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功課不好,學不來,表面上看是“不專心”造成。其實,不專心是有原因的,並不是打罵就能徹底解決。所以還是要先找出並克服這些造成不專心的各項因素,兒童才能真正的靜下心來,按部就班的學習。

不專心的原因,歸納有下列幾種:(1)對飲食的過敏反應:許多兒童對零食、可樂等的反應異於一般兒童,就像大人喝多了酒或吃了某些感冒藥一樣,以致於生理上無法專心。或者由於其體內缺乏某些礦物質、維生素等,也會造成不專心。(2)對教材的“準備能力”不足:許多有學習障礙的兒童其感覺動作功能異常,雖然有較高的年齡,卻仍帶著低年齡的活動量,例如當他成長到五歲時,還帶著兩、三歲的活動量,或已到了七、八歲,應該是活動量較少了,卻還帶著較年幼兒童的活動量,這就表示他的學習能力尤其是感覺動作功能這方面的成熟度不夠,以致對教材無法吸收,而產生不專心的現象。又如教五歲兒童做六歲或七歲兒童的課業,也會因為其本身能力不夠而無法專心。但是一般家長或教師卻很少注意到,許多兒童智商雖正常,卻由於只有低於自己年齡程度的學習能力,以致無法跟上教材之進度,導致學業不振。(3)教師沒有按照學童的“節拍”教學:有的教師講話太快或太慢,太大聲或小到只有自己才聽得到,也有的喜用較深的詞彙做解說,或是解釋得太簡單,以為兒童應該瞭解,也有在教學時一句話說的太長,兒童無法完全記憶,這些現象都會造成學童無法持續聽課而開始不專心。(4)兒童有被懲罰或責罵的恐懼:這種不安會造成兒童時時刻刻想到會不會捱罵或捱打,而干擾到他真正該去想或思考的問題。(5)其他:如體力不足、營養不均衡、未進餐食、噪音、氣溫不適、有重大心事,都會影響兒童學習的專心程度。我們以前總是把“不專心”當做兒童學習失敗的主因,事實上,“不專心”是由很多種原因所造成的結果。我們常說功課不好是因為不專心,只要能夠專心,功課就會好,字就不會寫錯,而沒有真正地去了解那些可能造成不專心的原因,所以問題還是沒法真正地解決。我們教學上只求鼓勵兒童要專心,或提醒兒童要專心,甚或用一些獎勵、懲罰的方法想讓兒童專心,這些作為也都是因為我們以往對兒童學習能力瞭解得不夠完全使然。

前面所列各項因素之中,又以聽語能力、視覺分辨能力、及感覺動作反應等“基本學習能力”的水平,如果不及同年齡兒童的標準,影響兒童的吸收及是否專心程度。所以,我們應多方面去了解兒童,逐一設法解決其困難,才不會胡亂責罰兒童,或只是在“獎懲”與“引發興趣”上打轉。

3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為什麼孩子寫作業又慢又磨蹭,時間拖得很長,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