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叫做“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不懂規矩的孩子,長大以後必然會難以融入社會,因為社會是講究規則的。
可孩子又天生沒有規矩,因此還必需父母來幫助他們建立規矩,然而這卻非常考驗家長的育兒能力。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案例,一個小男孩路過超市水果區的時候,用手去摳現切水果盤的薄膜包裝,一連摳破了好幾個。
一旁的媽媽似乎並未發覺,直到工作人員過來制止。工作人員的情緒似乎激動,語氣比較重,男孩聽到對方批評自己,也生起氣來,不但不道歉,反而還繼續伸手想要去摳另一盤水果。
好在這一次男孩的媽媽及時制止了,只見她一把拽住兒子的手,然後看著他嚴肅地說:“你今天犯了兩個錯誤,一個是用手摳水果盤,一個是做錯了事還不道歉,所以要把你的小星星減去兩顆。但如果你立刻跟這位叔叔道歉,則可以少減一顆。”
男孩一聽,便趕緊對著工作人員道起歉來,語氣還十分誠懇。見工作人員有些納悶,男孩媽媽就告訴了他原因。
原來這個小男孩跟媽媽有約定,做對了事可以加一顆星星,做錯了事則減一顆,等集到的星星達到一定數量,就可以從媽媽那裡兌換禮品。
沒有孩子的人可能不覺得,要想讓三五歲的小孩承認錯誤是非常困難的,而這位寶媽就輕鬆做到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其實很簡單,這位寶媽掌握了一種巧妙有效的“立規矩”手段,採用這樣的方式去給孩子立規矩,就不用擔心孩子不配合,因為他們會“搶”著去完成。
給孩子立規矩,這些方法最有效1.獎懲明確法第一種方法就是上面那位寶媽所採用的辦法,根據它的具體內容,可以稱之為“獎懲明確法”,意思就是跟孩子達成一項約定,明確獎勵和懲罰的具體標準。
那位媽媽的標準就很簡單粗暴,做對事加一顆星,做錯事減一顆星,然後集齊一定數量的星星可兌禮物。
這種辦法對年紀幼小的孩子十分管用,在集星星的過程中,他們有很強烈的期待感和成就感,從而更願意去參與這個遊戲。
2.將心比心法第二種辦法叫做“將心比心法”,比如孩子搞了破壞,對他人的利益造成了傷害,父母就將他最心愛的玩具沒收一個。
這樣孩子就可以立馬體會到被他加害的物件的現實心情,並能更深刻地認識自己的錯誤,從而避免以後再犯。
久而久之,不能傷害他人,不能破壞他人的利益這一規矩,也就深深地根植在孩子的心中了。
3.自行善後法第三種方法叫做“自行善後法”,指的是孩子犯下某些錯誤後,父母不再給他收拾場子,而是強迫孩子自己善後。
比如孩子把垃圾打翻了,就讓他自己把翻掉的垃圾掃進垃圾桶裡,如果孩子太小,無法完成這項任務,父母則可以從旁協助,但一定要讓孩子覺得是他自己在主導。這樣就能讓孩子深刻地認識到犯錯的後果,從而變得更有規矩。
如果父母使用以上這些方法來給孩子立規矩,那效果肯定就不會差,你的孩子也不可能再被別人指責沒有教養。但在使用這些方法時,還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地方。
給孩子立規矩時,這些雷區家長也應避免1、切忌帶入情緒第一個要避免的雷區就是家長過於情緒化。比如看到孩子犯錯,立刻火冒三丈,這肯定就是不行的。
因為極端情緒會讓你暫時失去理智,從而讓你做出錯誤的決定,這樣就不會讓孩子覺得心服口服,甚至產生逆反心理。如果家長恢復理智後反悔的話,則會進一步固化孩子的逆反心理。
2、堅定執行,不要拖泥帶水第二個要注意的,就是家長一旦決定要對孩子獎勵或者懲罰,就一定要及時兌現,而不能拖泥帶水,更不能忘了執行或者半途而廢。只有堅定地把“立規矩”執行下去,才能讓孩子真正養成良好的習慣。
規矩意識一旦建立起來,受益就是終生的。反之,如果孩子小時候家長沒有及時給他立規矩,那麼等他長大了, 家長再想去管教可就太遲了,因為這時孩子已經有了完全的自主意識。所以給孩子立規矩要趁早,而且是越早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