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當眾撒潑,相信很多父母都會覺得棘手,此時不但孩子心裡委屈,大人也很丟臉,甚至下不了臺,除非能把孩子治服帖了。可已經情緒爆棚的孩子,豈是那麼容易就服帖的?
不過比起老一輩的,如今的80、90後父母們似乎看得更開了,面對孩子的當眾撒嬌甚至撒潑,他們只作壁上觀,彷彿那個哭鬧的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孩子。
這兩天一對90後小夫妻在網上火了一把,因為他們特殊的育兒觀讓很多人找到了共鳴。當時的畫面是這樣的:孩子大概兩三歲,正在地上打著滾哭,父母兩人就站在孩子旁邊,把手叉在胸前靜靜地望著,彷彿在看戲。
有網友覺得場面很有意思,就把它拍了下來,後來瞭解到這對夫妻都是90後,地上哭的也確實是他們的孩子,尚未滿3歲。
影片發到網上後,很快引起了廣泛的關注,不少網友表示看了很解氣,還說以後自己有了孩子,也會這樣。也有人表示小孩很可憐,這可能會給他留下巨大的心理陰影。
網友們的意見並不統一,但很顯然,支援這對父母的佔大多數,可見這對夫妻的育兒觀,在當代網民中間也是大多數了。
其實兩派網友的觀點,都有一定的道理。真正帶過孩子的人就知道,對付這種當眾撒潑的小孩,是非常棘手的,脾胃再好的家長也會被氣出病來。
可正如一些網友所說,這種事情也可能給孩子帶來巨大的心理陰影。那麼家長到底要如何取得這其中的平衡呢?這就得跟知名專家李玫瑾去學一學了。
孩子當眾撒潑如何處理?李玫瑾這招特別管用1、一做四不做對於這種事情,育兒專家李玫瑾早有研究,她曾公開提出過一個連環殺手鐧,叫做“一做四不做”。所謂一做,就是指父母一定要明確地告知孩子他錯了,而且鬧沒有用。
四不做則是指父母不打、不罵、不跟仍在哭鬧中的孩子講道理以及不威脅或者假裝離開。
2、採用心理戰術制服孩子一做四不做,其實就是採用心理戰術來制服孩子。“一做”就是表明父母的態度,告訴孩子這樣鬧下去是沒有效果的,但孩子一開始肯定不相信,所以會繼續鬧。
“四不”則進一步讓孩子領會到父母的堅定意志,從而更快地消磨孩子心中的情緒。這樣等他鬧了一會,自然就會消停,而父母也沒有妥協。
不僅如此,由於父母始終在旁邊觀察,並且沒有出言相傷,孩子也不會有很嚴重的心理陰影。
上面說的那對90後夫妻,很可能就是在踐行李玫瑾教授的“一做四不做”,當然了,他們更有可能是自己領悟出來的,畢竟育兒的道理都是相通的嘛。
但這種辦法雖然看著簡單,父母掌握起來卻並不容易,因為一方面,很多父母一看到孩子撒潑自己也跟著情緒上頭,從而無法在理智的主導下采取正確的手段。
另一方面,有的父母過於心軟,孩子沒哭幾分鐘他就先屈服了,自然就沒辦法繼續施行“一做四不做”之法。
想讓絕招管用,父母需要具備這兩項素質
1.控制自己的情緒不可否認,孩子當眾撒潑讓你下不來臺面時,大多數家長都會情緒爆棚。但如果你想更好更快地處理這件事,就一定要讓自己先冷靜下來。
平時管理情緒有問題的家長,更應該在這種時候加強對自己情緒的控制,可以試著想一想其他的事,等靜下心來再去關注孩子。
2.不要心軟,無論時間多久,都要堅持下去第二個需要具備的素質,就是得有一顆意志堅定的心。父母關心孩子,這是肯定的,但在這種情況下,卻只有父母保持一顆堅定的心,任由孩子釋放自己的情緒,才能真正起到好的管教效果。
如果你按捺不住上去勸慰,那在心理上就已經輸了,孩子則會變本加厲地哭鬧。事實上,無論孩子多麼能哭,他的精力總是有限的,最多一個小時,他就會停下來,等到那個時候再好言相慰,效果才是最好的。
雖然這屆父母們的育兒觀看著有點殘忍,但不得不說,比起老一輩的,他們的做法才是更科學的。
反倒是如今的許多爺爺奶奶們,專愛跟孩子的父母們對著幹,父母要管教,他們就來護犢,這其實是在害孩子,現在的很多品行不良的孩子,也就是被這麼慣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