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每個人天生就有“趨利避害”的心理,孩子也是一樣。為什麼現在的父母會越來越覺得自己孩子任性?其實這和我們有很大的關係。

現在學校老師經常會問學生們,在家裡和誰交流比較多。孩子們做出最多的回答就是“爸爸媽媽只關心我的成績,從來不和我說其他的事情。”這在某種意義上,就是溝通的缺失。孩子回家之後,更多的是讓父母意識到他們的存在,每個孩子也都會關心家裡的點點滴滴。但是,當孩子問起這週末我們是否可以一起去郊遊,或者媽媽今天為什麼不開心等等問題的時候,作為家長的我們普遍的答覆都是“先寫完作業再說”“大人的事情你不要管”等等。

孩子的問題得不到我們的正視,在“趨利避害”的心理作用下,孩子會開始和我們隱藏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因此,才有了現在的狀況:我們在最開始的時候沒有正視過孩子的問題,現在卻在抱怨孩子不和自己溝通。

大多數父母都會讓孩子一門心思用在學習上,因此對於孩子平時的穿衣、吃飯都採取大包大攬的態度。雖說孩子是家庭當中的一份子,但是我們如此做法,並不會讓孩子感受到他在家庭中的參與感,甚至自己的事情自己都決定不了。

看過這樣一篇新聞:內容是在某年的高考,孩子想要就讀醫科大學,但是父母反而覺得金融專業更有利於孩子未來的發展和就業。這對父母在高考結束後,擅自纂改了孩子的高考志願單。成績出來之後,如這對父母所願孩子收到了某金融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孩子一怒之下放棄上學,重新補習。當記者採訪到這位母親的時候,這位媽媽聲淚俱下,痛斥孩子任性,不聽話。

我們在替孩子做決定的時候,從來不和孩子溝通。雖然在所有人看來我們都是為了孩子好,但是最直接的受益人卻會因此對我們產生抱怨。上面這個例子說明,孩子拒絕活成我們希望的樣子,我們卻還在抱怨孩子太任性。

從來不會拒絕的父母最終的結局怕是都不盡如人意。很多的“啃老族”在小的時候,都過的還算不錯。別的夥伴有的,在自己提出要求的時候父母都會滿足。在孩子過分需求物質條件的情況下,我們還是讓他太容易的得到,反而不會讓孩子們感受到“來之不易”。

當孩子習慣了索取時的不拒絕,自然也就喪失了珍惜的美德。有些孩子甚至變本加厲,變成了我們所謂的人性。

其實每個孩子都是天使,是那些不懂事的父母把他們變成了任性的樣子。

7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家有這6種爸爸,再勞累也養不出優秀的孩子!家長要趁早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