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今天要談一個問題,談一個絕大多數父母可能都沒有意識到的問題。

對於很多家庭來說,可能都把書桌放在孩子的臥室,讓孩子在自己的臥室看書、寫作業。

從表面來看,這既有現實的原因,也合乎很多父母的認知。

首先,對於大多數的家庭,可能也無法給孩子提供單獨的書房來讓孩子學習、寫作業;其次,課桌本身就屬於孩子的,當然也應該放在孩子的臥室。

但是,這樣看似合理的擺設卻隱藏著一個大問題,而這個大問題影響著孩子的學習態度,很可能那些不愛學習的孩子恰恰就是因為這樣的家庭擺設造成的。

這個問題就是:臥室都不是用來學習的,而是用來睡覺的。

角色扮演

有的網友可能會疑惑了:臥室是用來睡覺的,但是用來學習又怎麼了?

從臥室功能上來說,臥室雖然是用來睡覺的,但是我們也可以用來幹別的,當然也包括讀書學習,你甚至還可以在裡面做飯、唱歌,只要可以做的,你在自己臥室裡都可以做,這沒有任何問題。

但是從心理學角度來說,這卻有一個大大的問題,因為我們人在不同的環境下會扮演不同的角色,並且在心理和生理會發生變化轉化,以此達到適應環境的最佳狀態。

在上百萬年的進化下,為了更好的適應環境,更好的生存下來,我們就必須要針對不同的環境做出不同的反應。我們不可能用一種心理或生理狀態應對所有的環境,要是這樣,我們人類早就滅絕了,不可能活到今天。不僅僅是人,任何的動物都會有這樣的應變機制。

舉個簡單的例子,很多人都聽過這樣的故事,有個媽媽看到自己孩子被車壓了,一著急之下,單手就把車給抬起來了。當然,這裡誇張的成分可能比較大,但是在危險的環境下,我們腎上腺素分泌增多,心跳加快,力量迸發是很正常的。但是在安全的環境下,我們可能就比較安逸了,心平氣和的,臉不紅氣不喘。這正是我們適應環境,最大限度的減少能量損耗,最高限度的提高能量利用的結果。

進入不同的環境,我們就會自動的調節各系統,扮演好當前最適合的角色,達到最佳的狀態。

那麼問題來了,當我們進入臥室時,我們對於臥室的認知是什麼?從稱呼上我就應該知道,臥室肯定是睡覺休息了,要不然我們為啥不叫廚房、不叫書房?因此一旦進入臥室,我們就需要扮演一個睡覺休息的角色。這是一種自我的本能,很難受自我意志的控制。

舉個最簡單的例子,2020年疫情期間,多少人都在居家辦公,自己捫心自問下,你在家裡辦公的效率比在辦公室的辦公效率高嗎?我想大多數人肯定都會效率變低了,因為在家時,心態就是放鬆休閒的,就不是上班工作的緊張狀態,總想休息或者是吃點東西,工作效率肯定提不上去。

再舉個例子,我們都知道閱讀是一個好的習慣,那麼你在家容易閱讀呢,還是在圖書館容易閱讀?很明顯,在圖書館你會更容易閱讀,因為進入圖書館後,你扮演的就是一個學習者的角色,就是來閱讀學習的。相反,在家裡你更多的扮演的是一個居家休閒的角色,除非你特別喜歡讀書,或者說有很強的自律能力,否則你肯定看手機勝過看書。

這就是我們大腦自帶的角色扮演的結果。

現在明白為什麼我說書桌放在孩子臥室不好了吧?

臥室是休息的地方,這是長久以來形成的固有觀念。把書桌放在臥室,當孩子進入臥室後,雖然從理智上來說,他是來學習的,但是長久以來形成的固有觀念,會在潛意識影響孩子,使得孩子難以專心致志的學習,總想休息、玩耍。

那問題怎麼辦呢?

透過分析,我們會發現這樣設定的問題。因此,要讓孩子專心致志的學習,最好是給孩子設定一個專門的學習地方,比如說書房。孩子一進入這樣的地方,孩子就意識到這裡是用來學習的,就可以轉換角色,把自己調整到學習狀態。

但是,儘管我們從理論上來分析,這樣設定是最合理的,但對於大多數的家庭來說,都是普通人,哪有那個金錢買一個大房子,還專門給孩子置辦一個書房,讓孩子專門來學習?這從實際來說有些不太現實。

理論說的再好,沒有實踐的可能,那有什麼意義?

其實這個矛盾並不是完全沒有辦法解決的。

我們並不是一定要弄一個獨立的房間才能轉變孩子的角色,我們只需要找一個足夠獨立、孩子還沒有形成角色認識的地方,就可以把這個地方當做孩子的學習空間。

比如說,我們可以在家庭中隔離出一個地方,用屏風或者是簾子隔開,再不濟用一塊布隔開,形成一個較獨立的空間。然後我們告訴孩子,這個地方就是用來學習、寫作業的,除此之外不能幹別的。只要孩子學習、讀書或者寫作業,都要到這個空間來完成。

因為這個地方是新建立的,孩子對此並沒有形成特定的角色認知,而現在我們對其進行來定義,並且孩子也貫徹如此使用,那麼堅持一段時間,孩子就會對此空間形成固有認知,知道進入這樣的地方就是要學習,那麼自然而然的,以後孩子再進入就會轉變角色,快速的進入學習狀態。

10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很小時不要跟他講過多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