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這個地方一直號稱無冬天,但前幾天大降溫的時候,東莞的氣溫最低也達到了3-4度。然而只是早晚很冷,中午依然豔陽高照,溫度還是挺高的。
最冷的時候,早上送孩子上學,把他裹得嚴嚴實實地:穿1件厚棉衣外套,1件羊毛衣,1件保暖內衣,褲子穿了兩條。本想提醒幼兒園老師幫忙留意熱了給孩子脫衣服,結果一忙起來就忘了。下午放學時,發現孩子仍然穿著跟早上一樣厚實,但當時的溫度已經超過18度了。
當時心想,要糟糕!果其不然,當天晚上孩子睡覺煩躁不安,中途哭鬧醒來,喝了兩次水。第二天早上起床,發現孩子眼裡全是眼屎,眼睛幾乎都睜不開——寶貝上火嚴重了。
家長對於孩子的健康無疑是最關注的,尤其是年齡較小的寶寶,體質弱、抵抗力差,不管是熱了涼了都很容易生病。所以家長們通常都會很留心給孩子穿脫衣服,那麼在溫差較大的天氣裡,給寶寶衣著方面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也就是說,寶寶的體感溫度大致控制在26度=環境溫度+衣著溫度。比如環境的氣溫為15度,那麼寶寶可以穿:薄棉衫1℃+棉背心4℃+薄羽絨服6℃+環境氣溫15℃=26℃,這樣就是最合適不過了。
冷了熱了要不要穿脫衣服?先試探寶寶的體溫再決定天氣多變,我們常常對於氣溫也無法準確判斷,而且大人和孩子的體感溫度也會存在差異。這時我們可以用手摸摸寶寶的後頸和背部。
如果手感涼,說明寶寶穿得太少,要添衣保暖;摸著是熱的,還微微出汗,說明寶寶熱了,最好給他脫一件;有溫度且無汗溼,說明寶寶穿得剛剛好。
冬天小汗巾不能少,多準備幾條因為寶寶生性好動,常常跑來跑去停不下來,不管天氣有多冷,只要運動他就會出汗。這時候我們又不能隨時隨給寶寶換衣服,所以給他墊上汗巾是最好的辦法,溼了就把汗巾抽出來,再換一個,方便又省事,也不用擔心寶寶著涼感冒。
給寶寶穿衣記住洋蔥法則這個顧名思義,就是給寶寶穿多層的衣物,如同洋蔥一樣一層層地穿上去或脫下來。由於衣服中間隔著空氣,有助於保暖,也方便我們根據早晚氣溫的變化,來給孩子加減衣物。
比如早上穿棉衣+馬夾+毛衫+毛衫,待升溫了,脫一件毛衫,或者把馬夾脫掉,在室內的話也可以直接脫外套。
寶寶身上三個部位要保暖,不能著涼這三個部位分別是腹部、背部和腳部。如果寶寶腹部著涼,容易肚子疼、拉肚子;背部著涼,容易感冒;腳部有著豐富的神經末梢,對外界溫度最為敏感,如果腳涼,全身都會覺得冷。因此,要給寶寶保暖的話,首先捂好這三個部位最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