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全國各地幾乎都進入了冷冷冷模式,寒冷天氣最讓人頭疼的事,就是寶寶的穿衣問題。
有一種冷叫奶奶覺得你冷,很多老人不給寶寶裹個裡三層外三層誓不罷休。
於是我們經常可以看到的一種場景就是,大人的著裝僅僅只是三件套,還算是畫風正常的冬天。
而小孩卻裹了一層一層又一層,活生生成了一隻來自南極的企鵝。
這場景也勾起了不少80後90後的回憶......
雖然過去了二十幾年,小MIN也還能記起那些年的冬天,被奶奶拿著厚衣服支配的恐懼,感覺家裡的能找到的衣服都穿在了我身上,彷彿一個行走的衣櫃。
當這一批80、90成為寶媽之後,大部分會更願意遵循“要想小兒安,三分飢與寒”的原則。
而老人家在大冷天給娃穿衣服的標準卻是:塞不進去為止,常常把娃熱得滿臉通紅。
觀點不一致的一家人,常常為寶寶的穿衣問題爭吵不休。
到底要怎樣判斷寶寶冷熱?
哪些身體部位需要重點保暖?
冬季寶寶應該穿多少衣服?
小MIN為你逐一解答!
關於寶寶的冷熱
很多人摸著寶寶手涼,就覺得寶寶冷,單憑摸手來判斷寶寶冷熱大多數情況下並不準確。
有時候寶寶雖然已經穿得非常多了,但玩耍的時候一直觸控冷冰冰的地板或玩具,手同樣也會冷冰冰的,這時候判斷寶寶很冷,明顯是不正確的。
應該還要摸摸寶寶的後頸位置、鎖骨位置。這些位置離心臟較近,更能反應真實體溫,如果這些位置是溫熱、乾燥的,說明衣服穿夠了。
如果後頸、鎖骨位置冰涼,而手也冷冰冰,就需要及時給寶寶新增衣物了。
四個地方要保暖
肚子 肚子受涼影響消化,寶寶消化不好,時間長了影響發育。
後背 後背有很多經絡穴位,著涼容易生病。值得注意的是,給孩子穿多了衣服,後背出汗,也容易著涼。所以,並不是給孩子穿越多越好,適可而止。
頭頂 頭部散熱量大,外出時如果風太大,要適當保暖。
腳丫 “腳冷是病”,孩子腳丫沒做好保暖,血液迴圈差,寒氣易侵入體。
寒冷冬季的洋蔥式穿衣法
既想寶寶穿得暖,又想寶寶穿得舒適,可以參考一下洋蔥式穿衣法。
依照功能可以分為三層:內層“恆溫排汗層”、中層“保暖層”,以及外層“防風防雨層”。
內層:裡衣儘可能地選擇柔軟、親膚、透氣且排汗功能良好的衣物。
◎不要直接貼身穿毛衣,絨毛衣物等,容易扎到寶寶面板或引起面板瘙癢。寶寶還不會說話,即便衣服讓自己感到不適也無法表達。
中層:帶保暖功能的衣物。如:抓絨衣、帶絨衛衣、毛衣等。
◎選擇不易掉毛的材質,以免掉毛被寶寶誤食或吸入氣管內。
◎套頭、無抽繩的衛衣更適合小寶寶。
最外層:防水防風的衣物。如:羽絨服、棉衣等。
◎羽絨服保暖性好、輕盈,但通常透氣性較差。
◎棉衣透氣性好,但防風防水效果較差。
◎帶娃出門時,根據當天的天氣情況選擇其中一種衣物。
褲子:可以根據氣溫不同,選擇棉質褲子、帶薄絨的棉褲,厚絨棉褲。
◎天氣寒冷的時候,不適合穿著連體衣,一旦褲子弄髒了需要一整件都換掉,容易導致寶寶著涼。
襪子:選擇透氣、柔軟的材質,不宜穿得過厚,否則汗溼後,寶寶的腳反而更容易冷冰冰。
這樣的穿著既保暖,又不影響寶寶活動。足以應付一天內不同時間段的氣溫變化,還可以視場合與溫度穿脫衣物。
給孩子穿衣服,得靠經驗+科學,每個小朋友也會存在個體差異,不能一概而論。
家長們可以在本文建議的基礎上,根據寶寶的活動量以及身體素質,找到最適合自家孩子的穿衣方法,讓孩子健康地度過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