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同事曉瑩的兒子總是動不動就發脾氣,一旦爆發,全家人人都勸不住,一開始是放聲大哭,躺在地上打滾,後來直接光著身子不穿衣服:"你們如果不讓我看電視,我就不穿衣服,我就要凍感冒了!",再後來,如果滿足不了他的需求,就直接用手打自己的臉和頭。
看著淘氣的兒子自己打自己,心裡真不是滋味,無奈之下就這樣妥協下來。
這時候,老公還不忘添把火:這臭脾氣就是隨你,倔起來跟頭驢一樣!
有研究表明,15~30月齡的寶寶不會再像1歲以內的寶寶那樣非常依賴爸爸媽媽,當滿足不了他的需求時,情緒就會非常激動。
這是因為處在這個時期的寶寶語言表達能力還不強,但他們的身體和情緒是完全可以受自己控制的。
所以,當他們被反對、滿足不了自身需求時,就會通過大哭、打滾、打人甚至打自己的方式來"反抗",就像上面說到的曉瑩家的孩子那樣,以引起家長的足夠重視,迫使家長妥協。
而孩子的這些愛發脾氣的表現,都是他們想說又說不出來,只能通過情緒和肢體表達的方式來發洩的一種途徑。
這也預示著寶寶第一個敏感期的到來,是成長過程中每個孩子的必經階段,不要完全歸結於遺傳了父母一方的壞脾氣,像曉瑩老公的說法完全不可取,反而是一種躲避問題的表現,更加重夫妻間的矛盾,給育兒造成嚴重阻礙。
寶寶不愛發脾氣就值得慶幸?上面說了愛發脾氣是成長過程中的必經之路,如果1~2.5歲之間的孩子很少發脾氣,那麼家長們就要從自身找原因了。
寶寶很少發脾氣,一般存在兩方面的原因:
平時對寶寶太嚴厲了,甚至不聽話就動手打罵,這讓寶寶心裡很害怕,就算遇到了讓自己不滿足的事情,也不敢說出來,只能憋在心裡。平時最孩子太寵溺了,有求必應,這一點比較常見於老人帶娃的家庭裡。無論是過於嚴厲還是過於寵愛,對寶寶心理和性格的發展都是不利的。過於嚴厲,會對寶寶情緒形成壓制,長大成人後,面對不公,他很有可能保持從小一直養成的逆來順受;過於寵愛會讓孩子長大後太過霸道,覺得別人對他好都是應該的,一旦有不滿足自己的事情發生,心理上就會承受不了,難免會憤世嫉俗。
寶寶發脾氣時應該怎麼處理?注意,這關係到寶寶的性格養成,家長們要重視!
想平復寶寶情緒,首先要穩定自己情緒情緒是會傳染的,當寶寶在"無理取鬧"的時候,家長難免會受到壞情緒傳染而火冒三丈。但衝動是魔鬼,家長這個時候一定要保持冷靜。
在這裡推薦一種"平靜中斷法",就是用平靜的語氣給孩子說一下原因,如果孩子比較激動,可以用擁抱的方式幫助他安靜下來,如果這兩種辦法都沒有效果,就讓他一直哭就好,同時給予擁抱。實在解決不了,就帶寶寶離開"案發現場"吧。
如果孩子在公眾場合發驢脾氣,千萬不要因為這樣很讓你丟臉而去對孩子大吼或者打罵,這樣反而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傷害,認為爸爸或媽媽不愛他。
大吼、打罵、講道理都沒用通過以暴制暴的方式去處理問題,只能讓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成年人在情緒激動的時候也是很難聽進去道理的,更何況是寶寶呢。如果你用過激的語言去批評他,反而加重了情緒的發洩,如果暫時壓制了寶寶的情緒,沒有讓他發洩出來,下一次有可能表現的更激烈。
在這裡提醒各位家長,寶寶的情緒在受到壓制的時候,很有可能做出傷害自己的事情,就像曉瑩的兒子一樣表達共情,引導情緒發洩
在寶寶發脾氣的時候,家長一定要試著理解寶寶,表達共情,這樣更有利於寶寶的情緒安定下來,這個時候再去引導寶寶表達自己的感受就比較容易了,還順便鍛鍊了表達能力。
不要輕易妥協面對寶寶的哭鬧,家長切記不能因為心軟而去妥協,一定要堅定自己的立場,一味地妥協只會讓寶寶得寸進尺。堅定的向寶寶表達不可以、不同意,讓他知道,結果不會因為他的哭鬧而改變的。
最新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