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三歲半的壯壯是出了名的“小氣鬼”,只要有小朋友去他家,他就會拿出很多玩具玩,但是隻是自己玩。

別的小朋友伸手去碰他的玩具,那就不得了,壯壯會馬上把地上的玩具全部收起來抱在懷裡,飛快的速度把玩具一股腦的藏在自己的房間裡並且還不忘鎖好門。

準備玩玩具的小朋友看著玩具被抱走了,哭著鬧著扯著媽媽衣角希望媽媽能把玩具搶回來。

可小朋友越是表現地想要玩具,壯壯就越是把門關的越緊,小朋友看玩玩具的願望沒戲了,哭的更厲害了,那一邊壯壯任憑如何都不肯開門,弄的雙方大人尷尬極了。

壯壯不光是對小朋友們小氣,就連大人也防著,有次鄰居去壯壯家,恰巧碰上壯壯奶奶在炸帶魚塊,鄰居故意逗壯壯說:“奶奶炸的魚真香,一會裝一碗讓我帶走吧!”

鄰居的話讓壯壯擔心極了,他害怕鄰居真的會拿走美味的炸魚,就把整個放魚塊的小盆端著抱在懷裡不肯撒手,看到壯壯的表現,鄰居打趣地對壯壯奶說:“你家可出來個小氣鬼,以後省得吃虧嘍。”

細心的媽媽會發現,很多孩子都存在不願意向別人分享玩具的情況,大部分媽媽把這種行為歸於孩子“自私、小氣”。

經常會聽到媽媽這樣教育自己的孩子:“你要懂得分享,不能這麼自私,難道你想做一個小氣鬼嗎?那會讓別人不喜歡你的!”

當孩子不願意分享自己的東西,別說他是小氣鬼,其實是“物權意識”發揮作用

而物權意識是每個孩子都會經歷一個過程,是一個正常的發展階段。

什麼是物權意識?

物權意識是指孩子對物品有了你我他的概念,開始會保護自己的物品,在別人想要碰他的玩具或者物品時,孩子會表達不願意的情緒。

孩子通常在一歲半到三歲的期間就開始出現物權意識的萌芽期,

在美國早就注意到了孩子的這一變化,並且還有這麼一首兒歌,歌名叫《幼兒所有權法則》從歌詞裡就充分體現出了兒童出現物權意識時的認知。

如果是我喜歡的,就是我的;

如果東西在我手中,那就是我的;如果能從你手中奪過來,那東西就是我的;

那東西我剛拿過來,就是我的;如果東西是我的,不管怎樣它永遠不會看來是你的;

如果我在搭積木,所有的積木都是我的;只要看來像我的,那就是我的;

如果是我先看到的,那就是我的;

你的玩具放回原處時,它自動變成我的; 如果東西損壞了,那就是你的。

仔細看看這些歌詞,是不是有種很熟悉的感覺,會不會覺得這就是在說自家孩子呢?會不會恍然大悟:怪不得孩子總是很霸道、又小氣,原來是孩子萌生物權意識了。

那看到這裡,家長算是鬆了一口氣,原來自己孩子的那些缺點並不是錯,只是孩子的成長中的一個階段而已。

可是有了物權意識卻讓孩子變得這樣小氣、霸道,將來還怎麼和別人相處?

當孩子出現物權意識是一件好事,雖然表面的現象會讓人覺得孩子很自私不懂事,實際上父母應該感到高興才對。

物權意識對孩子的重要性

當孩子出現物權意識所表現出的“小氣”,父母別太過擔心,這是孩子心理上一次大的發展。

物權意識是讓孩子能夠分清別人和自己的物品,讓孩子講道理、懂禮貌,能夠保護自己,能理性的對待人和事物的能力。

不必擔心孩子會被孤立,無法和別的小朋友相處,度過物權意識期後的孩子會更加的開朗。

這也就是為什麼說當孩子出現物權意識,父母不要擔心反而要高興的原因。

孩子處在物權意識時父母不要做的事

不要給孩子貼小氣鬼的標籤,兩歲的小萌萌最近對小朋友特別的凶,自己的所有東西都不願和別人分享,還總是搶別人的東西佔為己有。

對萌萌的表現,媽媽非常煩心,和萌萌說話的語氣中充滿了警示:“寶貝,你為什麼不把自己的玩具給別人玩?媽媽不是教你分享嗎,你這樣可是小氣鬼的做法,媽媽不喜歡這樣孩子。”

聽了媽媽的話,萌萌哭的傷心極了,但是也有了些改變,有小朋友來家裡玩看中的玩具,萌萌猶豫後也會大方的拿給他。

但是每次看著玩具被別人拿著玩,萌萌都紅著眼框站在媽媽身邊不說話。

很明顯孩子是被動分享,因為媽媽說了再不分享,就變成小氣鬼,媽媽會不喜歡。

這樣給孩子造成的影響挺不好,會讓孩子失去自我,分不清對錯,長大後會因為遷就別人而委屈自己。

不要未經孩子同意,就把孩子的東西給別人

很多媽媽在孩子出現不願意分享的表現後,會勸說自己的孩子應該分享,如果勸說效果不好,大部分媽媽會覺得自己不能慣孩子這個壞毛病,就會不再過問孩子意見,直接把孩子的玩具拿給別人。

一般如果媽媽這樣做了,往往孩子就會嚎啕大哭表現出十分抗拒的態度,孩子會覺得自己的東西被別人拿走了,回不來了。

對孩子心理傷害很大,會讓孩子更加不願分享,並且會影響孩子的物權意識得到正確的培養。

建議媽媽,要尊重孩子,,當別的孩子要玩玩具,你要問自己的孩子是否願意分享,如果孩子不願意就遵循孩子的意願,再慢慢的引導他。

如何在孩子出現物權意識期間引導他學會分享

先滿足自己,再分享

朵朵有次在幼兒園過生日,媽媽買了一個大蛋糕還買了一盒紅櫻桃洗乾淨了帶了過來,朵朵興奮極了,一個人拿著那盒櫻桃開心的吃著。

“你應該分享給小朋友一起吃”媽媽說。

朵朵看了看班裡的小朋友,卻把手裡的櫻桃往懷裡塞了塞。

“你怎麼回事,都教你多少次要分享了?”媽媽有點急了。

但是朵朵還是不願意分享給大家,媽媽抱歉的對老師說:“不好意思啊,這孩子就是有點小氣,說多少次都不聽,回去我會好好教育她的。”

老師笑著擺了擺手,走到朵朵面前對她說:“櫻桃酸酸甜甜,朵朵忍不住了對吧,我知道你是想先自己吃,然後再分享給其他人,沒關係,你想分就分,不分享也沒事,”

朵朵又開心的吃了起來,當吃完了第三顆,就拿出剩下的櫻桃分享給了大家。

孩子並不是真的小氣,主要看父母如何引導

在孩子物權意識期間,首先先滿足孩子的心理,再用語言引導她去分享,並且還要告訴她分享出去的玩具還會回來,因為是被小朋友借,並不是拿走了。

就像故事裡的老師一樣,就很好的引導了孩子,給了孩子一個選擇:先滿足自己,再去分享給別人,不分享也沒關係,看孩子意願,要讓孩子覺得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

寫給父母的話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多引導孩子,不要用肯定的想法去規範孩子,別總認為完美孩子的標準就是講禮貌、懂分享,不分享就是自私,要知道好孩子也是一步步教出來的。

要懂得尊重孩子,買給孩子的東西,請把處理權交給孩子,讓孩子自己去管理自己的東西,我們不能隨意剝奪孩子對自己東西的控制權。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長高跳出誤區,抓住“生長線”才是關鍵!孩子1米8不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