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順利讓孩子自己吃飯,只需要懂得下面這些知識。
而這種情緒在孩子開始學吃飯之後,更是升級到每天都要開啟高達3次的原地爆炸模式,吃一餐飯爆一次,吃兩餐飯爆兩次,頭都大了。
這種情緒相信媽媽們都有過,一到娃吃飯家裡就變成了災難現場,輔食飯粒哪哪都有,地上,桌上,餐椅上,娃臉上,腦袋上,肚子上,吃飯半小時,收拾1小時那是常有的事。
就連謝娜也為孩子們吃飯的問題頭疼。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2》中,謝娜就透漏過對女兒們的操心,而且這份操心從寶寶們還在肚子裡就開始了。
做產檢的時候,因為有一截臍帶環繞在女兒的額頭上,嚇得謝娜以為女兒額頭上長了一個包公的月牙兒,這樣的胎記在臉上不好看呀!後來還是張傑解釋安撫她,她才放下心來。
因為是雙胞胎,所以到孕晚期謝娜變得更加敏感,只要孩子一沒動就各種擔憂,於是就去買了一個心跳測量儀,天天給孩子測心跳,後來還連上了一個大音箱,天天就在家聽孩子的胎動聲音。
女兒們出生之後,謝娜為了能抱起女兒們,就加強鍛鍊練臂力,親手學習做輔食,錄節目再晚,只要能趕上晚班機,就一定會趕回去陪女兒。
謝娜還表示在家其實比主持節目還累,天天要給孩子唸詩、唱歌、講笑話,做啟蒙教育,基本沒得歇停,這就是當媽之後的變化吧,時刻得為孩子們操心的。
現在謝娜的兩個女兒都一歲多了,而當媽的她也迎來了另一件頭疼的事,那就是跳跳和俏俏吃飯的問題。
跟所有媽媽遇到的問題一樣,跳跳和俏俏吃起飯來也是一災難現場,滿桌子滿地都是食物,臉上嘴巴上,手上,衣服上也全是食物。
每次一看到這場面謝娜就頭疼,她在節目中也像袁詠儀取經,因為袁詠儀有潔癖,所以對於這種大場面,謝娜想著她應該接受不了的。
可袁詠儀卻給出了很意外的答案,她說:“一定要從小就去鍛鍊孩子手指的靈活性,促進手指的發育,所以就算孩子用手抓食物弄得再髒,也不親自給兒子餵飯吃。”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讓她自己動手吃飯的好處有多少,那給她餵飯吃的壞處就有多少,所以,比起飯後收拾,還是讓孩子們自己吃飯吧,雖然場面有點難以接受,但等孩子大點就好了。
讓孩子自己吃飯,確實好處多多,而且每一個好處都值得家長們放手讓孩子自己去嘗試:
1、讓孩子有豐富的感官體驗
吃飯時間是嬰兒最豐富的感官體驗之一——新的味道、氣味和質地。觸控和感覺食物——尤其是粘粘的、髒亂的、潮溼的食物——是在進食過程中充分調動嬰兒感官的好方法。早期的感官體驗可以幫助你的孩子認識到這些新的感覺不是威脅,而是和美味的食物聯絡在一起。
2、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嬰兒和蹣跚學步的孩子渴望自主和獨立,如果給予的不夠多,他們會盡其所能去爭取——通常是通過發脾氣、反抗和其他挑戰我們作為父母的耐心。通過讓你的小傢伙自己決定什麼時候吃東西,吃多少,什麼時候吃完,你就滿足了他與生俱來的“自己做”的慾望。
3、幫助孩子發展掌握和協調技能
對寶Bora說,在餐椅上吃食物可以讓他完善新發展的抓握技能,對寶Bora說,食物往往是最安全的,所以吃飯的時候可以練習一下如何協調可愛的胖乎乎的手指。
4、教會孩子身體意識
在自己吃飯的過程中,寶寶會知道他的嘴在哪裡,他需要多大的力氣才能彎曲手臂,才能把食物鬆緊嘴裡,以及如何兩隻手一起握住被子,這些技能都需要你的小傢伙協調大腦的運動系統和感覺處理系統,用餐時間提供了每天多次的練習時間,幫助建立一個終身意識和身體協調的基礎。
5、有助於口腔運動發育
如果喂孩子吃飯,我們會直接把食物放進孩子嘴裡,然後把勺子從孩子嘴裡拿出來,然後自己清理,但如果孩子自己來,孩子可以通過試驗和錯誤去感覺自己應該把嘴巴張多大,才能含住勺子裡的食物,以及如何張嘴和閉嘴而不讓食物流失,如何咬住食物,如何舔自己的嘴脣。
如果因為怕髒亂而剝奪孩子自己吃飯的能力,那就真是因小失大了,對孩子來說,“餵飯”就是剝奪孩子最重要的生存技能:獨立和自理!
1、“餵飯”會讓孩子缺乏獨立和自理能力
吃飯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之一,是到了合適的時機,加上家長的正確引導就一定會的技能。
如果家長取代了孩子的這項寶貴技能,經常給孩子餵飯,那麼孩子從有自己的意識起,就會依賴家長,到飯點就等著喂,即使到了幼兒園,也會等著老師來餵飯,但結果可想而知,這樣一味的餵飯,不讓孩子自己動手,只會讓孩子的獨立和自理能力越來越差。
2、“餵飯”會影響孩子的手眼協調性
吃飯這個過程,對大人來說是非常非常平常的一件事,但對孩子來說,卻是一項完整的技能,包含了很多步驟。
孩子剛開始需要用手抓起食物,再到用勺子或筷子夾起食物,然後再精準的送進自己的嘴裡,這個過程,對手眼協調並不好的孩子來說,是有困難的。他們需要無數次的嘗試才能完整的掌握這個過程,而這個過程是進食的基本。
如果孩子沒有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掌握這個過程,而且直接被“餵飯”這事切斷,那孩子的手眼協調性將得不到更好的鍛鍊,他可能會經常打翻東西,甚至都無法把食物精準的送到嘴裡。
3、“餵飯”會影響孩子的飢餓和飽脹感知
有一種餓,叫你媽覺得你餓!有一種飽......叫你媽從不覺得你飽!覺得孩子餓了,就喂,喂完了家長覺得足夠的分量,才覺得孩子吃飽了,在餵飯這事上,很多家長都忽略了孩子的意願,她想不想吃,她餓不餓,她是不是吃飽了,喂到家長覺得吃飽了就是吃飽了。
這樣一種現象,會影響孩子飢餓和飽脹的感知,孩子沒掌握好自己進食的技能,那麼當她餓的時候,她也沒辦法指揮自己的雙手來進食,相反,當她吃飽了,她也沒辦法通過自己的雙手來指揮停止進食,孩子一直在被動吃飯,喂多少,吃多少,很容易就吃撐了,吃撐了不僅僅不利於消化,還會導致超重,肥胖。
若要小兒安,三分飢與寒”這話是有一定道理的,吃飯別吃太飽,能讓胃保持一個舒適的狀態,還可以保持身體健康。而“餵飯”完全背道而馳。
所以讓孩子自己吃飯吧,對孩子來說,剛開始學吃飯髒亂是很正常的,他們的行為能力需要很多的實踐和嘗試才會變得越來越好。
在這個學習的過程中,家長要了解孩子們的發育,也可以通過做一些改變來控制孩子們吃飯髒亂的場面。
為什麼孩子吃飯場面會混亂?這得從孩子們的發育說起:
1、孩子們在學習進食的過程中會經歷發育階段。首先,他們學會吃固體食物,然後從勺子裡拿食物。他們開始用手喂自己,然後用勺子、叉子和杯子喂自己。
2、孩子們需要大量的時間、練習和肌肉協調才能學會在不把食物弄得一團糟的情況下把食物放進嘴裡,所以你可以預料到在整個過程中會有一些食物灑出來。
3、孩子們喜歡試驗和玩他們的食物,即使他們已經發展了運動技能,他們可以吃得整潔。
4、事實上,玩食物是孩子們發展精細運動技能的方法之一。和不熟悉的食物玩耍可以幫助孩子們更開放地品嚐這些新食物。
5、探索食物的形狀、顏色和質地也有助於兒童了解他們的世界。例如,以下是一些你的孩子可能通過玩食物學到的令人驚奇的事情:
●把東西弄倒
●扔出去的東西會在空中飛行
●擠壓豌豆會改變它們的外觀和感覺
●把三明治放在飲料裡會讓媽媽不高興
家長們可以做些什麼來改善孩子吃飯髒亂的場面呢?來試試這些方法吧:
1、把食物切成條狀或手指狀,讓孩子自己動手,而不是用勺子或叉子。在學習進食的早期,孩子會發現這種進食方式更容易控制。
2、當孩子吃東西時,不要把事情弄得一團糟,要表揚他的努力,最好告訴你的孩子她做得很好——例如,“寶寶,媽媽喜歡你把香蕉直接塞進嘴裡的方式。”
3、如果孩子足夠大,你可以試著讓他參與佈置餐桌。如果你的孩子幫忙準備了飯菜,他可能就不會把事情搞糟了。
4、和孩子坐在一起,分享用餐時間,家長以身作則,告訴孩子如何在餐桌上吃飯和舉止,這個學習過程需要時間。
5、如果你能對孩子的混亂保持冷靜和耐心,這將有助於你和孩子享受更多的用餐時間。
6、如果孩子吃東西的時候在她周圍地上放一些塑料或報紙,你會發現更容易清理。你也可以使用圍兜來保持衣服清潔,並留下洗澡時間或飯後更換衣服。
最後要說的是,吃飯是人類最原始的本能之一,是到了合適的時機,加上家長的正確引導就一定會的技能。
你越早引導孩子自己吃飯,他就能越早得到鍛鍊,他也會更快更好的掌握這項技能。
實際上,孩子只要1歲就可以自己吃飯了,只需要懂得下面這些知識。
準備工作
一般到寶寶六個月大,就可以開始嘗試了,這個時期的寶寶,手眼協調能力迅速發展,渴求自己控制和獨立的意識變得強烈。
在媽媽餵食時,寶寶會伸手取你的匙羹和抓食物,這正是適當的時機讓他學習自己吃。
讓寶寶怎麼做?
在引入輔食以後,就可以讓寶寶坐在餐椅上,和家人一起進餐了這可以讓他學習自己吃飯的技能。
家人餐桌上的食物豐富,會增強寶寶接受新食物的好奇心。
進餐過程中,寶寶會通過觀察和模仿家人,學習運用餐具。
進餐是家庭成員溝通的好機會,寶寶喜歡與家人一起進餐,被看待為“大人”參與其中。
大人怎麼做?
安排寶寶每天最少與家人吃一頓飯。
讓寶寶嘗試用餐具和拿食物吃,而不只是喂他。
剛開始時,需要為寶寶另外預備食物。
只要食物質感合適,味道不太濃烈,可讓寶寶嚐嚐家人的飯菜。
讓寶寶自主進食
剛開始,讓寶寶自己吃東西,場面都是很讓人奔潰的。
但如果怕寶寶弄髒就不讓學習自己吃,會妨礙寶寶發展進食的技能,也讓寶寶學習進食的積極性受挫,抑制他的主動性和好奇心。
讓寶寶怎麼做?
八個月大時,寶寶會用手拿食物放進嘴裡;他亦會拿匙羹把玩,又不時把它放進嘴中。
約一歲左右,寶寶會把匙羹放進食物中蘸來蘸去,再把沾了食物的匙羹放進嘴裡。
然後,他逐漸掌握用匙羹舀食物,舀食物時亦會用另一隻手扶著碗;同時他也會用叉子。
兩歲左右能純熟地用匙羹自己吃。
透過反覆的嘗試和從錯誤中學習,寶寶才能熟練地舀起食物而不會弄灑。
大人怎麼做?
給寶寶安全又易用的餐具。
進食前先給他洗手,穿上圍裙或圍兜。
移走餐桌上不安全及不讓他抓的物件和食物。食物的溫度要適中。
讓寶寶用手抓東西吃。吃飯時,讓他可以拿著自己吃的 (如7-10釐米長的菜莖、煮軟的番薯、手指餅、多士條) 或切成小塊的食物。
當寶寶有興趣拿你餵食的匙羹,便讓他去拿,你用另一隻匙羹喂他。
寶寶動手自己吃,便及時稱讚他。
避免頻密抹拭寶寶的手和嘴,妨礙他進食。
教寶寶用叉子
寶寶學用叉子和學用匙羹的步驟相似。
記得選用尖齒要鈍的叉子。
如果寶寶還沒學會用門牙咬斷食物,食物就應小於1釐米,軟硬度亦要如熟香蕉或奇異果般;用叉子吃水果粒、通心粉,會讓寶寶覺得很有趣。
讓寶寶怎麼做?
當寶寶用叉子遇到困難時,你可用叉子或羹協助他叉起食物。
大人怎麼做?
你要示範用叉子叉起食物,多讓寶寶觀察,然後給他拿著叉子叉食物吃。
教寶寶用杯子
在寶寶7個月大時,在生理及發展上已準備學習用杯子,你就可以嘗試訓練了。
寶寶在學習過程中可能會拋擲或打翻杯子,或者有時被水嗆到,這都是他學習用杯子的必經過程,不要因此中斷寶寶的學習。
這樣,等到寶寶一歲到一歲半時,就可以獨立用杯子喝水了。讓寶寶在一歲半戒掉奶瓶,可以減少蛀牙的概率。
如果寶寶在一歲的時候就學會了用吸管吸吮,那就用吸管的杯子代替奶瓶。
6~7個月寶寶
給寶寶訓練杯,或普通小水杯;
在杯裡只盛少量的水;
由家長拿著並傾斜杯子,讓寶寶慢慢喝水。
寶寶愛模仿,家長在喝水時,可給寶寶嘗試。
8~12個月寶寶
慢慢讓他自行拿著杯耳(你需要在旁邊協助);
讓他用杯子來喝水喝奶。
引導孩子好好吃飯
訂立進餐規則
一歲開始,要讓孩子安坐吃飯是一件讓媽媽頭疼的事,哄上半天,可能孩子就吃一口,千萬不要因為場面的混亂,而放棄讓寶寶嘗試自己吃飯!
可以為孩子訂下一些進餐的規則,比如要乖乖坐著吃飯、要跟爸爸媽媽一起吃等,可以讓他看到其他人怎樣吃,有助他學會成人吃飯的方式。
做好餐前準備
孩子剛睡醒或者玩的興高采烈的時候,要他一下子乖乖坐下吃飯,他肯定不配合。
提前10分鐘告訴他,然後跟他一起做一些餐前準備,比如收拾玩具、關上電視、洗手等。
另外,孩子比較沒耐性,所以應先把飯菜、碗筷擺放好,才讓他坐上餐椅吃飯。
適當地迴應孩子
一歲多的孩子會拿著匙羹在碗裡把弄,還會嘗試舀食物來吃。孩子到兩歲時,一般就學會自行進食了。
一歲多的孩子每餐進食的分量不多,一般在10到20分鐘內就會吃飽。家長要明白一點,孩子吃飽了就不想再吃,所以不應強迫他多吃。請記住,每餐最多吃30分鐘就好了。
有些家長髮覺孩子吃得少,就會讓他們吃餅乾或者喝奶;這樣做,會使孩子錯誤以為只要我現在不吃飯,待會兒就可以吃餅乾和喝奶,往後要他乖乖的吃飯就很困難了。家長可稍微提早給孩子茶點的時間。
進餐時守規矩
要孩子學會好好吃飯,你要在他表現合作的時候,及時稱讚他。這是最有效的方法。當孩子表現合作,坐好,自己吃飯,或者願意嘗試新食物,你可以對他微笑,摸一摸他,或者向他豎起拇指,稱讚他做得好。當他明白「坐好,自己吃飯」能夠得到你的注意和讚賞,他自然會多做同樣的行為。
如果孩子鬧彆扭,希望吸引人注意,只要有關行為不危險,你應該保持冷靜,不應理會他,更不應對他笑。起初,他可能會變本加厲,只要你堅持不理會他,他慢慢就會知道有關行為不能引起你的注意,就會停止,不再去做。
教會寶寶這些技能,再加上正確的引導方法,寶貝們都能掌握好吃飯這項技能!
參考文章:
https://snotty-noses.com/blog/6-big-benefits-letting-your-baby-feed-himself
https://www.fhs.gov.hk/tc_chi/health_info/class_topic/ct_child_health/ch_parenting_faq2_06.html
-
1 #
-
2 #
道理是道理沒錯。問題是孩子小。冬天不喂。直接吃冰的了。 還是要理論實際相結合
-
3 #
我現在就是給我女兒餵飯都要炸了
-
4 #
關鍵是奶奶,就怕孩子餓著
-
5 #
理解理解我 崽兒一頓飯 我用一包紙 擦地板我現在買紙都是騎個電瓶車去市場搞批發。
-
6 #
爺爺奶奶怕孩子餓老不讓他自己動手
我閨女一週多就給她自己抓著吃,然後用勺子,後來對筷子感興趣就用筷子吃,現在一週七個月,基本不用我餵飯,都是自己吃,我們吃完飯洗好碗筷我會去收她的碗筷,有時在我洗碗的時候自己就把碗筷送過來,告訴我吃飽了,現在天涼也讓她自己吃,只要食物不變質,常溫下吃不會鬧肚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