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學以後,接孩子放學這件事,就好像融入了家長們的生活,變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所以不少媽媽面對這件事的時候,心態就會變得有些“隨意”。
尤其是當媽媽在家休息的時候,沒準備外出,穿著就很隨意,眼看到了接孩子的時間,衣服也不換,直接就穿著大花睡衣就去了,也沒想到這件事可能對孩子產生影響。
媽媽懶得收拾,穿睡衣接孩子放學,卻遭到老師委婉提醒:下次接孩子換件衣服最近天氣涼了,小娟把自己的大花睡衣從衣櫃裡掏了出來,穿著暖和又方便,平時她下樓買東西其實也會把這套睡衣穿出去。小娟的寶寶梓涵在附近上學,接孩子的時候,小娟也懶得換衣服,直接穿睡衣就去了。
小娟就這麼穿著睡衣接了幾天孩子,沒想到最後一天直接被老師攔了下來:“梓涵媽媽,稍等一下。”小娟以為老師是有什麼事對自己說,就轉身回來:“老師怎麼了?”
![](http://timg.juduo.cc/2021/01/d58687f5ef4a4e1cadd6074e99594a2c.jpg)
“是這樣的梓涵媽媽,最近梓涵有點不開心,您能感覺出來嗎?這可能和您接她有關係,畢竟現在小朋友知道‘愛面子’了,下次可以適當換一下衣服,稍微穿正式一點嗎?”老師的話小娟聽完愣了,說了聲好,就帶孩子回家了。
回家之後小娟問女兒:“寶寶這幾天為什麼不開心,是媽媽穿睡衣給你‘丟人’了?”問了孩子好幾遍,孩子在委屈地張嘴:“王子軒上回看見你穿睡衣來,跟我炫耀他媽媽的裙子好看,笑話媽媽醜。”
![](http://timg.juduo.cc/2021/01/80f9547b01124c0b90ce3dcf3b8e1658.jpg)
小娟看了看自己身上臃腫的花睡衣,再看看一臉委屈的小女兒,明白了都是自己這個“懶媽媽”惹的禍。小娟沒像別的父母一樣覺得這件事不重要,只是換件衣服的時間而已,她跟女兒保證,下次去一定換衣服了。
但是小娟也和女兒說:“女孩子注意自己的儀容儀表是好事情,但是保持乾淨整潔就好,不用太過追求美麗,也不要看不起穿得不好的人知道嗎?不是打扮得不好就是壞人,但是打扮的光鮮的也不一定是好人哦。”
家長的一言一行,在孩子眼中都是“模仿”的範本,父母的日常習慣,也能對孩子的心理產生影響。
父母總是“不修邊幅”,會對孩子產生什麼影響有的地方穿睡衣出門是不文明行為,有的地方穿睡衣出門成了一種文化,但是身為父母,如果總是在孩子面前穿著隨意、不修邊幅,孩子也是會受到一些影響的。
孩子的審美會受到影響,覺得隨意是件正常的事情
父母總是穿著睡衣拖鞋,穿衣服也沒有精心搭配過的話,孩子在選衣服這方面也會沒有自己的風格,而且出席一些正式場合,也會像爸爸媽媽一樣隨便穿穿就出門了。
![](http://timg.juduo.cc/2021/01/dd7259eea06445fdbf8eac984f538371.jpg)
這樣其實是對別人的不尊重,但是孩子父母平常就是這樣穿衣,自然給孩子灌輸的觀念也是這樣。
孩子的自尊心受到打擊,可能會變得不自信
就像上文中的小娟,她就是因為自己穿睡衣接孩子放學,寶寶就被別的同學“嘲笑”了。小孩子的攀比可能是沒有惡意,只是單純的想炫耀自己的媽媽,但是對於梓涵來說,這就是對她自信心的打擊
![](http://timg.juduo.cc/2021/01/399b04fab79c4325bb72a856df888995.jpg)
其實要想精緻,自律是必要的。每天都是有計劃有安排的生活,這個人也一定不能邋遢到哪去,生活習慣都是在潛移默化中養成的,如果父母每天把自己收拾的很精緻,孩子自然也會有樣學樣。
在面對這樣的“穿著歧視”,家長應該如何教育孩子不管是自己孩子笑話別的小朋友,還是別的小朋友笑話自己的孩子,讓寶寶情緒出現問題的時候,家長就一定要關注孩子的情緒變化。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笑話”別的小朋友
試著讓孩子換位思考,“那如果有一天,我穿著睡衣去接你,你被別的小朋友說,我不如他媽媽,你就真的覺得,我很難看嗎?”孩子自然都是覺得媽媽是最好的,“當然不是,媽媽是最好看的。”
![](http://timg.juduo.cc/2021/01/e42e102e4fe841fd85b94f43c54b4cdf.jpg)
“對呀,每個小朋友都覺得自己媽媽是最棒的,你這說別人的時候,他和他媽媽都會想你現在一樣難過和生氣,懂嗎?”引導孩子感受情緒,這樣他才能理解對方的真正感受。
如果是自己的孩子被“笑話”
堅持自我很重要。“你會因為別人的話,改變自己的想法嗎?不會就相信你所堅持的,並且告訴他,我不喜歡你這樣說我媽媽。”雖然知道在孩子心中自己是最重要的,但是接孩子放學畢竟是公共場合,換一件乾淨正常的外衣也不是一件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