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諮詢案例中,乖孩子出大問題的,比比皆是!
上一篇咱們聊了家庭教育第一大坑,別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這一篇咱們接著聊!
很多家長非常自信,覺得小孩很乖、很聽話就是自己教育的好。殊不知,我在給家長做一對一諮詢的時候發現,這樣的孩子要麼不出問題,要出問題就是大問題,甚至連挽回的餘地都沒有,尤其是那些從小很乖、很內向的小孩,長大後一旦暴露出問題來,可能連挽回的餘地都沒有。那些叛逆孩子的家長到我這諮詢,經常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孩子小時候特別乖,怎麼現在突然變成這樣了呢?
這其實和家長的教育觀念有直接的關係,很多家長口口聲聲的說自己很在乎小孩的教育,但是實際上卻對自己的孩子觀察很少、體會很少,他們認為只要自己給孩子買吃買穿、在孩子身上花錢,就是對孩子好了,再加上一些小孩不太能表達自己的情緒,表現的很聽話很乖,家長更是察覺不到自己的問題了。
我們有一個案例,一個男孩,從小就很乖、學習也不錯,據父母說也是人見人誇的那種孩子。後來去了武漢上大學,有一次學校突然來電話說讓父母去學校,孩子出事了,結果竟然是孩子要跳河自殺,幸虧被同學發現了,才救回一條命。一問才知道,是失戀了。在大學裡面,他找不到從前那種成績優秀、父母引以為傲、人見人誇的感覺了,再加上感情上的打擊,就覺得自己活著沒意思了。這孩子很幸運,撿回一條命來,但是也很可悲,父母怕孩子出事,就暫時休學了。所以家長最大的失誤就是不能從孩子的點點滴滴反應中看出他的心理需求、看出他在哪方面需要得到鍛鍊,這孩子就是典型的壓抑性人格,這種人格的特徵罪魁禍首很可能就是其父母從小營造的乖孩子形象,這個形象抑制了孩子的人格健全發展。其實,父母這種無意識的傷害無處不在。
比如,現在很多家庭都生了二胎,而在二胎教育中,很多家庭延續傳統的教育方式,要求老大讓著老二,其實這樣的處理方式是不正確的,只是我們習慣性的用父母教育我們的那一套,或者是一種本能的認識來看待當下的問題。有一次我去做一個講座,有個學員,他家有兩個孩子,老大,女兒六歲半,老二,兒子一歲半,兩個孩子相差五歲。他發現一個情況,這個老大總是揍弟弟,而且是偷偷的揍。兩個孩子在一起玩,總是會搶個玩具什麼的,一搶就會打起來,就會又哭又鬧的。
我就問這情況一般你怎麼處理,他說當然是讓老大把玩具讓給弟弟了。我說那姐姐樂意嗎?因為我家也是兩個孩子,也是相差五歲,所以我對這問題深有體會。他說一般姐姐還比較乖,會讓著弟弟,但是有時候會氣哭,覺得爸爸媽媽都向著弟弟。我說那你就應該能理解為什麼姐姐會偷偷揍弟弟了,因為她覺得弟弟生下來就是跟她搶玩具、搶爸爸媽媽的,而且她還每次都輸。雖然有時候她顯得很乖,但那是你們家長用她無法對抗的方式取得的結果。她乖的時候還不如她哭一哭了,那個情緒壓抑下去對孩子是不好的。
家裡有二胎的家長朋友們,你們遇到這類情況會不會也像這個家長的做法呢?我覺得會有很多人這麼做。我告訴大家,下次再遇到這種情況,你應該讓大的贏幾次,小的哭鬧也沒事,你就把老二抱到另一個地方,你就讓他哭,你說媽媽知道你也想玩那個玩具,但是那是姐姐先玩的,你搶就不對了,等一會姐姐給你玩的時候你再玩,要是你還想哭,媽媽就在這陪著你,等你好點了咱們去玩別的。你這麼做其實同時滿足了兩個孩子的心理訴求,一方面,老大這個年齡的心理訴求是競爭優勢,她需要有贏的感覺,如果她連不到兩歲的弟弟都贏不了,她就會很難過、很沮喪、她會慢慢的喪失自信心,她會變得越來越乖,直到失去那種競爭動力。而弟弟在這個年齡段需要的是建立安全感,他需要的是媽媽的懷抱,那個玩具的事,拿一塊餅乾可能就解決了。
網上有個新聞,在東北,一個孩子16歲,覺得父母愛小的,他要跳樓,為什麼呢,因為他覺得自己失去了父母的關注,失去了爸爸媽媽的愛。很多家長的情感品質很粗糙,生了老二之後,掩飾不住對小的那種喜歡,根本就沒有關注到老大心裡的感受和情緒上的低落,而在老大哭鬧錶達出來的時候,又不被接納,甚至被批評。“你這麼大了還不懂事啊,弟弟還小嗎,當然要對他好啦,你要讓著弟弟呀,你怎麼這麼自私呢,這麼小氣呢?”小孩子會懂這些大道理嗎,他只知道自己原來擁有的一切被人分割了,感覺很不舒服,大家將心比心,如果你是這個大孩子,聽到這樣的話,你會怎麼想呢。
我們有一個課程,講的是孩子在不同年齡段的不同心理訴求,也就是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所需要的心理養分。孩子餓了,你給他吃的、冷了,你給他衣服,這是物質養分,但是每個孩子的成長更加需要的是正確而又充足的心理養分,這對孩子的性格養成、人格健全十分的重要,這決定了孩子未來的幸福指數。很多家長在向我們 做諮詢的時候,總是會提出我的孩子膽子小、不愛說話怎麼辦,我的孩子輸不起、一輸了就會哭鬧怎麼辦、我的孩子總是沉迷手機怎麼辦、我的孩子專注力不行怎麼辦,其實很多問題你研究下去,都和孩子的心理養分不足有關係。
所以大家請記住一句話,只要你想把孩子教育好,無論孩子現在什麼情況,你都應該去學一學家庭教育,因為很多問題是我們當下看不到的,不要等出了問題再後悔,教育永遠要有未雨綢繆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