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孩子一玩遊戲抑鬱就好了,如果這樣倒簡單了,可卻把孩子耽誤了

文,王彥輝

這種棘手的問題,也只有這樣棘手的家長能碰到。這要在我上學的那個年代,也就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吧,哪個學生敢隨便說自己不想上學了呢?我們就算不想學習,也是衝著那課間十分鐘的快樂而去的,根本不敢說不想上學。現在的孩子隨便就敢說不去上學了,這還不是父母慣的嗎?

可是現在就有醫院來配合這件尷尬而蹊蹺的事情,就是以抑鬱的名義來大行其道。

什麼是抑鬱?

抑鬱是人們遇到困難後的一種常見身心不良反應,主要表現是情緒低落。比如情感受挫、學業受挫、投資受挫、仕途受挫等等都會情緒低落,由於這些困難得不到解決,時間長了影響更大,醫院就把超過兩週的抑鬱定為抑鬱症。其實,達到抑鬱症的程度還有兩個典型表現,一個是不願活動,另一個是思維緩慢,就是腦子轉不動的意思,這兩個標準與情緒低落合稱抑鬱症的典型三低表現。

可是你發現了嗎?所有受到較大挫敗的人都有這三種表現,我當年失戀時也是茶不思、飯不想、啥也不想幹、光想睡覺,這是抑鬱症嗎?你隨便怎麼想,我從心理學的角度上說,這不是病,就是抑鬱情緒,哪怕重一點也是抑鬱情緒,不是病。

學生為什麼一上學就抑鬱

按前面所說的情況,學生如果學習不好,不喜歡學習,就會不想上學。與此同時,不想上學的學生一學習就“頭疼”,不是真的頭疼,而是煩人的意思。一見學習就煩,一見學校就討厭,就心情不好,就情緒低落,就像霜打的茄子----蔫了,不想活動、腦子也不想轉了,這要醫院說就是抑鬱了,可事實是那麼回事嗎?

不是,就是厭學的一種表現。同時,還有一股力量在孩子上學問題上拉後腿,這就是玩遊戲。遊戲多好玩啊,打打殺殺,一局又一局,贏了挺高興,輸了重頭再來,玩得天昏地暗,忘乎所以,哪還願意學習、上學、做作業啊。

如果孩子說不想學習,恐怕家長不答應;如果說抑鬱了,你家長還得給送醫院看病,還得好生安慰,這抑鬱成了孩子不想上學的避難所,偏偏家長不懂這個抑鬱是什麼,就這麼一遷二就讓孩子回家休養了。

為何對抑鬱誤解和害怕

一提起抑鬱,人們往往把它和精神疾病聯絡在一起,所以非常害怕。正是因為這種誤解,才讓有些孩子們鑽了家長的空子。當然,不是所有的孩子抑鬱都是鑽空子,但一玩遊戲就好的孩子,絕大多數都屬於這種情況。

另一種害怕的原因是的確有一些另外原因的孩子,確實是抑鬱了,這個抑鬱導致對生活失去信心,也有尋短見的,導致自殺輕生的情況,所以家長們擔心害怕是有道理的,不過,要分清情況。

對於學習這件事,學生們真是愛恨情仇各種情感都有,還真有因為學習而抑鬱的,但真正的因學習而抑鬱的孩子,是不會一見遊戲就好的。拿抑鬱做擋箭牌的孩子,他已經不喜歡學習了,如果處理不好學習問題,你硬逼他去學習,就算揭露了他抑鬱的真相,他沒有這個避難所了,他也可能做出極端的事情來,怎麼辦?

如何對待拿抑鬱做擋箭牌的孩子

解決這個問題也不是一概而論,有兩大類,第一類是想學習但學不會的學生;第二類是不想學習的學生。

第一類的學生是因為基礎沒打好,還想學習但學不會,這種情況我們要選擇一對一的輔導老師,積極給孩子補課,制定個性化指導方案,能補多少補多少,切實地幫助孩子去突破學習關。這其中要辨識孩子對學科的偏好,看看是擅長文科還是理科,有選擇有針對地補課,而不是鬍子眉毛一把抓。

第二類的學生就不好對付了,這其中又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年齡偏大的,高一高二階段的;第二種情況是年齡偏小的,初二初三階段的。我們從有關勞動法律的角度上說,16歲是一個階段線,因為16歲就能承擔部分民事責任能力了。

對16歲以上,年齡偏大的,實在不想學習的,可以選擇學技術、打工、入伍鍛鍊等多種選擇,但原則是不能荒廢時間,不能在家白吃白喝還玩遊戲。

對16歲以下,年齡偏小的,因為不能用童工所以連打工也不能做的,必須學習文化課,學不會物理化學,總可以抄課文、讀英語吧,就算畫畫、歌唱也不能老玩遊戲。

結語

透過上述綜合調整方案,解決孩子不想學習的問題,只要家長有決心,孩子的工作就能有所突破和改善。必要時要接受專業心理老師的幫助。

有家長還要問為什麼找心理老師呢?其實找什麼老師都可以,只要能幫助到孩子就可以。但這些問題屬於孩子的身心成長髮展問題,當然找心理老師了,並不是說這就是什麼心理毛病,這一點不但家長不要誤會,還要讓學生不要誤會,這樣才能名正言順地接受指導。

作者簡介:

王彥輝,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創立生本能心理學及簡快諮詢疏導技術,著有教學講義《用教育孩子的三駕馬車理論,都能教出好孩子》

6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金博智慧家長課堂:家長先自我減壓 再教育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