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JK不二子
生孩子,對於一個女人意味著什麼?
喜悅?幸福?痛苦?煎熬?
帶著這個問題,我看了豆瓣8.5分的韓劇《產後調理院》。
這是一部喜劇,用誇張幽默的方式向人們展示了一個新世界。
它就像一個社會縮影,折射出每個新生兒媽媽的困境——在成為母親這條路上,漸漸迷失了自己。
所以很多看過的人,笑著,笑著,最後都哭了。
01女主吳賢珍,為了改變自己的命運,每天只睡4個小時,努力讀書,拼命工作。
別人認為又髒又累的事,她從不拒絕。終於,42歲的她,成為公司最年輕的常務。
可就在升職這一天,她發現自己懷孕了。
這突如其來的“禮物”讓她歡喜讓她憂。深諳職場遊戲規則的她知道,懷孕意味著自己的職位可能會被他人替代。
於是,她比以前更拼命地工作。
雖是高危產婦,整個孕期,她絲毫不放鬆,每天踩著7釐米的高跟鞋,一直工作到羊水破了,才淡定地打電話叫救護車去醫院。
進了醫院,躺在病床上,她發現自己把生育想得太簡單了。
等待她的,將是漫長而煎熬的生產過程。
在待產房裡,護士面無表情地讓她脫褲子,然後灌腸、剃毛、肛檢......她倍感屈辱。
開指的疼痛,硬生生把一個優雅精緻的白領精英變成一頭哭著求饒的野獸。
好不容易進入產程,打了無痛針的她似乎輕鬆許多,可以刷刷手機、看看書。
但,很快,一陣又一陣巨痛,讓她進入發狂派對期。
她扭動身體,用力撕喊,彷彿體內有數百萬只動物發了瘋似地奔湧而來。
終於,孩子呱呱墜地。
然而,她心中剛剛產生的釋然和喜悅,很快會被初次餵奶的恐慌替代。
在生娃之前,她想象的畫面很美。母子倆坐在陽光中,哺乳的時候,兒子甜甜地笑,滿足地吸奶。
可是,現在太骨感。不論她怎麼努力,當她把兒子抱在懷裡哺乳時,孩子總是不停地哭。
多次餵奶失敗,讓這個曾經叱吒職場的女強人,陷入自我懷疑和否定中。
在聽了其他媽媽們的分享孕期經驗之後,她更加自責。
別的媽媽每天胎教,聽音樂,而她不得不工作,難得休息,還看了無數殭屍片,吃了好多垃圾食品,熬夜工作……
她覺得兒子很可憐,有個不合格的媽媽。
她變得愛哭了,變得不自信了。
吳賢珍在生下了寶寶的那一刻,感嘆道:吳賢珍的人生,結束了。
這句話,簡單而沉重,做過媽媽的都懂。
從今往後,你是一個母親,你不再是原來那個你了。
豆瓣網友@Lmp說:
“當我第一次意識到成為母親於我而言究竟意味著什麼時,毫不誇張地說,我感到了一種徹骨的絕望,我知道我這顆心這輩子都再也無法輕鬆了。”
正如月子中心的院長說:“分娩不是結束辛苦,而是開始。人生變得完全不同了,您會每天每天都能領悟到。”
成為母親有美好的一面,但母親所默默承受的那些痛苦,很少被看見。
02生過孩子的媽媽們應該都體會過:
從孕婦到產婦,最大的痛其實不是生產的過程,而是產後要面臨的自我身份認同缺失。
生育首先就打亂了女人原來的生活節奏,很多職場媽媽面臨的挑戰非常大。
在一次節目中,主持人問馬伊琍:“家庭和事業如何平衡?”
馬伊琍卻斬釘截鐵地回答:“肯定不能平衡好!”
接著,她吐露了自己在維持家庭和工作中的諸多無奈:
“我從做媽媽起,晚上從來不出來的。你要跟我談工作就請你跟我談(工作),不要找我出來吃飯,對不起,我沒有這個空!你必須犧牲自己的時間,比孩子睡得更晚。然後孩子睡著了之後,摸著黑開啟手機,開始看劇本,或者回工作的簡訊。”
最後,她更是直言不諱道:那些看似光鮮亮麗、家庭事業雙豐收的成功女性,背後肯定都有一大堆幫手!
有多少媽媽為了所謂的平衡,一邊掙扎一邊努力,結果不堪重負,心力交瘁。
當然還有一些全職媽媽,每一天都圍著孩子轉。眼裡看的,耳中聽的,嘴上說的,都是孩子。
無數現實告訴我們: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這個家庭的多半是悲劇。
還記得《小歡喜》裡那個追求完美的媽媽宋倩嗎?
為了女兒英子的成長,這個金牌教師可謂想盡辦法。
在離高考還有278天的時候,宋倩做了一個時間計劃表,督促英子學習。密密麻麻的計劃表,讓人看了都起雞皮疙瘩。
結果,英子在媽媽的高度控制下,得了抑鬱症。
美國兒童心理學家勞倫斯·科恩說,這個時代,“父母內心都在追求完美”,是父母焦慮的根源。
一味追求完美,對自己嚴苛,不準自己有缺失,這會讓媽媽時刻陷入緊張焦慮中。而焦慮會引發多種情緒問題,比如易怒等等。
對於孩子來說,也就感覺不到媽媽的好,只感覺到她的焦慮,甚至會被母親的焦慮感染。
一個母親,只有先和自己和解,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才能真正接受孩子的平凡。
如果一個母親,為了孩子放棄了職業、社交、愛好,把人生的價值、希望、重心,全都成了孩子。
漸漸地,你會發現,自己被牢牢地圈在一個孤零零的小島上,失去了愛的能力。
千萬別因為孩子, 忘了如何去愛。不管你多麼愛兒女,他們也終將要離開你去過他們自己的生活,而配偶才是真正陪伴你一生的人。
在現實生活中,有太多好媽媽迷失在母親這一全新的人生角色中,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
就像吳賢珍所說,
“我既不像一個媽媽,也不像從前的我,我也不知道我是誰了, 感覺有一半變成了媽媽,有一半覺得還是以前那出色的吳賢珍沒有變,又覺得,什麼都不是。”
我們既熱切希望重新找回曾經的自己,同時,又意識到曾經的自己已經死去。
身為母親和身為獨立個體之間的撕裂與衝突,常常讓我們感到恐懼、無助和迷茫,卻又不知向誰求助。
03我們的出路在哪裡?
慈悲,從自己開始。愛孩子,更要愛自己。
放下“應該如何”的執念,接納當下的自己首先要放下“完美的媽媽”的執念。
我們成為不了完美媽媽,因為這個世界上根本不存在這樣的人。
心理學家溫尼科特說:成為一個好媽媽的過程,可能是從“完美媽媽”轉變為“剛剛好媽媽”的過程。
“剛剛好媽媽”,指的是孩子出生的最初幾年,媽媽能充分地滿足他們的需要。孩子越長越大,媽媽則越來越少地滿足孩子的需求。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媽媽能坦然面對自己的失敗。
對孩子來說,他們不需要一個超人媽媽,他們需要的是一個真實有愛的媽媽。
因此,學會逐漸放下孩子,接納不完美的自己,是走出困境的第一步。
向內探尋,讓母親的角色成為自己再次成長的契機剛生過孩子的母親需要一段時間來恢復,光做月子是遠遠不夠的。
生孩子會給母親留下身體的創傷,比如,因為肌肉鬆弛而導致的漏尿、妊娠紋、盆底肌損傷等。
而養育孩子需要耗費很大的精力,睡眠嚴重不足,飽受各種情緒干擾。
因此,無論我們有多愛孩子,都要記得讓自己喘息片刻。善待自己,有計劃地安排自我身心的康復。
比如,瘦身塑形、子宮復舊、消除妊娠紋、骨盆矯正等。順產兩個月以後,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體育訓練,練瑜伽、跑步、盆底肌訓練等。
與此同時,我們要自我賦能,學習科學育兒技巧,以勝任母親這一新角色。
比如,孕期母嬰的身心變化、產後嬰兒的護理常識、兒童發展心理知識,時間管理等。
聽上去,要學習的東西有點多,但不要害怕,為了自己的幸福,值得成長。
建立支援系統養育孩子從來不是母親一個人的事。
除了配偶,你還需要組建一個支援你的網路。
比如,
可以經常傾訴的閨蜜;
培養一個修身養性的興趣愛好;
或者找一份力所能及的兼職,
總之,想辦法讓你的生活立體起來。
在這個多元的空間裡,你可以找到慰藉和支援,可以自在地做你自己。
《產後調理院》有一句話說得特別好:媽媽不是神,媽媽也是人。只有媽媽幸福,孩子才會幸福。
真心希望越來越多的人,能深刻理解這句話。
新的一年,願我們愛與被愛。
參考資料
[1] 《嬰語的秘密》【美】特雷西·霍格著
[2] 《父母的覺醒》【美】沙法麗·薩巴瑞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