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周圍的朋友經常會疑惑,怎麼孩子越大準時睡覺越困難了呢?尤其是在孩子2.5歲以後,每天晚上睡覺總會變成一場拉鋸戰,孩子會熬到22:00、23:00才肯睡覺,在這之前會一直玩,不肯上床。

如果孩子基本上每天都是在22:00或23:00左右入睡,雖然睡得有點晚,但也晚的有規律,但有的孩子是既睡得晚,又晚得沒有規律,今天是21:00,明天是22:00,後天是23:00,大後天又是22:30,隨之而來的起床時間也是不確定的,完全讓家長摸不著頭腦。

孩子的作息不規律,一方面會影響孩子生物鐘的正常運轉,另一方面則會給家人的活動安排造成諸多困擾。

我想大多數家長都很明白作息不規律帶來的弊端,但是不理解的是為什麼孩子越大,作息規律反而不好控制了呢?

為什麼孩子越大,作息規律越不好控制了

我們這裡討論的是學前的孩子,因為孩子上學以後因為課業問題導致晚睡的現象實在太頻繁,由於墨仔還沒到上學年齡,所以即便我自己是嬰幼兒睡眠顧問,但沒有實戰的經驗終究是紙上談兵,因此,我這篇文章所說的孩子,是指嬰幼兒階段,尤其是2歲以後。

1、隨著孩子年齡增加,精力愈加旺盛,扛得住睏倦

假設一個6個月的寶寶和一個2歲的寶寶做對比,同樣是到了犯困的時候,6個月的寶寶會困到開始哭鬧,原地爆炸,但是2歲的寶寶很少困到哭,大多都是更加亢奮,笑啊鬧啊滿屋子亂跑。

這是因為2歲的寶寶在大腦發育、神經發育、身體激素水平等各方面要比6個月的寶寶成熟太多,小月齡寶寶面對睏倦是扛不住的,但是大孩子就明顯能“硬扛”。

所以你看,一個3歲的寶寶很有可能不睡午覺了,但1歲的寶寶卻不能不睡。

當孩子越來越能扛住睏倦的時候,意味著他的睡眠訊號很容易就被掩蓋了,因為他不會再哭著要睡覺,所以你會看到他一直精力充沛的在玩耍,直到要睡覺的時候依然表現的十分亢奮,但如果你稍微瞭解一些關於睡眠的知識就會知道,極度亢奮是極度疲倦的表象而已。

但如果你不知道這個生理規律,那就只會依著孩子,看他什麼時候不亢奮了,才安排他去睡覺,這樣下去,孩子的作息規律自然是很難準時準點。

2、影響作息時間的客觀干擾因素太多

如果孩子晚上入睡的時間總是不固定,多半是因為周圍的干擾因素太多,比如說:

下班回來的父母,回到家的時間剛好是晚上7點以後,這個時間恰恰是孩子開始犯困的時間,但是因為親愛的爸爸媽媽回來了,孩子總要和他們親暱一會兒的,心情會非常激動,這個時候,家裡恐怕是一天中最熱鬧的時候。

家裡的人數變多了

白天可能只有老人和孩子3個人,到了晚上可能是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孩子5個人,如果是二胎那就是6個人,每個人都會發出各種聲音,吃飯、說話、洗碗洗鍋,叮叮噹噹乒乒乓乓,特別熱鬧,而夜間睡覺前的環境是需要安靜且昏暗的,很明顯,一般家庭做不到。

墨仔現在3歲,每天晚上8:00-8:30之間入睡,能保持這個標準,是因為我自己帶孩子,在他上床睡覺之前家裡只有我們兩個人,沒有其他人干擾。

睡前活動的開展時間被推遲

因為大部分孩子晚上還是和媽媽睡覺的,如果媽媽下班回到家的時間是19點左右,吃完飯洗漱完畢,可能已經20點多了,我們說孩子睡覺前至少有一個小時的睡前流程來沉澱,如此推算,上床時間可能會推遲到21點,完全睡著可能就是22點了。

3、受白天小睡時間的影響

當孩子到了3歲左右的時候,白天午睡不一定會每天都有,有的孩子甚至不願意睡午覺了,但是如果睡了午覺,下午的活動量又不足的話,晚上入睡的時間就會被推遲。

所以孩子的作息會分成兩種,如果睡了午覺,晚上是一個入睡時間,如果不睡午覺,晚上是另一個入睡時間。

所以,規律起白天的小睡對夜晚的作息也是很重要的。

4、家長是否足夠重視

其實很多孩子無法養成規律的作息,從根本上來說,是家長的重視度不夠、執行力不強,最顯著的一個特點就是,孩子入睡前是沒有固定的睡前流程的。

而但凡能夠很好的堅持睡前流程的家長,孩子的作息不會混亂到哪去,即便因為旅遊等特殊事件被打亂了,也能很快調整回來。

1、首先我們得了解一些影響孩子作息規律,尤其是夜間入睡時間的因素

白天的運動量

運動量是影響白天小睡、夜間入睡的最關鍵的一個因素,很簡單的一個道理,睡覺是充電,運動就是耗電,有消耗才能進行下一次的充電。

隨著孩子年齡的增加,電容量變大,消耗自然就需要變大,但是很多家長沒有跟上這個變化,總是讓孩子在家待著,出門遛彎的時候也總是讓孩子坐在嬰兒車裡,這樣的活動消耗肯定是不夠的。

比如說一個兩三歲的孩子,如果早上起床以後不出門活動,那麼接下來的吃飯、午睡很有可能都會受到影響。

那麼,該如何把握這個運動量,可以參考世衛組織《關於5歲以下兒童身體活動、靜坐行為和睡眠的指南》

0-11個月:每天至少30分鐘的身體活動

12-35個月:每天至少3個小時的各種強度不同的身體活動

36-59個月:每天至少3個小時的中等強度的身體活動,其中至少60分鐘為中高強度的運動

這麼一對比,是不是很多孩子的活動量都是不達標的呢?

白天的小睡

大多數人以為孩子白天的小睡是受夜間的影響,覺得夜間睡不好,白天就應該要補回來,其實對於孩子來說,白天小睡並不完全是夜間睡眠的補償,而是決定夜間幾點入睡、睡得是否踏實的關鍵性因素。

在解決嬰幼兒夜間睡眠問題的時候,多半也是從改善白天小睡入手的。

所以,要想孩子夜間睡的準,白天小睡就得規劃好,從固定起床時間開始。

睡前流程的執行

不論是哪個月齡段的寶寶,都需要一套完善的夜間入睡流程,有的家長不明白為什麼要做這個事情,困了就上床睡唄,實際上,你會發現,讓孩子乖乖上床睡覺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固定的睡前流程,目的就是給孩子建立一系列的睡前條件反射,透過看書、聽音樂、洗澡等活動來劃分出白天黑夜的區別,讓孩子明白當做這些事情的時候,就是該上床睡覺的時候了,不能再肆無忌憚的玩下去了。

長期薰陶在睡前流程中的孩子,上床睡覺不會那麼抗拒,配合度非常高,家長很省心,這比你發火大喊著“你趕緊給我睡覺、快點!上床睡覺!”有用多了。

睡前流程的執行,需要家長的絕對耐心,堅持每天都這麼做,是不能偷懶的事情。

全家人統一標準

不論家裡是誰陪孩子睡覺,都要做到換人不換流程,其實做到這一點並不容易,經常負責哄睡的人非常瞭解孩子的狀態,也有強有力的執行力,如果換了哄睡人,比如是不經常哄睡的爸爸,可能連孩子是真疲憊假興奮這個訊號都辨別不出來,執行流程的力度就會大打折扣。

就拿我家來舉例子,如果是爸爸負責哄睡,一定不會準時,孩子會和他嘻嘻哈哈個沒完,又跳又笑,根本安靜不下來看書。

所以,如果要換哄睡人,建議媽媽將孩子的睡前流程寫下來貼在牆上,讓爸爸能夠看到。

2、制定一份適合自己孩子的一整天的作息安排

在瞭解了上面這些息息相關的因素以後,家長可以按照自己家的實際情況和孩子的原本作息來進行調整。

第一步:固定孩子的起床時間

時間範圍可以是7:00-8:00之間(當然7點是最理想的,新疆小朋友除外哈)

睡得晚的孩子,其睡眠階段是整體後移的,所以若想要孩子睡得早,就要整體前移睡眠階段,先讓孩子早起,不要睡到九十點。

早起以後,早上的活動安排、小睡、下午活動、夜間入睡時間都會相應提前。

第二步:抓住早上的活動時間,讓孩子動起來

吃完早飯,就帶孩子下去活動吧,只要天氣不錯,就按照前文所說的月齡運動量範圍讓孩子運動起來,學步期的孩子儘量不要坐在嬰兒車裡,雖然坐在嬰兒車裡讓大人很省事,不用追著孩子跑,但是卻剝奪了孩子的運動時間。

2、3歲的孩子可以騎車、跑跳、踢球,要歡脫起來,不要安靜地站在那裡或者慢慢悠悠的散步。

第三步:固定午飯和小睡時間

接下來就是固定午飯和小睡時間,午飯的時間不宜太晚,最好不要超過12:30,太晚吃飯會讓孩子錯過午睡,如果吃飯吃著吃著就睡著的這種情況,肯定就是吃飯時間太晚了。

有時候你會發現,如果安排孩子在13:00小睡,很容易就睡著了,但若是13:30小睡,孩子反而不容易入睡,這是因為睏意在那半小時裡,被孩子扛過去了。

所以家長需要仔細觀察,孩子會在哪個時間段開始出現犯困訊號,多觀察幾次,就能掌握什麼時候安排孩子吃飯了和小睡了。

有的孩子到了3歲以後就不小睡了,那怎麼辦?可以安排孩子在原來小睡的時間進行1個小時左右的安靜活動,比如躺在床上聽故事,只要讓他安靜下來就行,這也是一種休息。

小睡時長要控制在合理範圍內,不要讓孩子睡太久,否則一定會推遲夜間的入睡時間,2歲以上的孩子午睡時長不宜超過2小時(如果你家娃午睡時長超過2小時,但沒有影響夜間入睡時間,那就不需要縮短)。

第四步:抓住下午的活動時間,讓孩子充分放電

午睡充電完成以後,帶孩子下去活動,同早上一樣,進行中高等強度的身體活動。關於這個活動強度,我個人的做法是,帶墨仔去上體能課,一個小時的運動下來,滿頭大汗,絕對是達到中高等強度了。

第五步:規劃合理的夜間睡前流程

這個環節需要參考自家的實際情況,對於職場媽媽來說,很難保證孩子在晚上8點左右入睡,所以建議媽媽根據自身情況,拉出一個時間線,孩子幾點睡是比較好操作的,然後向前1小時倒推流程,在你回家之前的事項,由其他人執行,剩下的由媽媽到家以後執行。

萬能的睡前流程:開啟睡前音樂----洗漱----上床---- 看繪本----關燈---聽音樂/故事app(比如喜馬拉雅)---睡著

第六步:排除困難,執行流程

準時入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尤其是前2、3年就沒有睡前流程的孩子,改善起來更加難,因為他太習慣睡前一直瘋玩到困到極限,太不習慣早早上床看書聽音樂。

所以,流程制定的再完美,執行不下去一切都白搭,執行難無非這幾個情況,我們來各個擊破。

孩子不配合,不愛看繪本

放音樂、洗漱這兩項操作起來沒啥難度,但上床看書開始,很多孩子就往床下跑,怎麼辦?

首先要讓孩子愛上看書,增加白天的看書時間,選擇孩子喜歡的繪本型別,在床上給孩子讀,培養他的看書習慣,另外,家長要提高自己的講繪本的水平,這可是一門技巧活啊,當孩子愛上在床上看書這個事情以後,睡前流程的上床看書這個環節就能擊破。

其次,用床圍把孩子圍在床上、鎖上臥室的門,切斷他跑到客廳繼續玩的路徑,就算不睡,也只能呆在床上玩,不可以下去,其他家人更不要開門進來和孩子互動,臥室裡只留下媽媽和孩子兩個人。

孩子哭鬧著要去客廳

堅持原則不退讓,媽媽可以用遊戲或者玩具來安撫孩子,心平氣和的告訴他“我知道你想出去玩,但是現在是睡覺時間,我們需要呆在床上”。

2、3歲以及3歲以上的孩子,哭鬧一下完全可以接受,並且如果家長堅持原則,正確安撫,孩子會很快適應規則。

孩子不讓關燈

為了延遲睡覺時間,孩子可能不讓家長關燈,但不關燈,就無法讓生物鐘準時運轉起來,這時候,可以告訴孩子,關燈以後我們就可以聽故事咯,緊接著開啟聽故事的app,堅持幾次,孩子就習慣關燈這個事情了。

第七步:製作一個有照片的流程圖用來表揚、提醒孩子

將孩子需要遵守的睡前流程圖製作出來,貼上孩子完成每個步驟的照片,然後各種彩虹屁吹起來,依次來鼓勵孩子。

漸漸地,孩子就喜歡上這個流程了。

多久才會有效呢?我想說肯定不是一蹴而就,至少堅持1個月吧,然後一直堅持下去,讓睡前流程成為美好的親子時光,而不是刷任務。

最後切記,不要因為完不成流程而訓斥孩子,這樣做只會讓孩子討厭這一套流程,再去執行的時候難度會更大哦。

7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獨生子女到底有多孤獨?越長大越孤單,越品味越心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