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娃娃還要上學,能不能輸點液讓她快點好,免得耽誤學習。”
“是啊是啊,醫生,給我娃娃也開點抗生素嘛!讓她好快點,省的遭罪!”
“大半夜跑一趟醫院,居然喊我回家觀察?連液都不給孩子輸?”
……
類似的對話,幾乎每天都會在「成都市婦女兒童中心醫院」急診科「潘異醫生」的診室裡,出現無數次。
“ 明明吃藥就能好的病,為什麼一定要孩子輸液呢?為人父母,擔憂焦慮的心情,作為醫生我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大家要明白一點——「輸液」並不是百利而無一害!能不輸液的話,就不要輸液。”
輸液 = 好得快?這些風險,家長必須了解!很多家長堅持要求醫生給孩子輸液的原因,大多都是認為——輸液能使病好得快。
潘異醫生講到:“靜脈輸液通過血液進入人體,的確是可以達到比較直接的治療效果。但與此同時,家長也要知道——輸液是有風險的,而且風險並不低。”
引起不良反應
輸液可能會出現發熱、寒顫、高熱等症狀,而且伴隨有噁心嘔吐,甚至發生休克。
心力衰竭
輸液速度過快,會造成心力衰竭,短時間內血液系統輸入太多的液體,而導致心臟負荷的增加。
靜脈區域性感染/炎症
如果輸液時的無菌操作不嚴格,會使靜脈的區域性感染,或者是由於長時間的輸濃度高、刺激性強的藥品,而使靜脈處於炎症狀態。
發生意外的可能性增加
空氣栓塞,因為輸液管內的空氣沒有排淨,或者是導管連線不緊,而使空氣進入靜脈,而出現肺胸部的異常不適,可能會出現呼吸困難甚至引起死亡。
免疫力下降
長期反覆輸液,會使正常人的免疫力下降。
因此,輸液並不是萬能的!它所帶來的風險無法預估。家長們也要及時認清誤區,不要再主動要求醫生給孩子輸液了。
潘異醫生強調: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
大多數常見病,孩子根本不用輸液,就能好!“日常生活中,孩子們的很多常見疾病,根本就用不著輸液。”潘異醫生講到,以下6種情況,就不建議大家選擇輸液:
01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 普通感冒
大多是由病毒感染,無特效藥,也沒有必要輸液。多喝水、多休息,隨時監測體溫和精神狀態。
02
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
主要由乙型溶血鏈球菌感染所致,小朋友精神好,不影響生活學習的話,也建議口服用藥治療。
03
急性支氣管炎
可由病毒、細菌、特殊病原菌(支原體等)感染所致,按時吃藥、觀察肺部情況,可配合霧化治療。
04
肺炎( 輕度 )
沒有引起呼吸衰竭或其他臟器損害,可以吃藥+霧化,密切觀察病情變化。
05
急性腹瀉
輕度脫水,可口服補液+胃粘膜保護劑,注意合理飲食。
06
某些傳染性疾病
如手足口病、皰疹咽峽炎等。無發熱、精神狀態好,血象不高者,建議居家隔離,口服用藥,密切觀察病情。
潘異醫生介紹到:上面這幾種情況,孩子只要精神狀態好、吃得下飯、睡得著覺,也能夠好好吃藥、及時補充水分,家長都可以不用選擇輸液來進行治療。
這些情況就別倔了!留院觀察還是輸液,都聽醫生的
大家千萬不要因為上面所強調的輸液危害,而走進“死衚衕”,從此堅決拒絕給孩子輸液。
潘異醫生介紹:
● 是否需要輸液,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結合小朋友的病情,並參考檢驗結果來判斷。
● 所以請家長們相信醫生的專業性,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共同參與小朋友的治療過程,這樣對家長也會有收穫。
● 選擇合理的治療方案、嚴格的無菌操作,也是我們的醫務人員的責任,請大家放心。
那麼,出現哪些症狀,就需要孩子留院觀察或是輸液呢?潘異醫生為我們列舉了以下幾類情況:
1、嚴重的細菌感染(炎症指標高的情況):如膿毒症、中耳炎、重症肺炎、腦膜炎、菌痢等,需要住院(或留院)觀察輸液,目的是控制感染,以及觀察病情變化。
2、脫水比較嚴重:中重度以上的脫水,包括腹瀉和嘔吐,不能進食,為了避免脫水加重,這時候需要輸液,補充水分和流失的電解質,也可以讓寶寶的胃腸道適當休息,以減輕寶寶胃腸道的負擔。
3、持續高熱且精神差,不能進食的寶寶,建議留院觀察。
4、急性喉炎,伴有II度以上喉梗阻,經霧化激素不能改善缺氧狀態,需要靜脈用藥,以避免情況惡化。
5、重度哮喘發作:情況同喉梗阻,需留院觀察。
6、休克、昏迷病人。
7、嚴重的過敏反應等。
總的來說,還是希望家長能夠給予醫生,足夠的信任和理解。潘異醫生表示:
“ 如果有擔心、有疑慮,家長可以多多詢問醫生,獲得解答。也希望通過這次的分享,以後家長主動要求給孩子輸液的情況,能夠越來越少。”
小康妹兒的小“叨叨”:
肯定還是有朋友覺得,去醫院找醫生,要開了藥、輸了液,才是看了病。其實真勒不是那樣的……很多時候,醫生讓帶孩子回家觀察,並不是不負責任,或者是很“水”的表現。而是孩子的病情,確實可能還沒有達到,需要治療的程度。
畢竟,能吃藥就不打針,能打針就不輸液嘛。
圖:123rf等 動圖來自SOO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