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自從生了孩子,我很不愛聽到的一句話就是"以前的人養那麼多孩子不也養嗎,怎麼現在的年輕人養一個孩子都手忙腳亂。"我敢說,說這話的人,一定是沒有養過孩子,甚至連孩子都很少接觸。

為人父母哪有想象的那麼輕鬆,尤其是今天的父母。要操心的事情可太多了——吃奶、哄睡、尿不溼、便便……尤其是便便!

要說人類幼崽出生第一年最讓人操心的,非寶寶的便便莫屬!問一問那些初為人父母的人們便知,寶寶剛出生的第一年,簡直就是在圍繞著便便打轉。

每個寶寶在來到世界的最初二十四小時之內都會有一坨初便,那就是寶寶在媽媽肚子裡積攢了九個月的能量。但它竟然是全黑的,簡直就像黏黏糊糊的柏油一樣。而且護士每隔幾個小時就會來問一句"拉了嗎?"好像我們見面習慣問"吃了嗎"一樣。

回家以後的日子就是寶寶拉了,寶寶好像拉了,寶寶真的拉了。寶寶一邊吃奶一邊拉了,寶寶剛洗完屁屁又拉了,以為寶寶拉了解開尿不溼,這時候他突然拉了......我都數不清寶寶出生的第一年,有多少時間是花在了他的便便上。

有時候剛洗完把他往床上一放,還沒來得及換尿不溼,拉了;有時候沒穿尿不溼給他餵奶,拉我褲子上了;有時候剛端到衛生間準備洗屁屁,拉手上了.....

你還要防範他沒戴尿不溼時隨時有可能拉:玩著玩著拉地上了,吃著吃著拉餐椅上了,所以家裡的空氣中似乎總有一股不明氣味在飄蕩。

我家大寶還是那種攢肚子特別遲的孩子,月子裡他一天最多能拉七八次,而且不分白天黑夜,半夜也會拉一兩次。三個月以前,每天都會拉四五次,三個月到六個月之間每天也是三次左右,直到吃輔食才逐漸穩定下來。

最頭疼的是帶孩子出遠門之前,"拉了嗎?""沒拉","那再等等?""萬一過了時間怎麼辦?""萬一拉在路上了怎麼辦?"在糾結猶豫中出了門,後來,果然,拉半路上了。

一次我們帶10個月的二寶出門,半路上她拉了,而且拉的不少 ,她爸說要等到服務區再擦,我說不行,太難受了,那種熟悉的氣息像《駭客帝國》中的慢鏡頭那樣,緩緩飄入鼻腔。那感覺酸爽得就像是被一袋溼漉漉的混凝土直接糊到臉上。

我抱著二寶,在狹小的車廂左挪右倒,筋疲力盡之後好不容易換好尿不溼,結果沒過半個小時她又故技重施,那一刻,我的情緒是崩潰的.....

幾年前,瑞士物理學家在媒體上宣佈了一項大發現。他們發現了一種比光速還快的"不明粒子",全世界都在猜測這種新粒子是由什麼構成的。而所有家有嬰兒的父母默契地望著彼此說:"便便。我敢打包票一定是便便。"

沒當媽之前是小清新,當了媽之後是重口味。

沒當媽之前上個衛生間還要捂著鼻子做掩護狀,當了媽之後就敢拿著孩子的尿不溼仔細看,仔細聞,必要的時候還會拿工具搗開來認真研究研究。

最壞的還不是便便本身,而是未知的時刻。看到寶寶臉上用力的表情時, 微紅的眼眶與眉毛,一股疑惑會湧上我們的心頭"是不是拉了?,或許只是放了一陣不明氣體?"

但事實永遠來得比猜測準確,沒錯,就是拉了,你不得不放下剛拿起的筷子,使勁嚥下剛進嘴裡的食物,衝進衛生間。有時候,太著急以至於還會噎著,或者來不及下嚥,只能一邊洗便便,一邊嘴裡還在嚼。

自從有了孩子,我的嗅覺變得無比靈敏,寶寶的任何一次"拉而不宣"都不會逃過我的鼻子,然而爺爺奶奶則時常無法判斷,只好用手去試,多半寶寶會使他們"手有餘香"。

不過話又說話來,生活中的一切都是相輔相成的,便便也是世界的一部分,鑑於環境問題和可持續發展變得至關重要,我們也有必要了解便便在人類宏偉藍圖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對現代科技的重要意義。

由此來說,人類幼崽的便便史,也是人類的成長史啊。

7
最新評論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有聲英語繪本牛津樹1級-45 The Mud Pie典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