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生命在於運動
堅持運動
不僅能帶給我們挺拔優美的體態
氣色紅潤的臉龐
它還會給我們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31歲的周女士
每天跑步一小時
應用中醫的艾灸、泡腳等方法
進行了4個月的調理
成功受孕
即將擁有一對雙胞胎寶貝!
接下來
我們就帶大家看看
這名31歲孕媽的【保胎日記】
看看她是如何收穫“好孕”
醫生又做了哪些細心的提醒
看完了這篇文章
保胎日記
(網路圖,圖文無關)
■經歷:1次流產,4年不孕,2次試管嬰兒取卵,就診於河北省計生科研院杜麗榮主任,確診易栓症,再次做試管後保胎治療,至11月20日,已懷孕32周。
【 失望 】
懷孕8周流產,屢次備孕未成功
“主任,我結婚5年了
還能有孩子麼”
31歲的周女士第一次就診
開口的第一句話
就飽含失望
周女士夫婦2013年結婚
2014年她就發現自己懷孕了
可是懷孕還沒到8周
就突然腹痛、出血
第一胎就這麼失去了
“當時我以為是自然優勝略汰
就沒怎麼在意
雖然難過
但沒有檢查其他的專案
之後我們又備孕了好久
一直都沒有懷上”
周女士說
後來
周女士夫妻又四處求醫
查出了左側輸卵管堵塞
於是鍼灸、電療
中藥、理療……
一次次備孕,一次次失望
醫生有話說
每一例妊娠失敗,都是有原因的!沒查出問題的,要麼是檢查的專案較少,要麼是檢查報告只看參考值,沒有個性化分析。
【 擔憂 】
首次做試管沒有成功
2018年11月
夫妻倆決定嘗試試管嬰兒技術
12月25日
經過促排計劃後
周女士第一次取卵
第一次拮抗劑方案取了11個
其中
優質胚胎1個,非優質胚胎10個
因為孕酮升高這個週期不放胚胎
周女士只有一個胚胎
即使移植也沒有保證
所以第一次試管
因為未能移植胚胎而失敗了
網路圖,圖文無關
醫生有話說
囊胚是指完全發育的胚胎,是胚胎體外培養的終末階段,通常形成於卵子受精後的第五天,自然狀態下,胚胎以囊胚形式移植進入子宮,能夠獲得較高的成功率。
但養囊是有風險的,不是每一個胚胎都能發展成囊胚,只有優質胚胎才能發展成囊胚,有可能到最後,一個也沒有養成,全軍覆沒,最終導致一個胚胎都沒有。
【 耐心】
中西醫調理加運動,二次試管成功
由於第一次做試管失敗
經過一系列檢查之後
發現周女士患有易栓症
杜麗榮為她制定了再次治療方案
為了緩解她的緊張
每次周女士來就診
杜麗榮都儘量多跟她聊聊生活
告訴她要放平心態
不能著急
同時為她推薦了中醫科的中醫師
為她進行調理
再給她制定了詳細的運動方案
網路圖,圖文無關
按照方案
周女士每天跑步一小時
應用中醫的艾灸、泡腳等方法
進行了4個月的調理
2019年4月26日
她第二次取卵
這一次取卵10個,配成了4個
5月1日周女士做了2個胚胎的移植
5月9日
檢查結果證實周女士懷孕了
【 信心】
雙胞胎保衛戰正式打響
5月9日、11日、13日、15日……
周女士都到醫院抽血
監測HCG增長情況
一般在HCG<5000mIU/ml時
HCG應隔日翻倍
保胎的藥物也用上了
雙胞胎保衛戰正式打響了
杜麗榮一方面寬解
周女士的焦慮和緊張
另一方面也儘可能地多給她鼓勵
“每半個月見您一次
總感覺見了您我才踏實
哪怕是主任坐診時在門外看一眼
都覺得是心理安慰”
每次見面
周女士都很開心
也有了信心
【 開心】
終於度過了危險期
日子一天天過去
終於熬到16周了
初步的危險期過了
NT過了,無創過了,大排畸過了
每次超音波孩子發育的都很好
“過了16周就算穩定了
你保胎可以算“畢業”了
你就繼續按照我的方案來吧
有情況隨時聯絡我吧”
杜麗榮對周女士說
網路圖,圖文無關
11月20日
周女士已經32周多了
她雖然早被宣佈了“畢業”
周女士每次產檢
還是會過來讓杜麗榮
也看看寶寶們的情況
“孕期時間過的好慢
每天都提心吊膽小心翼翼的渡過
每天晚上睡覺時候是最開心的時候
因為寶寶終於又平安度過了一天”
周女士笑著說
不灰心,不放棄
相信周女士很快不久
就能和自己親愛的寶貝見面啦
醫生手記:流產後再次妊娠,有3個關鍵時期要就診
杜麗榮
第一胎髮生自然流產,不表示第二胎仍然會流產,很多女性會很順利地度過整個孕期而不會再次流產,但是對於13%-24%的部分女性來說,流產的厄運會再次降臨她們身上。為了能及時發現這部分患者,再次妊娠後需要定期來醫院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可能來臨的厄運,主要有3個關鍵時期。
第一個關鍵時期是發現剛發現妊娠時:監測2-3次的HCG翻倍情況,如果HCG翻倍正常,就可以延長複診時間。
第二個關鍵時期是孕40-50天第一次超音波檢查時:根據HCG水平及超音波結果評估胚胎情況。
第三個關鍵時期是孕8-10周胎盤形成時:如果胚胎胎盤形成不良,不能完成與母體血液迴圈系統的建立,將導致胚胎營養及氧氣供應不足而造成胚胎停育。保胎治療一般需要保胎至超過上一次流產月份兩週以上。
希望每一位媽媽
都不要灰心
堅持下去,就能看到希望
本文專家:
杜麗榮
河北省計劃生育科學技術研究院
門診部主任
編輯/王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