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出入證”事件
疫情期間,早早學校憑出入證進出學校。
上學第一天,早早就發生了一個“出入證事件”。
第一天放學回家,早早爸爸發現,她出入證的外罩破一個大口子,並且大小和原來的外罩也不一樣了。
爸爸問:
“這個出入證外罩怎麼劃了這麼大一個口子,好像不是你那個,這個是誰的啊?”
早早脹紅著臉,不說話。
爸爸感覺到早早當下不太想回應這個事,也就沒再逼問她。沒有死纏爛打,窮追不捨,他找了膠帶給早早把出入症的外皮粘好了。
然後他把這件事情轉述給了我。
我認為爸爸這點做得特別好。
當孩子不想說的時候,父母要允許孩子跟讓自己感到有壓力的事情多待一待,要有等待的耐心。
這樣一來,孩子自我排解壓力的能力會逐漸提高。
後來又過了兩天,我假裝很不經意地問早早。
“早早,你那個出入證是怎麼回事?”
“是我們班XXX的。”
“我能看看你的出入證嗎?”
“可以。”
“你可以給媽媽講講是怎麼回事嗎?”
“她的出入證撕破了,她把我的出入證拿過去,把她的卡拿出來,把我的卡也拿出來,換了一下,換完之後就還給了我這個壞的。”
我接著問:
“好,那你當時看到她換了嗎?”
早早臉就一紅,沒有說話。
基於我對孩子的瞭解,我認為她看見了,現在只是不想承認。
因為她知道這個出入證是自己的,應該保護好才對,但她當時沒有這麼做。
我沒有拆穿她,而是換了一種問法:
“孩子,小朋友把你的出入證外皮換了,你心裡舒服嗎?”
“不舒服。”
“既然感到不舒服,為什麼不告訴他不能這樣做呢?”
“不是什麼大事兒。”
“對,不是什麼大事兒,就是一個小皮皮,那如果以後你再碰到這樣的事,你覺得要怎麼做會比較好?”
“我就告訴他,你別換我的卡,你別換我的證。”
這個事兒就這麼過去了。
“親”早早事件
說來也挺可愛的。
早早還跟我說過另外一個事兒:
他們班有個小男生總是愛舔她,舔頭髮、舔手……舔所有能舔到的地方。
下課後就在操場上追早早,追到後抱住就開始舔,吃午飯時,這個小男生也坐在她旁邊,逮著個機會就舔她。
後來開家長會時,我和早早的班主任瞭解了一些她在學校的情況。
班主任跟我說:
“早早在學校做事非常謹慎,雖然表面不怎麼說話,但是她心裡特別有數,是一個善良又寬容的孩子,社交也特別好。
有的時候下課了,會看到其他班的小朋友拉著早早的手,我都不知道小朋友是哪個班的。她人緣很好,不過,也想提醒您,早早的自我保護意識還是要加強一些。”
我就把出入證的事兒跟老師也轉述了一下。
班主任的反饋是:早早現在不太會說“不”,不會拒絕別人。
聽老師講完,我覺得老師給我敲響了一記警鐘!
早早是一個女孩,她需要知道:既要能和善寬容地對待別人,同時也要有效地保護好自己。
孩子“被欺負”了,家長要做出2個反應
在解決上面兩個“小事件”時,我想分享給你我的經驗:
1、找到“霸凌”的界限,分析事件本質
有的家長聽完上面的兩件事,就覺得:
“我的孩子被欺負了!”
“我的孩子被霸凌了!”
事實上,沒有那麼嚴重。
那些小孩兒對早早形成的不是霸凌也不是侵害,是孩子還無法對自己的行為作出正確的判斷。
換證的小女孩兒,我推測是因為她自己的證兒破了,害怕家長批評她,於是她就分散壓力,把自己和別人的證調換了。
她不是主觀惡意,而是在自我保護,只是方法沒選對。
另一個舔他的小孩兒明顯是喜歡早早,他不知道該如何正確的表達。
心理學研究發現:男孩在情商、心智發育上稍晚於女孩。
所以,通常在初中之前,男孩對女孩表達喜歡的方式都是令人生厭的,比如拽小辮兒、故意弄壞東西等。
2、平時就教孩子將安全意識的紅線拉起來。
家長在面對自己的孩子“被欺負”時,要分析事件的本質。判斷一下自己的孩子是不是“被霸凌”或“被侵害”。
具體如何判斷,比如,什麼是霸凌?
兩個指標:
1、對方主觀惡意,並且對孩子所實施的不好的行為是持續且重複性出現的。滿足這兩個條件,那就是霸凌。
2、無論對方是否主觀惡意,他的行為讓孩子覺得非常不舒服了,那麼家長就要警惕了。
以上無論是哪種情況,都一定要做好孩子自我保護意識和行為的培養。
我們都想要培養善良、溫和的孩子,但這絕不能以犧牲孩子的自我安全為代價。
這時候,就特別需要爸爸媽媽去引領孩子如何進行自我保護。
其實在課上,老師也會帶領小朋友刻意練習說“不”。
比,當別人做了你不喜歡的行為,或者對你說了你不想聽到的話,你就要大聲告訴對方:
“我不喜歡你這樣”;
“不要再這樣做了”;
“不要再說了”;
……
是用那種強調的語氣和大的音量去說。
因為如果你不這樣做的話,對方就感受不到你不願意的態度。
老師說,早早也會說,但她是很溫和地說,所以小朋友就感受不到她真正的情緒,就會認為你預設這個遊戲了,無論是操場上的追逐,還是抱住就舔。
贏得好人緣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也要將安全意識的紅線拉起來。
那次我和爸爸一起去開的家長會,爸爸聽完說“壞了,我最近一直在跟早早講,不戰而屈人之兵。 ”
我說:
“我天,你太超綱了。孩子的發展是一步一步往前遞進的。
首先,我們要讓孩子知道,當你羽翼更加豐滿,能量更加充沛時,能有效地保護自己後,你才有不戰而屈人之兵的威力,你才有不怒自威的勁兒。
這是一個螺旋上升的概念。”
事實上,從幼兒園開始,我們已經在教早早大聲說“不”,甚至還讓她用小拳頭攥得緊緊地去打沙發,大聲喊“不要動我”“不要碰我”。
目的就是讓她有“熟練度練習”,這樣,即使她遇到不好的事,也不會由於很陌生而感到恐懼。
我也經常會跟早早聊起學校裡面的發生的事兒,像我現在就會問:
“怎麼樣?早早,那男孩又舔你了嗎?”
早早說:
“不舔我了,他的位置被老師調換了。”
說到這裡,關於孩子自我保護的另一個關鍵點就是——家校溝通。
家長和老師常溝通,互相配合好,才能一起促成這件事兒。
後來早早跟我說:“
那個誰不舔我了,但是換了一個誰老來親我,但是他親我時,我就非常大聲的就告訴他,我不喜歡你,還會輕輕地把他給推向一邊。”
你看,當我們家長給孩子提供了安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時,孩子是可以接納的。
但前提條件是,你不能總去否定孩子“你怎麼那麼軟柿子呀?”“你怎麼能讓人家想怎麼欺負就怎麼欺負?”
現在小學階段,我們還是會繼續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教導孩子安全自保是長期不間斷的過程,從幼兒園到小學到中學……
父母必須學會隨著孩子成長,不斷更新自保知識技巧,並及時傳遞給孩子。
如何建立孩子的自我保護能力?
讓孩子一生溫暖純良是我們的教育目標,但同時也要讓孩子知道,我不是個軟柿子,任人可欺。
我印象非常深,家長會的時候,有一箇中國老師,一個外國老師。
中國老師跟外國老師說:
我們一定要好好保護早早。
第一,一個有好行為的小朋友在集體中應該受到讚賞和保護的,這也是在給別的小朋友做示範和榜樣。第二,早早也要more beautiful(越來越漂亮),就是孩子本身也要建立起清晰的自我保護意識。我們要兩手都要抓,既不能讓孩子受欺負,也不能讓孩子成為一個小霸王。
如何培養孩子的自我保護意識,聰明的父母會藉助一些有效的輔助工具。
我認為,繪本就是其中一個很好用的工具。
有兩套非常好的繪本推薦各位父母進行親子閱讀。
第一套:《別讓傷害靠近你》
這套書教孩子遠離隱性霸凌和身體侵害。
共5冊,用5個同理心溫暖小故事、安全小貼士和講故事神器“角色扮演手指偶”讓孩子掌握安全知識和自我保護原則。
所謂的霸凌不只體現為毆打這類顯而易見的情況,也包括一些不易察覺的形式,比如隱性霸凌、情感霸凌、言語霸凌等等,它們對孩子的身心傷害同樣不容輕視。
如果孩子遭遇不斷的惡意人身攻擊和言語貶低怎麼辦?如果孩子被壞孩子盯上了,總被推推搡搡怎麼辦?如果孩子被孤立、被排擠、被造謠怎麼辦?如果孩子總是被開過分的玩笑怎麼辦?如果孩子遭遇性侵害的威脅,要怎麼遠離危險?
我們應該教會孩子及時辨別霸凌行為和侵害行為,遠離威脅,解決問題,而不是默默忍受。
及時辨別危險,主動遠離傷害。
在最短時間內和家長溝通,讓父母不再擔心孩子的安全!
第二套:《學會愛自己》
這套書教孩子免受性侵犯!學會保護自己。
如果孩子遭遇不好的事情,鼓勵孩子說出心中的真實感受,維護他們拒絕的權利。
讓孩子變得強大,只要自己不願意,就可以說“不”。
除了教會孩子學會說不,同時告訴他們不能讓友情變為敲詐的工具。
希望世界上所有小朋友都能明白“做對自己負責的主人,不要隨便對待自己”。
學會抵禦心理傷害,培養健康性格!這是父母和孩子共同的課題。
共勉。
王小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