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的高度,決定著孩子的起跳高度。
這裡的高度,不是指學歷和受教育程度,也與家境無關,指的是為人處世·眼界和心胸。
玉琴和玉鳳是一對親姐妹,玉琴是老大,玉鳳是老二。兩人各育有一子,同年同校,同樣聰明伶俐。最後一個研畢留在了北京,一個風裡雨裡地送起了外賣。
這段天差地別的人生,最開始的時候,相差的只有一個母親。
![](http://timg.juduo.cc/2021/01/62cc22ebdb014a68b7d7483fd195cc39.jpg)
壹
母親的品性,深深地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玉琴是長女,父親常年在外,母親忙於生計。身為老大,玉琴不得不早早擔起照顧弟弟妹妹的重任。
文革時代的玉琴吃過很多苦。上山下鄉趕上了,忍飢挨餓也沒缺席。工作後收入的大部分交給母親用來養家,坎坷的經歷讓玉琴變得堅強而自信,這種性格也支撐著她渡過了後來最難的一段人生。
婚後的玉琴一如既往地孝順父母,愛護弟妹,還精心照顧多病的公公婆婆。每週六雷打不動地去父母處打掃房間,幾十年來從未間斷,遇到弟弟妹妹的事也絕不袖手,盡力相幫。
同時玉琴的本職工作也做得相當出色,勤勤懇懇,毫不懈怠,終於從校辦繁忙的工作中脫身,如願以償調入閱覽室。
少時的艱辛和母親的教導,磨鍊出了玉琴兒子的頑強意志,在他將來求學和求職的路上表現得淋漓盡致,並最終助他成功逆襲。
而此時的玉鳳則完全是另一番模樣。
作為老二的玉鳳難免有被父母忽視的感覺,自艾自怨中玉鳳也長大了。她把自己的工資收起來,時常買點好吃的犒勞自己,吃不完的和工資一起鎖進自己的櫃子裡。那時候家裡住房緊張,三姐妹同睡一床,夏天只有一條毛巾被和一個被單。天熱時,玉鳳就蓋被單;天冷時就搶毛巾被,剩下的給姐姐妹妹同蓋。
婚後的玉鳳也一如既往地忽視父母,漠視姊妹。
自私的玉鳳躲進自己的小家,覺得所有人都對不起自己,一味地溺愛兒子劉山,最終把兒子培養成了另一番模樣。
究其根本,劉山的悲劇人生,與玉鳳的自私和失職關係極大。
貳
《 傅雷家書》中曾寫道:世界上最好的論證莫過於付諸行動,最好的教育莫過於以身作則。
這一點在玉琴兒子身上很好地體現了出來。
王智把媽媽的所作所為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很小的時候就知道關心家人,看到媽媽買了吃的,會用稚嫩的聲音提醒媽媽:給姥姥送點。有次姥姥到他家做客,激動的孩子不知道怎麼招待才好,拉著姥姥:菜花,姥姥,你吃菜花吧。
聰明的王智卻是一個先天不足的孩子。小時候腸胃不好,挑食導致缺鈣,得了佝僂病,玉琴費盡心思給他調養身體;小學時身體差愛生病,課堂上坐不住,玉琴帶他四處求醫;醫生診斷他有多動症,堅強的玉琴毫不氣餒,帶兒子做遊戲,讓他多運動。終於,王智以優秀的成績考入初中的培優班。
上了初中的王智很快被五光十色的網遊吸引了,開始逃課。玉琴和老公就一間一間的去網咖裡找,父子間爆發了一場激烈地衝突。憤怒的父親乾脆撒手不管了,玉琴不肯放棄,她知道,一撒手兒子就完了。
“你不管,我管!”從此,玉琴跑遍了周圍的網咖,一次又一次地把兒子拖回學校。那陣子,因為傷心玉琴的雙眼始終是紅腫的。玉琴對兒子說:我這一輩子的淚水這兩年都流盡了。
媽媽的堅持終於打動了兒子,王智開始拼命學習,最終成為全校唯一被招入天津讀高中的學生。
但是,人生總有太多的不確定,就在王智學習步入正軌的時候,一次突如其來的意外差點將他推入深淵。
王智愛打籃球,經常在學習間隙去球場放鬆下。儘管到了高三,緊張的學習也沒有讓王智放棄這個愛好,在一次激烈地逼搶中,王智重重地砸在了地上。這一摔,導致王智左側面部一塊肌肉失去了知覺。
神經的治療刻不容緩,高考的日期迫在眉睫。
王智開始了比常人更艱難的衝刺。每天頂著頭頂的烈日,忍著身體的不適,奔波在學校·住處和醫院三點之間。數不清流過多少汗水,捱過多少難捱的痛楚,大學錄取通知書終於如期而至,王智拿到了人生第一張入場券。
不同性格的母親,深深地影響到了各自的孩子。與王智的堅韌不撥和目標明確相比,劉山的人生從一開始就落入歧途。
自私的母親造成劉山同樣的自私。劉山小時又白又胖,大大的眼睛天生帶笑,所有人都喜歡他。劉山也心安理得地享受著父母的溺愛,好吃的好玩的,父母竭盡全力地滿足他。
劉山並沒有覺得這有什麼不對,憑藉著聰明也一路順風順水地跟王智進入同一所初中,同一個重點班。
漸漸地,劉山也愛上了網遊,開始逃課,泡網咖,成績掉得一塌糊塗,最終輟學,開始整天泡在網咖裡。
玉鳳嘗試著把兒子鎖在家中,兒子扒開窗戶,順著排水管跳了出去。
如果這時玉鳳能改變方法,規勸兒子,讓他知道生活不易,一切還來得及。
可是,玉鳳又一次退讓了,這時的玉鳳依然是那個溺愛孩子的媽媽。
為了把劉山從網咖里拉出來,姐姐和妹妹跟她一起去網咖找劉山。劉山對身邊的大姨小姨和媽媽視而不見,自顧自地打著遊戲,玉鳳則語氣溫柔地問兒子:渴不渴?要不要先喝杯水?
這樣的媽媽如何能教出好孩子?教育孩子要張弛有度,該松時松,該緊時就得緊,和風細雨是必須地,雷霆霹靂也並非不必要。
玉鳳的軟弱助長了兒子的氣焰,劉山開始帶女孩子回家。這時的玉鳳所能做的僅僅是坐在沙發裡,整夜守在兒子房外,巴望兒子不要犯錯誤,或者拿錢給兒子善後。
終於,劉山的父母痛定思痛,想盡辦法送兒子參軍了,期望部隊這個大熔爐能幫助教育兒子。
劉山入伍那年,王智考上了大學。
兩個孩子的人生選擇至此已開始不同。
英國教育家洛克說過:無論給孩子什麼教訓,無論每天給他什麼樣的聰明而文雅的訓練,對他的行為能發生最大影響的依然是他周圍的夥伴,是他監護人的行動榜樣。
一個好的榜樣勝過千百次的苦口婆心。
叄
雄鷹為了讓小鷹學會飛翔,會把小鷹推落懸崖;母雞卻只會咯咯叫著將小雞攏在翼下。最終,小鷹會翱翔天際,小雞最後變成了盤中餐。
捨得捨得,只有舍,才有得。
有遠見的母親,多半是有點狠心的。
有句話說得好,養廢一個孩子最好的辦法,是對他百依百順。
劉山自小嬌生慣養,玉鳳從不許別人說一句兒子不好的話。有次長輩開玩笑:小山你胖了呀。玉鳳馬上制止:兒子聽了會不高興。
為了讓兒子高興,玉鳳對劉山百依百順。
兒子初中輟學後,劉山父母拜拜託姐姐姐夫送劉山進縣一中讀高中,結果一群人在辦公室見面後,劉山奪門而出,劉山父親連忙追出去,二話不說帶著兒子回了家,留下王智父親和校領導面面相覷,苦笑連連。而劉山父親事後連一句道歉也沒有。
後來,劉山父母懷著美好願望,送兒子進了洛陽的一所學校。沒想到劉山劣性不改,住校期間照樣翻牆泡吧,夜不歸宿,並且開始談戀愛。
玉鳳夫妻送兒子參了軍。
復員回來的劉山懂事了不少,知道心疼媽媽了。可沒多久就故態復萌,進廠工作沒兩年就嫌收入低工作辛苦辭職不幹了。開始參與網路賭博,後來又跟人合夥開飯館,賺了幾萬塊錢馬上給自己換了輛車,完全沒有想到父母為他求學買房結婚花費上百萬,負債累累。
一次又一次的教育機會從眼前溜走,這時的劉山性格已經定型,教無可教了。
飯店很快因經營不善關門了,劉山坐困愁城,妻子也因此跟他離了婚,無一技之長的劉山送起了外賣。
至此,兩個孩子的人生已發生了根本性的不同。
溺愛不是愛,那是一片沼澤地,表面上看來花團錦簇,下面卻是洶湧的暗流,一腳踏進去,就會泥足深陷。
玉鳳 對兒子的溫柔縱容,換來的不是劉山的浪子回頭,而是一錯再錯。
作為母親,不僅要為孩子遮風擋雨,還必須成為孩子的指路明燈。
為母若強,為子必剛;軟弱的母親會造成孩子或畏縮不前,或肆無忌憚。
玉琴對兒子的愛是放手。
十五歲的兒子要孤身一人去天津讀高中了,父母放心得下嗎?
玉琴對兒子說:你放心去做你想做的,家裡有媽媽。
她知道,一所好的高中對兒子意味著什麼。
劉智用汗水換來了天津商學院的錄取通知書,專業的不合心意讓劉智決心考研。
劉智租了房子,開始苦讀。他考了兩年,一心想上清大的劉智堅決不服從調劑,可每次總因為這樣那樣的原因與心儀的清大失之交臂。
十年的外出求學幾將家財耗盡,劉智最窮的時候連一隻雞腿也捨不得買。夏日炎炎,沒有空調的租住房酷熱難當,劉智就把涼水潑在地上,鋪上涼蓆躺在上面。
看著兒子為求學吃盡苦頭,玉琴半句勸阻的話也沒有。
她知道,兒子只有苦讀這一條路。
第三年,無奈之下的劉智選擇了接受調劑,他被調劑到新疆的一所大學。
學校不是劉智想上的學校,專業也不是劉智期望的專業。劉智退了學,開始了第四次衝擊。這次,他選擇了央財。
央財擁抱了這個執著的孩子。
最終,王智留在了北京打拼,進入一家頗有實力的公司,做了部門經理。
學習的過程很苦,但苦得理所當然。不吃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貪圖年少安逸,以後的幾十年就要在社會底層掙扎,不如奮力一搏,到達自己人生的新高度。也許不能實現階層躍進,但起碼站到了更高的平臺,有了跟高手過招的機會。
智慧的母親目光長遠,不侷限於眼前得失,著眼於未來。
平庸的母親拘泥於眼前,目光短淺。
童話大王鄭淵潔說過:孩子的成長,成也母親,敗也母親。
低層次的母親,只會滿足孩子的慾望。
高層次的母親,則會照亮孩子前行的路。
與其糾結如何教育孩子,不如提升自己,從自身做起,言傳身教,讓自己成為孩子的燈塔,成為孩子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