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是一個系統的工程,每一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們無法找到一種教育方法可以適用所有的孩子。
正確的教育孩子,前提是瞭解孩子,只有瞭解孩子在每一個階段成長的規律和特點,才能找到適合自己孩子正確的教育方法。
瞭解孩子
幼兒成長,每個階段都有一個鮮明的特點1歲半:喜歡什麼都要自己來2歲:開始學會關心他人2歲半:恐怖的叛逆期3歲:學會與人分享3歲半:行為倒退,忽然變得缺乏安全感4歲:開始幻想,感覺總是在吹牛4歲半:分不清真實與幻想5歲:好奇、好學、求知慾旺盛5歲半到6歲:強調自我不同的年齡段,正面管教的重點都是不一樣的
1-2歲
2歲前後的寶寶,是眾所周知最恐怖的階段。
最突出的表現例如:永遠都是"不"、稍不如意就打滾撒賴、佔有慾強、任性霸道。
分析孩子這些行為背後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因為孩子開始有了"自我意識",他們渴望自己掌控自己的"行動""意願",希望自己可以像大人那樣,擁有獨立自主的權利。
但是他們不懂得表達,而且,基於小寶貝自身能力發展的限制,有時候他們甚至並不是很明白自己想要幹什麼,能幹什麼。
他們那些看起來搗蛋、任性、霸道的行為,只是受成長的內在動力驅使,做出的本能的行為反應而已。
面對這個時期的寶寶,居家正面教養的建議如下:
建立安全環境
安全第一,不是總是制止孩子的行為,不是告訴孩子這個不許玩,那個不許碰。而是我們要為孩子創造一個安全的生活環境。
所謂安全環境,就是把那些危險的元素提前排除,該拿走的拿走,該鎖起來的鎖起來。而不是等到寶貝去探索的時候,緊急制止。
安撫情緒的關鍵是:轉移注意力
1-2歲的寶寶,注意力很容易被轉移。
比如:我們準備給小寶寶講繪本,可以寶貝怎麼都不肯安靜的坐下來聽你講。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先拿一個小手偶,吸引小寶寶注意力,要求他坐下來。等他坐下來之後,我們就可以開始講繪本了。
及時迴應,延遲滿足
當孩子出現情緒要求,在沒有得到滿足的情況下,孩子會出現:哭鬧、耍賴打滾,這個時候,要從語言上先進行迴應,但是對孩子的要求要進行延遲滿足。
可以這樣說:好的,我知道你想要這個東西。等你哭完了,我再拿給你。
二則一法,提出大人的要求
給這個年齡段小寶寶提要求,不能太直接,而是應該用二則一法,給到寶寶選擇的機會,以獲得寶寶的正面迴應。
比如:"我們現在可以去吃飯了嗎?"寶寶的回答肯定是"不!"
我們可以換個問法:"吃完飯之後,你是想出去搭積木還是看繪本?"
孩子說"搭積木。"
"好,那我們趕緊去吃飯,吃完飯就可以搭積木了。"
恐怖的2歲
3歲
三歲的小寶寶,由於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的積累,他們開始逐漸發展出具有獨立的思維意識,並且有很穩定的自我意識。不過,他的自我概念和別人如何對待他有很大的關係。
三歲對於小寶寶,是個充滿安全感的年齡,他們愛思考,喜歡與人相處,也樂於分享。
面對這個時期的寶寶,居家正面教養的建議如下:
做給他看,而不是說給他聽
三歲是一個"我們的年齡"。孩子們喜歡說:我們一起玩;我們是好朋友。
所以,大人需要以好朋友的感覺陪伴在孩子身邊,參與他們的遊戲,以一種孩子的心態,和孩子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情緒。
在親子互動中,更多的是做給他看,而不是說給他聽。
鼓勵孩子自己想辦法,而不是事事替他做主
相對兩歲多的寶寶,這個年齡的孩子更容易妥協。如果在生活中,我們給予的指導或者要求太多,孩子會慢慢變得沒有主見,習慣性依賴他人的主導。
這樣,對於幼兒社會性人格發展不好,會讓孩子養成服從的習慣。
誇張的表達,激發寶貝的語言發展
三歲的寶寶,在語言表達上開始喜歡一些誇張的字眼:比如:好棒,秘密,嚇一跳、太難了。
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和小寶寶聊天的時候,要多使用一些形容詞、誇張的詞彙以及更多表達情緒、感受的描述。
參與孩子的遊戲
3歲半
三歲是合作分享的年紀,三歲半則恰恰相反。反抗是三歲半到四歲這個時期最大的特徵。
對大人而言,三歲半的孩子似乎總是處處與人作對。同時,三歲半是一個焦慮,缺乏安全感,同時意志力極強的年齡。小寶寶會出現"行為倒退",以尋求更多的關注。
面對這個時期的寶寶,居家正面教養的建議如下:
及時迴應,選擇性滿足
很多時候,我們以為孩子之所以這麼倔強堅持,是因為他太自信了。
其實剛好相反,三歲半的孩子一方面想支配越來越大的外在世界,但是自身的行為能力發展又跟不上,造成孩子無法很好的控制自己的情緒,從而變得沒有安全感。
嚴重的甚至會出現:口吃、常摔跤、緊張的發抖、容易被激怒等。
因此對於孩子,在這個階段出現的情緒問題,一定要及時進行語言的迴應,但是對於孩子的一些要求,可以進行一定的判斷和選擇,對於合理的要求,也可以使用延遲滿足的方式給予認可。不合理要求,在拒絕的同時,要和孩子明確拒絕的理由是什麼。
認真聆聽孩子的需求和表達,不要輕視
三歲半的孩子,喜歡透過"發號施令"的方式,以獲得掌控世界的感覺。
比如:他會要求大家聽他說話,看著他,如果別人稍微走神,他會非常嚴肅的要求別人注意他。甚至會出現,當他有要求表達的時候,他會要求大人全部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聽他說。
因此,認真聆聽孩子的每一句話,坦度嚴肅的表達自己對於孩子的意見或者建議,不要表現出"漫不經心"或者"不屑一顧"。
尊重孩子的朋友,贏得孩子的信任
在三歲半這個年齡,朋友對孩子來說,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是孩子社會化行為發展重要的一部。
尊重他的朋友,不要干預他們交朋友的標準及方式。
很多在大人看來,那些調皮、搗蛋、喜歡捉弄別人的孩子,也許在孩子眼裡,有著不一樣的光芒。
學會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對話,只有孩子接納了你作為他朋友的一員,才可以獲得孩子最重要的信任。
這對於孩子長大之後,能否繼續信任你,願意和你分享他生活的煩惱和快樂,這個階段是很重要的鋪墊。
傾聽孩子尊重孩子
4歲
如果說三歲的孩子是溫順而敏感,那麼四歲孩子則是活潑而刺激。
四歲孩子,行為能力已經得到更好的發展,他們開始喜歡冒險,刺激,喜歡去到更遠的地方,喜歡發現新事物,任何新鮮好奇的事情,都足以引起他們極大的興趣。
面對這個時期的寶寶,居家正面教養的建議如下:
不要輕易戳穿幻想
這個年齡的孩子,在探索的過程中,喜歡加入自己的想象,常常會表現為:不切實際、吹牛、強不知以為知。
不要戳穿他!鼓勵孩子的這種天馬行空,鼓勵孩子去求證,和孩子一起去尋找真相。
信任他,給他最大的尊重,同時幫他建立規則
四歲的孩子,我們要把信任明明白白的告訴他:我相信你!交給他們一些力所能力的事情,然後不要干預,當孩子獨立完成的時候,給他一個贊!
信任是這個階段,大人可以給到孩子最大的尊重。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提前告訴孩子規則是什麼:下午去公園玩,但是4點半的時候,我們就必須回家!
與他一起分享和創造。不要頻繁的指責或者批評他不好的行為,但是要及時鼓勵和認可他好的行為。接納他的吹牛。和他“對罵”(如果孩子用粗野的話攻擊你,你也可以和他玩對罵的遊戲,以解放他被壓抑的情緒。罵的的時候,要像是真的在罵他一樣:你是一個掉在地上的毛毛蟲!這類愚昧的對罵語要持續到你們笑聲取代憤怒為止)每天給他一段專屬時間給予口頭規範學會和他商量,而不是命令儘量避免會有麻煩的情景不要當著孩子的面,煲電話粥(四歲的孩子都討厭媽媽電話閒聊)使用“肯定而幽默”的溝通方式使用秘密字眼以輕聲細語取代吼叫有時不妨也吹吹牛全心全意和他談話謹慎的選擇電視節目信任孩子
5歲
五歲是一段開朗而愉悅的年齡。小搗蛋們終於變得懂事了,講理了,他們一心想要做個乖小孩,他們會討好大人,小小心靈充滿了對人,對物,憐憫和愛。
他們可以輕易判斷自己什麼做得到,什麼做不到。
面對這個時期的寶寶,居家正面教養的建議如下:
為孩子提供更加開闊的視野
多帶孩子去參加一些有趣的探索:科學小實驗、自然科學體驗;參加一些競技類比賽:輪滑比賽、擊劍比賽;藝術類級別賽等。在這種強烈的競爭環境下,激勵孩子的創造力和好勝心,強化孩子學習的意志力。讓孩子承擔一定的家庭責任
給孩子安排固定的家庭勞動分工,讓他們學習照顧家人,養成家庭責任感。比如:
每天定時給媽媽衝一杯咖啡;每天負責給家裡的植物澆水;每天負責收拾餐桌等。堅持一項有益的興趣愛好
培養孩子一項固定的興趣愛好,並且堅持下去。比如:
運動類:游泳、籃球、輪滑等藝術類:音樂、美術、書法、圍棋等知識儲備類:英語、幼兒數學、語言表演等孩子參與家務
6歲
人生第2叛逆期。這個叛逆期的特點,是孩子極端的兩極化。
在學校是一個模範生,回到家立刻化身小惡霸。頑固、自負、蠻不講理,爭強好勝,難以忍受失敗。其實,這樣的行為表現,只是為了建立和增強他自己的安全感。
因為,他現在處於很容易受到傷害的敏感期。不光情感上他特別容易受到傷害,他的身體髮膚好象都格外對疼痛很敏感。
給6歲女孩子梳小辮兒很可能讓孩子疼的哇哇叫。6歲的男孩,摔一跤可能哭得讓你詫異他怎麼比過去嬌氣了好多。面對這個時期的寶寶,居家正面教養的建議如下:
6歲孩子,依然充滿了對安全感的需求
6歲的孩子,在心理上,他們希望自己不用依賴任何人。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安全感,他們在感情上又有著極大的需求,非常需要媽媽不斷保證愛他,卻又一不如意就拿媽媽做出氣筒,專門和媽媽作對。
這就是,越得不到讚美的時候,越有被稱讚的慾望,受挫感就越強。
不要以為孩子嬌氣,孩子是真的進入肢體敏感期
因為心理衝突,孩子的健康狀況會在這個時期走入低谷。
經常會出現:胳膊疼、腿疼、肚子痛、脖子酸什麼的。
而且他的黏膜組織在這個階段很容易感染,鼻子、耳朵、眼睛、喉嚨,甚至女孩子的私處都比其他年齡更容易出現發炎症狀。
孩子很容易感到疲倦。
另外,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會顯得笨手笨腳的,他們會時常跌倒、碰傷;而且孩子對這些傷痛也似乎特別敏感,一點小小的傷口都會疼得哇哇叫,簡直就像是特別嬌氣似的。
因此,6歲孩子的家裡最好備上常用的消炎止痛油膏,父母對孩子的健康狀況要多關注些,多呵護些。
如果發現孩子情緒緊張(咬指甲之類),我們最好能想辦法再降低對孩子的要求,以緩解孩子的情緒。
“撒謊”和"偷東西",是正常表現
6歲,雖然能夠辨識"自己的東西"和"別人的東西",但是對於"別人的東西不等於就是自己的東西"這種界限感沒不是很清楚,因此順手拿走別人的、他喜歡的東西,是慣常現象!
同時,他們往往會為了逃避責任而撒謊。
面對孩子"撒謊""偷東西"這種行為,大人首先不能太過緊張,表現出極端的態度。
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舉重若輕"的幫助孩子,潛移默化的順利過渡這一時期的特殊行為。
比如:當孩子沒有經過允許拿了鄰居小姐姐的玩具。這個時候,我們可以告訴孩子:當我們想要玩別人的玩具的時候,需要經過別人允許,如果別人沒允許,那就不可以玩。現在我們要把玩具歸位,同時要和小姐姐道歉。
注意,不要在這個時候,給孩子的行為貼上"偷"的標籤。
比如,他會一口否認是他打碎了你心愛的花瓶,哪怕花瓶的碎片還躺在他的腳邊。這時,如果你問他,"花瓶放得那麼高,你是怎麼夠得著的?"他又會詳細介紹他如何搬椅子的本事。
不要隨意貼標籤
正面管教,各有技巧,但是追更碩源,還是要了解孩子每一個階段的成長規律,才能找到對應的方法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