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寶寶取名,是用單字好,還用雙字好?
最近在給即將出生的寶寶取名,這個環節讓我等準爸媽們“太難”了!想從典故中找靈感,看到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來自史上一個疑似穿越的皇帝——王莽的“單名運動”。
新朝真的很“潮”新朝真的很“潮”,作為“新朝”這個國家的開國皇帝也是末代皇帝,白居易有詩評:“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向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王莽的歷史爭議極大,特別是他上位後推行的系列新政,過分“現代”、過分“新潮”(史稱“王莽改制”),讓這個王朝僅僅存在了短短的15年。
也正是因為這些“現代化思想”的改制措施,讓歷史愛好者紛紛揣測這位帝王的“穿越”身份。特別是近代以來,王莽還被譽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社會改革家”,讚美他的系列社會改革舉措。
1.王田國有制
這不就是“土地國有制”的前身嗎?王莽下令全國土地改稱“王田”、奴婢改稱“私屬”,歸國家所有、不準私自買賣。這道詔令過於超前,利益首當其衝的官僚、地主不同意,甚至連本應受益的農民和奴婢也不願意。
2.重構貨幣等級
王莽還廢除了漢朝的五銖錢,經過屢次改革,構建了一個由“金、銀、銅、龜、貝”五種材料組成的等級幣制。結果不但沒有便利民生,反而讓計算十分複雜,導致物價飛漲!
第三個新政,就是我們要說的重點——
王莽控制了“全國取名權”《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事不成。
古人對名字的重視程度可見一斑。
王莽釋出命令,要求全國士族自上而下改名,遵從天子之名“王莽”——改為單字名,美名曰“尊天子之意而行”。 初讀時,只覺得這道命令莫名其妙:古代帝王,控制思想、控制信仰者比比皆是,控制取名權,弄啥嘞?但仔細品讀其中意味,難道王莽的改名風潮,不正體現了其對王權的控制慾嗎?
無論當時社會輿論如何,全國的士族階層浩浩蕩蕩地開始了改名運動:
這其中,還有一個小故事。《漢書·王莽傳》中記載:王莽的長孫王宗有一顆躁動的心,他著急當皇帝啊,但皇爺爺和皇老爹身體康健,這要何時才能登基稱帝?歲月漫漫,心癢難奈,王宗腦袋一熱,打算謀反!這場鬧劇最終以王宗的自殺告終。
王宗的死並沒有平息王莽的怒氣,於是聖旨下來:“宗本名會宗,以製作去二名,今複名會宗。”意思就是王宗原名“王會宗”,現在他犯了法,不配用單字名了,改回二字名“王會宗”,以誡後人。於是,社會上以“單字”為尊的風氣日盛,百姓更是紛紛效仿。
單字名源自周禮事實上,在中國歷史上,對單字名的鐘愛由來已久,王莽不過推波助瀾。
中國人的名在元之前基本都是單字名,這種取名文化起源於“重禮儀”的周朝,以單字為尊的文化,綿延了數百年之久。直到元朝興起,伴隨著蒙與漢文化的融合,單字名的講究漸漸淹沒在歷史的長河裡了。這一點,我們從古代帝皇的姓名中可見一斑:
1. 西周東周近40代帝王,僅9位二字名;
2. 兩漢28代帝王,僅3位二字名,即位後也改為單字名;
3. 三國兩晉26代帝王,僅2位二字名。
孔子問禮圖
至此,中國古代對單字名的推崇歷史來由基本上梳理出來了。但對於現代父母來說,取名字太燒腦,是否單字,已經不是我們考慮的重點,準爸媽們的追求點各有不同:要有趣、要不重名、要有寓意…好的名字各有各的優點,糟糕的名字都有類似的問題。這裡我梳理了幾個取名可以規避的雷區,供也在糾結取名的你參考:
1.避免使用異體字
什麼是異體字?就是一個字,有很多種不同的寫法。很多父母為了求不同,會用一些這樣的字。這樣的名字很可能用著用著,就被《通用規範漢字表》“取締”了,你說尷尬不?
2.避免使用生僻字
你面臨過在身份證辦理視窗前打不出名字的尷尬嗎?很多冷僻的古字、方言字計算機是打不出來的,所以,不要再翻字典著生僻字取名啦!
3.避免諧音梗的出現
外號怎麼來的?很多都是自己名字的諧音梗喊出來的。所以在取名時,請大家多斟酌、念讀,避免諧音梗。關愛孩子成長,從取名開始。
PS:鄙姓張,向各位大師求取好名(男女皆可),拜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