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兩天去銀行辦事的時候,碰到一個帶著孩子的媽媽坐在椅子上排隊。小女孩應該快兩歲了,已經能走了。她不想坐在傘車裡,喜歡在地上跑。不過,孩子的平衡感還有些差,銀行的大理石地面也比較滑,沒跑兩步就倒下去了。
這一點都沒有影響小朋友的興致。跑累了,她就做金雞獨立。大概是剛學會這個動作,她剛把小腳抬起來沒兩秒就又摔倒了。不過看起來也摔不疼,她還是笑呵呵地爬起來繼續做這個動作。小女孩的媽媽也不管她,就看著孩子摔倒然後自己站起來,再摔倒。只有看到孩子走太遠的時候,她才會上去把孩子拉回來。
過了一會兒,進來一位五六十歲的老人。一看見孩子摔在地上,忙不迭地把孩子從地上拉起來,放到椅子上,心疼地說:“摔疼了沒有,快讓奶奶看看。你怎麼這麼調皮,也不好好坐著。”然後又轉過臉來數落孩子的媽媽:“你怎麼不好好看著孩子,由著她胡鬧。摔壞了怎麼辦,衣服髒了怎麼辦!”
孩子媽笑著說:“媽,沒事的。”
“你知道什麼。算了,你辦事,我先把孩子領回去了。”說著,老人家把孩子放到傘車裡,推著走了。孩子媽只能無奈地笑笑。
大概是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特別寵愛孩子,特別害怕孩子受挫折。我見過太多的老人家,看到孩子摔倒,好像比摔在自己身上還疼、還難受。這份愛確實讓人動容。
但過了限度的愛,與孩子並無任何益處。就像上文提到的這位奶奶,她對孫女的寵愛很可能無形中剝奪了孩子一次自我成長的機會。
這個小女孩要學會金雞獨立,建立起良好的平衡感可能就要很久以後了。
01
我總是告誡自己,對於孩子的愛一定要有分寸,特別是孩子開始建立起自我意識以後。我的切身經驗告訴我,給孩子講道理是一種極為低效的行為,孩子是從錯誤和挫折中學習和成長的。
寶寶快三歲多的時候,很喜歡玩家裡的熱水瓶。老人家給她講這個東西很危險,講了不知多少遍,可是三歲的孩子怎麼可能聽得進去呢?以至於一段時間以來,一看到寶寶進廚房,家裡人就如臨大敵。還得想盡辦法把熱水瓶放在孩子夠不到的地方,弄得所有人都很焦慮。
有一次,我在熱水瓶裡裝了一些很熱,但不燙的水,放在廚房的地上。不一會,小傢伙就發現我的“失誤”,溜進廚房玩起來。這次沒有大人在旁邊阻止她,很快她就把熱水瓶弄倒了,一下子就哭起來——熱水灑在身上一定難受極了。
我既沒有罵她,也沒有給她講道理,只是在一邊抱抱她。等孩子情緒平靜下來,我幫她換了衣服。然後,拿了幹抹布,讓她自己把地上的水吸乾淨。
從此以後,小傢伙看到熱水瓶就會繞著走,她已經清清楚楚地知道這個東西很危險了。
所以,很多時候,我們根本不用講道理。只要讓孩子接受自己行為的後果(當然是在安全有保證的前提下),她就會從中吸取教訓,學到經驗。生活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很多媽媽告訴我,她們的孩子不好好做作業,求也沒有、罵也沒用,非得磨到半夜十一點;
也有媽媽告訴我,自己的孩子不好好吃飯,一定要大人喂才行。
歸根結底,是因為總有大人為孩子的行為兜底,讓他們無法從挫折中成長起來。
我告訴那個每天幫孩子輔導功課到十一點的媽媽,晚上九點準時關燈睡覺,不管孩子有沒有做完作業。什麼時間做什麼事情,決不能因為孩子的拖拉改變作息時間。如果孩子沒能完成作業,自然會有學校的老師罰他、批評他。這時候,他就為自己的行為付出了代價。他也只能在這種“代價”中才會學會珍惜時間。
如果孩子吃飯磨蹭,就和孩子約定吃飯的時間,過了時間就不準再吃飯,也不準吃零食。孩子可能會餓肚子,但他會從飢餓的教訓中學會好好吃飯的重要性。而我見過很多媽媽,一邊罵孩子不好好吃飯,一邊卻要動手喂他們。孩子不會記住你的嘮叨,他只會記住你的行為,他知道下次不吃飯的時候,你還是會喂他。
這時候,我們大人要剋制對於孩子的“愛”,也要剋制我們對於他們控制慾。
02
“溺愛”根本就不是一種愛,控制慾更不是。
心理學家宮學萍認為,父母總有一種傾向,希望孩子能夠依賴自己,希望從孩子的依賴中獲得為人父母的價值感。一旦這種父母們放縱自己的這種慾望,就會無形中剝奪孩子獨立成長的機會。她在《還給孩子認識雞蛋的權利》一文中,提到過這樣一個例子:
在師大上學那會兒,我就經常在食堂裡看到送孩子上師大附小的家長和孩子一起吃早飯,也就總有機會看到各種各樣處理雞蛋的方式方法。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開 mini cooper 的細腰母親——她用纖纖十指熟練地剝開蛋皮,再用筷子把蛋白一掰兩半,輕輕夾出蛋黃,放在小米稀飯裡,掐碎,弄爛,之後才把這一碗黏黏糊糊的作品遞給坐在對面的女兒。一同吃飯的人問她為什麼,她的回答是:“這孩子從小就嗓子眼兒小,不泡的雞蛋咽不下去。
現實生活中,還有更多的父母(當然也包括祖父母)正在前仆後繼地竭盡心力替孩子解決從吃雞蛋到上學就業乃至結婚生子的大小煩惱。他們很辛苦,很疲憊,很令人佩服,也很沒必要。
其實成長就是一個體驗生活,接受受挫的過程。經歷挫折,孩子才會漸漸明白,在這個世界上,有些危險要學會避免,有些慾望需要控制。對於孩子來說,經歷挫折和擁有父母的愛同樣重要。
面對犯錯的孩子,大發雷霆是沒有用的,我們需要控制自己的情緒,心平氣和地接納孩子的錯誤,並且讓他們自己去承擔必要的後果。最無效的方法是,一遍訓斥孩子,一遍幫助他們收拾爛攤子。
我們常說,喜歡是放肆,而愛是剋制。
對於情人而言是如此,對於親子來說也是這樣。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