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朋友麗麗向兜媽吐槽,她家孩子從小就膽小。
剛開始學走路的時候,都要由家長扶著才肯走,一旦家長鬆手,孩子的腳就跟磁石一樣吸在了地上,一步也不敢邁出去。
後來孩子會走了,帶她出去玩,就連玩滑梯,她也不敢從上面滑下來,家長鼓勵了半天,孩子還是抱住欄杆不願意動。
現在出門的時候,碰見了街坊鄰居,停下來聊兩句,孩子也不肯叫人,就拽著家長的衣角,躲在身後,真是讓人頭大。
孩子膽小,沒自信,是困擾著很多的家長的問題,要是孩子逐漸發展成了自卑、懦弱的性格,將來不得被人家欺負?
孩子膽小,家長要背鍋
然而,家長們可能沒有想到,很多孩子的膽小,都是家長們造成的!
都說“初生牛犢不怕虎”,很多時候,家長們的做法,卻把孩子天生的勇氣給消磨掉了。
1. 家長的過度保護
小孩子的認知有限,對於陌生的事物,他們總是無所畏懼,比如剛燒開的熱水,熊熊燃燒的火焰,孩子們都敢上前摸一摸。
這對這樣危險的舉動,家長們自然是需要及時制止。
但在制止的時候,很多家長緊張過度,對著孩子大吼大叫的,反而會加重孩子對陌生事物的恐懼感,讓他對一切不了解的東西都產生害怕的感覺,膽子自然就小了。
另外,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長總是擔心孩子會出意外,比如孩子搬什麼東西,家長就覺得孩子會被砸到,乾脆自己代勞。
這種過度的保護,導致孩子越來越依賴家長,孩子也就會慢慢變得膽小了。
2. 家長強化了孩子的恐懼
對於黑暗、打雷、疼痛等事物的恐懼,是人類與生俱來的本能,但很多家長卻反覆強調這一點,卻會讓孩子更加害怕。
比如說打針,很多家族都覺得孩子肯定受不了這個,就提前給孩子打預防針,反覆說“沒關係的,沒什麼好怕的,根本不疼,眼睛一閉就過去了……”
這種反覆的強調,其實會加重寶寶的恐懼與不安,認為打針是真的很疼很可怕。
在其他事情上,也是一樣,讓孩子變得膽小怕事了。
3. 給孩子貼標籤
很多家長都有一個問題,就是喜歡抓著孩子的小問題不放,並給孩子貼上不好的的標籤。
比如說孩子有一次玩得忘乎所以了,家長就給孩子貼上“貪玩”的標籤,並在之後反覆強調,就算孩子改正了,標籤還依然存在。
這樣長期被批評的孩子,始終得不到肯定,就會變得畏手畏腳,自然就膽小了。
4. 父母情緒暴躁
說起來,父母才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存在,在孩子眼裡,父母就是他的全世界。
如果父母總是情緒暴躁,整天亂髮脾氣,那麼孩子就會產生極大的不安全感,做什麼事情都小心翼翼,生怕自己出錯,惹怒了父母。
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很容易就變得性格內向,唯唯諾諾、膽小怕事,很容易受人欺負。
如何改變膽小的孩子?
知道了這樣情況,兜媽相信父母們一定會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注意避免,但是,對於那些已經是膽小怕事的孩子,該怎麼讓他做出改變呢?
1. 對孩子多一點耐心
孩子膽小這件事,不是一時半會就能改變的,直接把孩子往外推,比如說強行讓孩子在陌生人面前表演來練練膽子,只會會適得其反。
家長應該多觀察和了解孩子,思考孩子是為什麼而膽小,發現孩子在行動中遇到了什麼樣的困難,是對他自己沒有自信,還是害怕陌生事物?
接著,家族就可以針對孩子膽小的原因,再給予孩子正確的指導,孩子就能更好地面對並解決各種問題,他的膽小就自然消失了。
2. 多帶孩子接觸外面的世界
很多膽小的孩子都不願意出門,不僅眼界狹窄了,與人交流的機會少了,也缺少了和同齡人玩耍的經驗,
所以,家長們還是要多帶孩子出門玩,並且不要過度保護孩子,給孩子創造機會,讓孩子與人交往,在這個過程中得到自信。
3. 別讓孩子總是依賴家長
很多家長都有替孩子包辦一切,對孩子過度保護的毛病,這會使得孩子變得懶散,遇到苦難苦難只想著逃避;
孩子一旦遇到必須得自己上的情景,就只能嚇得哇哇大哭。
因此,在家庭生活中,家長要學會適當的放手,讓孩子去做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即使孩子遇到了困難,最好也是讓孩子自己去解決;
家長只要在背後把關,默默守護孩子安全就好。
4. 給孩子尊重和底氣
當家長們在努力改變孩子的時候,可能不會那麼一帆風順,孩子可能會遇到困難,一時不敢上前。
這時,家長也不能凶孩子,這樣只會加重孩子的恐懼感,而是應該尊重孩子,允許孩子慢慢來,家長可以把困難的事情分解為簡單的小任務,讓孩子慢慢來。
同時,家長也要向孩子表明:“爸爸媽媽會一直支援你的”,以此來給孩子底氣,讓他們覺得背後有人支援,會更有勇氣,能慢慢克服膽小的問題。
孩子膽小,可能是家長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千萬要避免那些錯誤的方式,想要改正孩子膽小的習慣,也需要家長的耐心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