的文化傳統文化中。你需要做的就是,根據孩子的狀態,採用不同的說辭。至於如何把握這個度——看年齡。

在中國公安大學,從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問題研究的李玫瑾教授,也是很多父母都認可的育兒專家。

面對孩子的教育問題,李玫瑾教授說:“六歲之前,父母的嘮叨和話語都是黃金;十二歲之後,父母的話語都是垃圾。”

將這句話運用到今天討論的話題——孩子第一次產生這個疑問,通常是在三到六歲之間。這時父母們可以用一個善意的謊言來拖延。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開玩笑的形式來考驗孩子的反應,更不能恐嚇和貶低孩子,以避免留下心理陰影。

在孩子上小學之後,就可以與老師商量,進行一些基本的性別認知和防侵害教育。

當孩子接近青春期時,一定要把性和青春期教育做好。不然到了青春期再說,很可能就晚了。

李玫瑾教授認為,在六歲之前的這個階段,正是教育孩子的最佳階段,只有在這一階段,做好對孩子的教育工作,孩子以後才能走上更正確的道路。

六歲之前,是孩子形成的關鍵階段。作為父母,一定不要懈怠,不要偷懶,要更好地做好對孩子的教育工作。

在這個階段的孩子,是單純的。他們認為父母說的所有的話語都是真實的。所以即便因為客觀原因,不好將“性問題”直接說出,也要用一個能夠鼓勵孩子的說法。

在信仰基督的西方世界,這個問題很好解決。因為他們的父母有一個標準答案。每當年幼的孩子們問父母:自己是從哪裡來的?

父母們都會說:孩子,你是上帝派遣白鸛,送給我們的寶貝。

當孩子上小學之後,會有專業的性別老師,由淺到深,教授孩子如何區別男女性別,防禦性侵,還有必要的性學知識。

我們的問題是,很多父母以“忙”為藉口,既不願意動腦子學習,尋找教育孩子的合適方法,也不信任專業人士的專業指導;導致孩子們一出事,就是攸關生死未來的大事。

尋找中國的“白鸛送子”

我不是教育專家,關於孩子們的性與青春期教育我不敢多言。但是面對孩子們“從哪兒來”的疑問,傳統文化中,老祖宗們早已留下了答案。

這個答案你也一定聽過,我給你提示一下——今年4月15日傍晚,法國巴黎的老孃娘廟燒了,郭德綱老師還用作品對此事表達惋惜呢?

對的,就是送子娘娘。如果六歲之前的小朋友,疑問自己是從哪裡來的,完全可以對他們說:“孩子,你是爸爸媽媽在娘娘廟求來的,當年爸爸媽媽為去廟裡拴娃娃······”

信佛的朋友,還可以說是從送子觀音,送子彌勒那裡求得的,比如《新白娘子傳奇》中,就有趙雅芝飾演的蛇仙白素貞,在觀音廟裡祈禱,求得文曲星下凡的橋段。

當然,不是每一個地方都有這樣的廟宇。最好的說法,應該和西方的“白鸛送子”一樣,是一個沒有什麼物理限制的,比較通俗實用的說法。

這種說法,傳統文化中也有,那就是“麒麟送子”——

中國神話傳說中,麒麟為仁獸,是吉祥的象徵,能為人帶來子嗣。

在孔子的故鄉曲阜,有一條闕里街,孔子的故居就在這街上。

當年,孔子的父親孔紇與母親顏徵在懷上孔子之前,家裡只有孔孟皮這一個男孩;但是孔孟皮腿腳先天殘疾,不能繼承貴族祀事義務,孔家有被削爵的危險。孔紇夫婦覺得因為子嗣問題導致家道中落,這樣太不幸了,於是就向尼山祈禱,盼望再有個兒子。

一天夜裡,忽然有一頭麒麟跑到他們家院子裡。接到家僕的報告,孔家人紛紛聚到後院。只見麒麟不慌不忙地從嘴裡吐出一方帛,上面寫著:“水精之子孫,衰周而素王,徵在賢明”。

在孔家眾人分析帛書上的意思時,麒麟舉止優雅地走向顏徵夫人。當他們接觸的那一刻,麒麟突然不見了。

第二天,孔紇家傳出一陣響亮的啼哭聲——孔子誕生了。

如果你去參觀文廟、學宮之類的景點,就是全國各地,供奉孔子的地方,就會發現那裡常有《麒麟吐書》的紋飾,意思為祥瑞降臨、聖賢誕生。

中國自古便有“麒麟送子”的傳說。南北朝時,世家大族習慣將家族裡聰明可愛的男孩兒,稱為“吾家麒麟”。於是上行下效,誰家有了男孩,會恭賀人家“喜獲麟兒”。此後,這種說法便在民間流傳了下來。

當你家還沒有上小學的孩子問你:“爸爸媽媽,我是從哪裡來的?”

你可以告訴他:“你是上天派遣麒麟送給我們的孩子,當年聖人孔子也是這樣天選之子,你要好好讀書,不要辜負自己的天賦哦。”

為什麼要這麼注重年幼階段?

咱們中國一直都有“三歲看老”的說法。

雖說看三歲時的表現,就能預測未來的成就,未免有一些太誇張;但是孩子小時候境遇,對他人格、品性的養成,確實對有很大的影響。

文化上同樣如此。中國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作為思想基礎的多元融合文明,孔子所代表的正統儒家思想,正是確立在我們中華文明的年幼階段。

認真的了解此時的儒家文化,是從初始階段了解我們的民族性和傳統文化的思想本源;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理解自己,理解什麼是中華民族,從而更好的展望中國的未來。

這也我們中國人,為什麼還要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原因。

參考資料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打針痛哭, 結果孩子身後的姥姥卻火了! 網友都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