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胎家庭中,父母會發現自己很容易就會被孩子扣上“偏心”的帽子,對此,有的父母覺得很委屈,有的父母則覺得很無奈。在小寶出生後,全家人勢必要把養育精力分給小寶一部分,甚至於說因為小寶年齡更小,大人們的養育精力會“偏向”於小寶更多,父母想要保證“絕對”公平地對待孩子們還真的不大容易。但是聰明的父母總是能夠在“相對公平”中做好愛的平衡。

在一檔節目中,一名正在上3年級的小學生站在講臺上向父母喊話說,“你們太偏心妹妹了!”小男孩說,“明明都是玩玩具,我玩玩具的時候,爸爸就會發脾氣,他還會把我的玩具都扔掉!可是妹妹卻可以隨便玩玩具,妹妹的玩具越來越多,我的玩具都快被爸爸扔沒了!”

“過生日的時候,妹妹的生日全家人都會一起精心地佈置,甚至把整個房間都弄成了粉色,可是我過生日的時候只有一個簡單的蛋糕,完全沒有儀式感!”
原本男孩的情緒還比較冷靜,可是說著說著委屈的眼淚就不知不覺流了下來。最後男孩無奈地衝父母說道,“妹妹是你們親生的,難道我就是點外賣送的嗎?”

臺下男孩的父母聽到兒子的心聲後也很是愧疚,男孩的媽媽當即表示,“你是我第一個寶貝,媽媽最愛你!”隨後解釋說,“這樣做是希望兒子可以為妹妹做好榜樣,可以成長得更堅強不嬌氣!”
顯然,父母的“區別”對待是出於自身養育理念的不同。在他們眼裡,“男孩就是要更加有抗挫力,就是要更加嚴格管束。”正當母親對兒子解釋的時候,節目組的鏡頭一轉無意間拍到了男孩的妹妹。

1. 對兩個孩子“區別”對待
在一個家庭中應該只有一套標準,父母在教育孩子們的時候尤其要注意避免進入“雙標”的誤區。同樣的一個錯誤發生在不同的孩子身上時,父母採取的是不一樣的評判標準,這顯然會讓孩子很容易“挑理”。

2. 要求大寶為小寶做榜樣
面對兩個孩子,父母們很容易自以為是地認為,“年紀大的就要做得更優秀,大寶理所應當是小寶的榜樣”。雖然這句話乍看之下沒問題,但是對於大寶而言,他也是個孩子,父母的“高要求”很有可能會讓他很“為難”。
3. 勉強大寶“謙讓”
在大部分二胎家庭中,父母身上都有著“大的讓著小的”的教育理念,於是父母們強迫大寶去謙讓、去分享、去給予。而事實上,父母的勉強其實就是對大寶的道德綁架,大寶謙讓得心不甘情不願,自然就會覺得父母偏心。

父母在管教孩子的時候最應該具備的就是同理心,只有父母可以體悟到孩子的內心感受時,他們才能夠明白孩子心理的委屈,才能夠意識到自己做得有多麼強人所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