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娃來了,我很開心。

但是從我的直觀感受看,大家生娃的意願依然在逐步降低。2019年全國娃娃的出生率已經創出歷史性新低。2020年資料還沒有出來,估計情況不會樂觀。

這篇文章沒有抱怨的意思,只想結合感受談點問題。

01 現象

就我這幾天的見聞,產科床位大量空置,夜晚走在過道里,也聽不見很多嬰兒的哭啼聲。

聽產房外的侯產者們聊天,講得都是生娃、養娃勞神費錢,都說孩子是吞金獸。

(注:根據網路流行詞彙,所謂吞金獸特點如下——

提前十個月預定,兩種型號,系統隨機選擇。

沒有圖紙,不能退貨,售後失聯,沒有自理能力,性格設定和語音庫都需自行安裝。

初始技能一哭二鬧三打滾,養大後自動附加說話、打醬油、氣人等魂環)。

如果生了男娃,就要聯想到房子。

於是大家聊天的話題很容易落到房價上,大體都認同房價的避孕藥屬性。

但事實上房價並非抑制人口的唯一避孕藥。

過去好幾天時間,我只在產房外遇見過一位生娃勇士。他已經有了三個兒子,還想再生一個女娃。

勇士的邏輯很簡單:兒子生下來放到老家農村,長大了自己會賺錢;而他自己老了,又有多個兒子輪流照顧,會過得比較幸福。

另有一位同志懟勇士曰:你自己一輩子都過得不咋地,還幻想老了享福,不是搞笑麼?

那位勇士便再也不言語。 那位同志的話說得其實很尖銳,擊中了勇士的痛點。

如果條件允許,天下絕大多數父母(我不想說全部,因為有些人不能按常理推斷),都想讓孩子待在身邊,享受天倫之樂。但現實中很難實現。

我從那位勇士身上,似乎看到人口生育率走低的縮影。

某種意義上來說,勇士代表了傳統的多子多福、養兒防老的生育觀念,但是這種觀念如今正在被淘汰。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說,既想自己過得好,也想讓孩子過得好。

02 往事

在此之前我寫過好幾篇關於人口結構的文章——

歐美國家的白人生育率逐漸走低。

華夏文明圈的中國、日本、韓國生育率逐漸走低。

甚至連穆斯林國家的伊朗與土耳其(西部)生育率都在逐漸走低。

這些都是從宏觀思維中闡述一個世界性難題:幾乎所有經歷過工業化的國家,人口生育率都在不可避免地走低。

工業化之前,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或種族都信仰多子多福。

只要有機會,就會多生娃(當然這也和缺乏有效避孕措施有關)。

因此王朝更迭史上,大凡新建王朝,只要有幾十年的和平,就會出現人口爆發,然後就會在史書上留下一個“盛世”的名號。

但是由於科技水平有限,古代人均壽命很短,所以從來沒有老齡化現象。因此傳統思維中,多子多福的觀念從沒遇到過挑戰,幾乎所有人都認同那位勇士的生育觀。

同樣因為科技水平有限,加上制度缺陷,人口上漲之後就會出現土地兼併,進而出現可怕的經濟內卷,導致貧富差距增大,進而讓社會結構脆弱。

在社會結構脆弱之後,一旦有天災人禍,就會出現農民戰爭,王朝基礎動搖;隨後內亂四起;進而淘汰大部分人口,完成王朝更迭。

很多人津津樂道三國的故事,卻不知那是最“惡”的時代,因亂世而人口損失十之七八,何其殘忍。

在農耕文明階段,抑制人口最有效的避孕藥,便是科技天花板很低的情況下,由土地兼併而造成的內卷。

那麼工業文明階段的避孕藥是怎麼回事?

03 規律

工業文明到來,極大幅度推動了科技發展,幾乎所有國家都出現了人口爆發式增長。

以中國為例,最亂的清末,人口基數也數倍於巔峰時期的漢唐。

原因很簡單,清末已經開始搞洋務運動,享受到初期工業化的紅利。

其他國家在工業化初期都經歷過類似的人口爆發。

哪怕是地處中亞深山裡的阿富汗,都是如此。

但隨著工業化的深入,城市化運動成為不可避免的結果,所有源自於農耕文明的思維都會因此而遭到最強烈的衝擊。

因為所有紮根於城市中的人群都要接受兩大考驗:

其一,追求個性化自我,尋找屬於自己的定位;

其二,竭盡全力解決住房、醫療、教育等生存問題。

這兩大考驗都需要付出大量的金錢和時間,還不一定能成功。

因此縱觀地球村工業文明程序,可以清晰地發現——

所有實現人口城市化的國家,主體人口都不可避免地趨向於老齡化。不論是搞市場經濟的美國,還是搞計劃經濟的蘇聯。

所有超級城市的生育率都低於內陸。不論是北京上海香港還是倫敦東京紐約,都是如此。

不論是發達國家歐美日,還是發展中國家中國。按照這個規律,越南與印度很快會嚐到城市化避孕藥的威力。

這些都是宏觀上的故事。不禁要問,為什麼會如此?

04 因果

其實因果並不難理解,因為迄今為止,城市化運動的全部機制其實非常簡單,就是榨乾年輕人的精力與時間。基本上所有城市的年輕人都越來越趨向於兩極分化:要麼疲於奔命,要麼無所事事。

疲於奔命者,缺時間。

無所事事者,缺物質基礎。

現階段中國年輕人,大部分都處於疲於奔命的狀態,而且越來越嚴重。典型的案例就是富士康和那些高薪大廠。

曾幾何時,英年早逝者多從事藝術創作或科研領域。

但如今那些閃亮的高薪大廠中,在人均77歲的今天,很多員工三四十歲就成了老傢伙。就在一年多之前,大家還在探討996是否合理;但如今看來,996看起來都算比較仁慈了。某多23歲的員工,就因疲於奔命在花朵一樣的年紀離世。

某多想的不是自我反省,而是拼命甩鍋。

大家為什麼要在大廠拼命996?因為只有大廠996的那些人才能承受大城市中的住房、醫療與教育成本。還有很多人和大廠員工一樣996,卻沒有他們的待遇。

其實所謂996,就是工業文明週期內典型的內卷;宏觀意義上看,和農耕文明階段因土地兼併而造成的內卷類似。

處於996狀態中的人們基本被榨乾,沒有多餘的精力去生活、消費、甚至創新。這就是中國科技企業努力爭奪菜籃子流量、而無法奔向星辰大海的根源。

某多那位在花樣年華去世的員工,也是在爭奪菜籃子流量中累垮的。這種情況下,產房外那位勇於生娃的傳統勇士,看起來是那麼格格不入。

因為沒有精力去創新,自然也就沒有精力或意願生娃。

那些無法在大廠996的廣大勞動者,更無法在大城市紮根,即便生娃也只能送到別處去撫養。想生娃,只能像產房外那位勇士一樣,寄希望兒子會自然長大、自然會賺錢。

其實農耕文明階段已經充分證明,不搞創新推高科技天花板、沉迷於內卷化爭奪的話,不會有星辰大海、只有反覆輪迴。

當年輕人捲入內捲旋渦而無法自拔時,生育慾望走低就是必然。就目前來看,基本沒有任何種族或文明體能例外。

工業文明發展到如今,整個社會機制都在針對年輕人,這本身就是一種誤區。正如農耕文明最終陷入土地兼併的誤區一樣。

因為這種情況下,產科的床位會越來越空,因為產房外等待娃娃出生的人們壓力很大。

那麼出路在哪裡?

05 出路

我之前的文章裡曾經呼籲過——

給年輕人減負的最好辦法,無非是從精力、時間、金錢三方面入手,最關鍵的在於房價和教育。

從教育層面看:

把學前教育納入義務教育系統。

教育改革不應該以市場化為導向。

從經濟層面看:高房價正在加速階層固化,損害社會流動性。所有文明週期的盡頭,都是社會流動性的枯竭。

但目前看,這些問題短期內很難解決。因為市場化教育是消費的重要推動力,高房價更是土地財政的根基。

那麼問題就真的無解麼?其實也沒必要徹底悲觀。

工業文明階段的誤區即便在工業文明階段解決不了,那麼還有下一個文明階段。正如農耕文明土地兼併的誤區在農耕文明週期解決不了,需要在工業文明週期解決一樣。

縱觀歷史,誤區也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動力。或者換句話說,這就是科技進步的重要性。

6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被老人們奉為法寶,實則卻是“坑娃”的育兒陷阱,你經歷過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