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被打了,可以還手嗎?" 這位媽媽的做法,突顯高情商
可能你在大街上會看到幾個熊孩子勾肩搭背的過馬路;可能你在超市裡會發到某個熊孩子向他的媽媽撒潑非要買玩具;可能你家的孩子放學回家後哭著跟你說有人把自己的鉛筆盒扔了。生活中"熊孩子"隨處可見。就算你再怎麼叮囑你的孩子要遠離那些熊孩子,還是不可避免的跟熊孩子發生矛盾。如果你的孩子放學回家後哭著對你說"媽媽我被打了,可以還手嗎"你會怎麼做?看看這位媽媽的做法,突顯高情商!
強強的媽媽鄧女士是個職業女性,每天朝九晚五的上著班,還時不時的被領導要求加班。強強是一名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這一天鄧女士好不容易下班早,心思給強強一個驚喜,接強強放學回家。鄧女士在學校門口左等右等,終於看到了強強的身影。剛想揮手示意強強自己的位置,就看到有一個飛速奔跑的小男孩把強強撞倒了。
鄧女士看到強強摔倒後抓緊時間跑到強強身邊,一把抓住那個準備"肇事逃逸"的熊孩子。打算讓那個熊孩子對強強道歉。那個熊孩子一臉倔強的不說話,只說自己不是故意的。就在雙方僵持的時候,熊孩子的媽媽出現了。一把將熊孩子拽到懷裡,詢問鄧女士為什麼訓斥自己的孩子。鄧女士把看到的整個過程複述了一遍,熊孩子的媽媽卻不以為意"我還以為什麼是呢?又不是故意的,你至於嗎?再說了我看著你家孩子這不是沒什麼事啊?你怎麼這麼多事?"
鄧女士覺得自己的三觀被這位女士顛覆了"你這人怎麼這麼不講理?孩子不懂事你也不懂嗎?不管是不是故意的,是你的孩子把我的孩子撞倒了,不應該道歉嗎?按你的邏輯,過失傷人就不用承擔責任了對嗎?"熊孩子的媽媽心有不服卻也是什麼話都說不出來了。最後生氣的讓熊孩子說了聲對不起就拉著孩子走掉了。
鄧女士的這種做法,可能很多人覺得不理解。小孩子做起事來沒輕沒重,肢體上有個摩擦很正常。沒必要大驚小怪的,鄧女士的做法有點過了。但是也有家長十分的贊成鄧女士的做法,認為這樣做非常有必要,不能就這麼輕易的算了。如果鄧女士不這麼做,強強很可能下次再被熊孩子們欺負時,就默默的獨自忍受了。同理那個熊孩子如果這次沒有被鄧女士強制道歉的話,他就不會覺得撞到人是不正確的行為。下次還是會有意無意的"欺負人",對以後的成長非常不利。
如果這個問題各位家長遇到了,會怎麼樣做呢?什麼樣的做法才是可取的呢?第三點最重要!
第一點:交友要慎重,遠離熊孩子
雖然說,交朋友是孩子們的自由。但是家長也不能給自己的自由"過了火"。凡是都有一個度,孩子在交友上家長要做到不強制、不干涉,但是一定要做到知情。如果一旦接觸到熊孩子,家長需要耐心的委婉的跟孩子溝通。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告訴他們事情的嚴重性。交朋友最重要的是三觀吻合。跟自己三觀不適合的人儘量少接觸,不要再他們身上浪費時間。
第二點:一定要教給孩子處事的方法
當孩子跟你說自己遇到的事情時,正是因為自己沒有處理問題的能力。家長在寬慰孩子後,一定要懂得跟孩子溝通下次遇到類似事情的處理方法。可以跟孩子說明自己的立場和原則,在不欺負別人的前提下,如果別人欺負到自己的頭上,要學會反抗。
這樣做的目的不僅僅是讓孩子不再受欺負,更是為了給孩子塑造不忍氣吞聲的性格。即使是以後步入了社會,當遇到不平等待遇時,也不要畏手畏腳不敢表達自己的不滿。
第三點:不要責怪和埋怨,安慰孩子最重要
當孩子向你訴說自己被人"欺負、傷害"的經歷時,家長首先應該感到欣慰。因為孩子還是很願意跟你分享自己的痛苦的,希望家長為自己做主。孩子的這種做法是相信你的表現。既然孩子選擇了相信你,那家長一定不能辜負孩子對自己的信任。
家長在聽到孩子被人欺負後,不要想著去責怪孩子,也不要對孩子抱怨為什麼自己被欺負了。家長最先做的是要安慰孩子,撫慰孩子受傷的心,幫助孩子建立安全感。讓孩子知道家長是自己受傷後最堅強的後盾。
孩子受到傷害時,家長的態度尤其重要。可能家長的行為將直接影響以後對相同事情的做法。各位家長,當你的孩子被人欺負時,你是怎麼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