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懷孕不是生病。可懷孕以後,還是會出現各種各樣不舒服的情況。比如有的人胃口大開,一連長胖15-20公斤;有的則吃啥吐啥,毫無胃口,用力吃才長8公斤。

過去,尤其是我們的祖父母輩,他們的食物有限,且質量不一定高。因此規定孕期要吃得越多越好,甚至還規定了懷孕時必須增加的體重下限。

而現在,一位懷孕增重15-20公斤的準媽媽,多的重量可不止胎兒的重量,更多的是自身身體血液、脂肪、子宮等的增長、增大。

對於孕媽媽來說,除了維持自身基本的生存,其餘的營養物質都會優先供寶寶使用。一旦孕媽媽自身的肌肉量不足,就會面臨“拆自身肌肉補充寶寶蛋白質”的嚴重問題,那就真的為生一個孩子,折損自己3、5年健康了。

肌肉量為什麼這麼重要呢?因為它反映了孕媽媽的“粗營養”狀況。畢竟如果連飯都不好好吃,是很難有正常的肌肉和脂肪比例的。

如果孕媽媽能夠做好吃夠、吃好這最重要的一步,就能保證肌肉量不會顯著減少。

提及吃,就會想到傳統觀念裡,要在孕期時多補補身子。中國人的傳統的說法就是:補血、補氣、補營養。

通常補血、補氣沒必要一開始做。如果你有貧血的情況,一般醫生會提醒你飲食要點,聽從醫生安排即可。

而補營養就關係到日常的飲食問題了。民以食為天,懷孕了,吃飯依然是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沒有懷孕的時候,吃飯根本沒人管你,基本靠自覺,多數看心情,你想怎麼吃就怎麼吃,想吃什麼就吃什麼,想吃多少就吃多少。

你可以自稱為吃貨,胖點也不要緊。或者為了好看,為了減肥,也可以吃得很少很少。

但是,一旦懷孕了,好像所有人都來關心你、來管你了,有很多人會教你怎麼吃飯,好像以前白活了,你變得不知道怎麼去吃飯。

而且好像每個人說法都不一樣,實在放心不下去問醫生吧,要麼醫生沒時間、沒心情搭理你,要麼會給你一套非常複雜的計算公式,然後回去計算卡路里。

面對各種食物的卡路里,相信多數孕媽媽還是一臉懵。不禁懷疑自己:我吃的是食物,還是卡路里啊?一來二去,你真的不知道怎麼去吃飯。

完全不用這麼麻煩!你只需要記住這一個飲食公式就好:適量、均衡、多樣化。適量——不要吃太多,也不要吃得太少;

吃太多,孕媽媽如果超重,就會有一系列的併發症。

吃太少,營養不夠,會導致胎兒的生長髮育受影響。

均衡——從蛋白質到脂肪,到蔬菜水果,到碳水化合物,要搭配均衡,不要挑食;

原則上,蔬菜想吃多少都可以。如果是純素食主義者,整個孕期一點兒動物蛋白質也不吃,孩子照樣也能長得挺好的。

孩子生長的速度,主要是看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當然,碳水化合物不僅指主食,還有很多含糖的飲料和各種點心和水果。

有些孕媽媽主食吃得很少,體重卻增長迅速,一般都是水果吃太多,大量的果糖很容易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

所以,體重控制的關鍵,主要在於控制好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多樣化——不要盯著一樣東西吃。比如攝入蛋白質,你可以吃雞、鴨、魚、肉、蛋等等。

多樣化有2個主要目的,一是為了滿足孕媽媽的愉悅感。在營養充分、熱量適當的基礎上,吃得開心才是最高階的飲食計劃。

另一個就是為了避免食物單一增加了食品安全的風險。在初夏之菡(羅曉)的新書《技術流辣媽養成記》中,作者用專門的章節從食品安全的角度講述了孕期究竟不能吃什麼的問題。(中醫角度的飲食禁忌在這裡暫不涉及)

飲食控制太痛苦?試著給自己放個假!

有一個非常好的辦法能幫助你克服“飲食控制“這個難題。

作者初夏之菡(羅曉)在新書《技術流辣媽養成記》中,用炸雞這樣舉例:

Q1:如果我今天吃了3塊炸雞,我會真的開心嗎?

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你吃了會後悔,那就應該少吃或者不吃。

Q2:吃了3塊炸雞,會讓我體重超標嗎?

如果答案是會,那也不能吃。

Q3:吃了3塊炸雞,我能利用飲食攝入或運動來【輕鬆】調節回來嗎?

如果不行,那吃了就得不償失了。

如果你的回答像這樣,那就證明你對吃下去的食物有足夠的瞭解,享受美食對你而言就是100%愉悅的。那你就能放心、大膽地吃:

我已經半個月沒有吃過炸雞了,今天好想吃,吃完一定很開心,我的BMI是20,腰圍一直保持在68釐米,腸胃功能也正常,吃下了三塊炸雞不會不舒服,也不會讓我變胖。吃了三塊炸雞,會攝入大約600千卡熱量,我只需要明天午餐的時候吃個蔬菜豆腐這樣的低卡餐,一下子就能平衡回來,不會太受苦。

不要擔心偶爾的慾望對身體會造成傷害,人生從來都是動態平衡的前進著,不是像機器那樣只能夠分析當下的利弊。

畢竟生活是場馬拉松,我們所有的收益和代價都是需要放大到一輩子來考慮。

看完覺得還不夠?那就直接看看初夏之菡(羅曉)寫的新書——《技術流辣媽養成記》吧~

TIPS:本書跨越備孕、孕期、育兒幾個階段,以營養師兼食品工程師的專業角度,對三個階段與食品和營養的關係進行了探討,用理性的思路帶給女性“身材不變樣,寶寶更健康”的技術流孕期飲食法。

備孕部分開始介紹營養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提出“一蔬一飯才是健康”, 而非大眾認為的備孕需要額外進補 ; 在孕期部分, 作者引入“567飽腹法”和“低升糖飲食法”理念, 保證寶寶和孕媽媽雙重健康的前提下, 讓孕媽媽體重合理增長, 使媽媽身上的肥肉接近可控 ; 在育兒部分, 作者結合自己中西雙重教育背景, 著重介紹前沿科研進展, 如母乳優勢解析、配方奶成分分析和優劣比較、輔食的製作與選擇, 及加工食品的分析與選擇等。

1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可怕的兩歲”,到底有多恐怖?這份“保命指南”幫您輕鬆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