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每天寫作業寫到12點才睡
為了樂樂寫作業的事情,媽媽快崩潰了。媽媽對著樂樂的爸爸大吼到,你的兒子你來管,我實在受不了了。同樣的作業量,別人家的孩子9點鐘就寫完了,你們家的孩子每天要寫到晚上12點,整整比別人家的孩子慢3個小時。面對這種情況,樂樂的爸爸也是愁眉苦臉,拿樂樂一點辦法都沒有。
這天晚上,樂樂的舅舅來家裡吃飯。吃好飯之後,又到了樂樂寫作業的時間,每天不斷重演的寫作業大戲總算讓舅舅給碰上了。舅舅對夫妻倆擺了擺手說,不要吵了,多大個事,至於嗎?轉過身,舅舅對樂樂說,不著急,慢慢寫。然後對妹妹和妹夫使了個眼色,示意他們離開樂樂的房間。看到夫妻倆出去之後,舅舅隨手把門關上。就這樣,舅舅陪樂樂寫作業一直陪到12點多。
等孩子洗刷完並上床睡覺之後,舅舅一看時間已到12點三刻了。確定孩子睡著之後,舅舅把妹妹、妹夫叫到廚房瞭解。舅舅說樂樂每天寫作業都這麼晚嗎?妹妹說是哦,天天如此。舅舅說這樣下去不好,影響孩子休息和生長髮育,得想辦法調整。妹夫說沒法調整,不管我們如何說、怎麼催,他還是老樣子。舅舅又問,樂樂做別的事情也是這麼拖拉磨蹭嗎?妹妹說樂樂做別的事情也很磨蹭,動作好慢,早上起床穿個衣服都要10幾分鐘,加上洗臉刷牙的時間,基本上要半個多小時。
孩子的慢動作+拖延症是如何煉成的
舅舅說,我今天陪他寫作業基本上用了4個小時,難怪你們倆會被樂樂給逼瘋了。在這4個小時的時間裡,我觀察到幾個問題,不知道你們注意了沒有?妹夫問是什麼問題?舅舅說,一是樂樂寫作業時,同樣一道題總是寫完了就擦,擦完了又寫,反反覆覆的修改。我問樂樂為什麼要寫完了就擦,擦完了又寫呢?樂樂說是因為字寫得不整齊,怕老師說字寫得不好。二是樂樂寫作業時喜歡寫寫停停,寫10分鐘後要停個15分鐘。我問樂樂為什麼要寫寫停停?樂樂說寫累了,要休息一下。
妹妹說,這兩個問題我們早就發現了。我們告訴他不要這樣做,但他就是不聽,你說氣人不氣人。舅舅說樂樂這種情況產生的原因其實也很簡單,問題就出在你們夫妻倆人身上。妹妹和妹夫一聽就覺得有些不太理解,為什麼孩子動作慢、愛拖延的問題會是家長的問題呢?我們又不能代替他寫作業,他自己喜歡拖延,我們能有什麼辦法呢?
舅舅說,你們有沒有換位思考一下。如果你們是樂樂,每天在學校上那麼長時間的課,回到家還要對付堆積如山的作業,你們會是什麼感受呢?妹妹說現在的孩子都這樣,壓力是一樣的,為什麼別人家的孩子不這樣呢?舅舅說,你總是說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也有難處,但別人家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跟你沒多大關係。你們現在的任務要幫助自己的孩子解決問題,這才是關鍵。
舅舅說,我為什麼說樂樂的問題就是你們的問題呢?一是你們對孩子嘮叨得太多了,每天都是重複同樣的嘮叨,放在誰身上都嫌煩,最後都麻木了。所以,你們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少說,儘量少說。第二件事就是,到了晚上11點,不管樂樂的作業寫沒寫完,都得讓他上床睡覺。也就是說,寫不完就不寫,休息比寫作業重要。你們,包括老師給孩子的壓力太大了,都認為完成作業比休息更重要。因此,孩子用慢動作和拖延戰術來逃避你們給到的壓力,或者說是變相的以懲罰自己的方式來懲罰你們。
如何才能幫助孩子加快動作不拖延
首先,做作業是一種抽象行為,所有的作業必須透過視覺來進行文字處理。做作業時間一長,視覺很容易疲勞,尤其對於12歲以下的孩子來說,做作業時眼睛更容易累,因為孩子的視覺功能要到12歲才能發育完善。所以要遵循孩子的自然成長規律。如果得不到合理的休息,人容易疲勞也容易生病,這是常識。
其次,在孩子做作業之前,你們夫妻倆要先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我們通常說,先處理好情緒再做事,就是這個道理。只有情緒良好,效率才會更高。我讓你們少說的原因也在於此,因為說多了,孩子煩,你們自己也煩。
第三,提前和老師做好溝通,不要總是強調字寫得整不整齊。養成一個好習慣需要一個過程,但如果只強調字的整潔程度,而忘了訓練孩子的思維能力和學習習慣的話,字寫得再好又有什麼用。可以告訴孩子,字可以慢慢練,先把作業寫完再說,只要沒寫錯,就不必塗塗改改。如果實在寫不完,到了休息的時間就必須睡覺。其目的就是讓孩子要有時間觀念。
第四,現在學校老師佈置的作業量的確有點大,已超出孩子的處理能力,所以拖長時間寫作業也就是一種必然。再加上孩子總是想把作業寫完,以免受到老師的批評。他也是為家長好,不想家長來學校受老師的批評。現在的孩子遠比我們想像的更聰明、更懂事,所以我們要平等對待孩子,而不是把他們當作小孩子來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