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聊帶娃日常的“樹先生”,專寫與人類幼崽的戰鬥故事
木小姐這兩天情緒有點不好。
每天回家對我都板著個臉,問她也不說,默默吃完飯,然後心不在焉的陪一會孩子。
不用問,肯定又是我做錯了什麼事。
昨天晚上,把孩子哄睡了之後,我把木小姐拉出房間,覺得應該溝通一下,不然積怨太深,指不定她會做出什麼動作。
原來,因為前兩天她爸媽到家裡來,木小姐讓我去車站接一下,
我覺得那天正好屬於極端天氣,路邊結冰,帶一一開車很不安全。
而且一一從小和外公外婆並沒有那麼親近,如果單獨將她放在後座,不知道會出現什麼狀況。
她覺得我應該去接,孩子放在後面也不會有什麼問題。
01事情對錯,各自都有自己考量,如果重新選擇,我還是會堅持不去接。
除非針對這個問題有另一種選擇,就是木小姐在家陪孩子,我開車去接,這當然義不容辭。
其實,現實中,尤其在家庭裡,有很多這樣沒有對錯的問題。
但問題不會因為沒有答案而消失,想辦法溝通和解決就好。
不過,今天我不想聊婚姻問題。
作為一個全職奶爸,我還是想反思一下父母和孩子之間的相處模式。
在昨天和木小姐一邊吃水果,一邊溝通問題的中間。
我告訴她,如果有情緒,不妨直接說出來,哪怕當著一一的面,也沒關係。
木小姐覺得不妥,害怕說著說著就吵架,在孩子面前吵架,會給孩子非常大的傷害。
她覺得,那不如就忍一忍,自己消化了就好。
02毋庸置疑!當著孩子吵架,的確會給孩子造成諸多壞處,甚至會造成不可逆的影響。
很多專家們也指出,經常看到父母吵架的孩子,安全感會比較低,膽小懦弱,變成討好型人格……
緊張的家庭關係,也會影響到孩子的社交,容易形成孩子易怒,推卸責任等等負面性格。
於是,不少父母覺得,為了孩子,忍著!
甚至,明明已經到了爆發的臨界點,還要在孩子面前假裝和睦。
真的有這個必要嗎????
結合木小姐這兩天的表現,我實在想不出為什麼,父母壓抑情緒,明明已經到了想吵架的地步,還是要假裝沒事人,非要等所有問題都沒有解決,再來一次大清算才是好事?
或許是因為原生家庭的關係,我覺得:
一忍再忍的偽和睦,對孩子的危害,遠遠大於就事論事的爭吵。
我老爹老媽,就屬於那種,小吵不斷,大吵沒有的家庭。
我媽性格強勢,有什麼說什麼,從來不憋著,而我爸比較溫和,屬於脾氣好的那種男人,但從來都是有一說一,絕不翻舊賬。
所以,小吵不斷的結果就是,總能聽到我媽說這也不行,那也不好。
我爸爭論幾句,然後想辦法解決,如果解決不了,也會明著說不行,然後承認錯誤。
在承認錯誤這方面,我爸的確有點東西。往往我媽上一秒還在發火,下一秒又重新冷靜。
搞得我從小也很無奈,曾經還寫過一篇作文,內容大概是:六月的天,媽媽的臉,說變就變……之類。
03說不害怕,也不現實。
有一段時間,的確害怕他們吵架,可當我發現吵完就和好,甚至比之前還要如膠似漆時
我就明白什麼叫做“床頭吵架床尾和”的道理。
回憶自己當時害怕的心情,其實並不是害怕他們吵架,而是害怕吵架的後果。
孩子大概都是這樣,害怕爸爸媽媽關係不好,不相愛,不在一起了……
中學時候,我爸應酬比較多,經常喝醉回家。
我為我媽抱不平,於是在一次我爸喝多,我媽數落的時候,我決定幫我媽一把。
於是便走到廚房,接了一盆水,抱到房間,直接潑在我爸頭上。
現在想來,著實混蛋。結果就是,我爸清醒反思,我媽讓我滾蛋……
委屈啊當時,我心想我是為了你才這樣的!
你怎麼罵我呢?
後來才明白,即便我看到我媽在不停的數落我爸,可心裡仍然是愛他的。
他們總說打是疼,罵是愛,簡直荒謬!
但如今想來,好像是屬於他們處理問題時候的一種方式。
04壓抑情緒,為了孩子一忍再忍,維持表面幸福,實則早已經沒了感情,這樣的生活還真挺恐怖的。
生活中有些問題找不到答案,各自有道理,各自都是對的。
那些能夠做到不爭不吵的,一定是神仙伴侶吧?而我們都是普通爹媽,吃著五穀雜糧,怎麼能不放屁拉屎?情緒這個東西,無論你是消化,還是發洩,總歸不能積壓。
所以,學會如何吵架,往往比學會不吵架更簡單,也更現實。
從小看他們如何吵架,再看他們如何和好,現在想來也確實很有意思。
總結一下這些的經驗,可供參考:
一、當著我的面吵,當著我的面和好。
二、我可以吃瓜,可以中立,甚至可以當裁判,但我絕對不是他們的盟軍。
三、非個人習慣性的問題嗎,絕不翻舊賬,
四、爭吵有度,對事不對人
五、吵架的最終目的是解決問題,而不是發洩情緒。
最後還是得說一下,我真不是鼓勵父母吵架。
能控制則控制,能溝通就溝通,相比在孩子面前,假裝幸福,假裝恩愛,假裝和平,倒不如實實在在把矛盾解決掉。
順帶著讓孩子學會如何吵架,也不見得就是一件壞事。
只是別忘了告訴他們:寶貝別怕,爸媽只是換了一種方式在溝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