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寫想要跟大家分享一個理論——差別易感性假說(Differential Susceptibility Hypothesis),它很大程度上緩解了我近期的焦慮。父母在孩子教育問題上的焦慮不可避免,或許它也能幫助迷茫中的你。
我這個人很認死理,它表現在育兒生活中會比較毅力,但反面也很要命,就是時刻伴隨著焦慮,因為我沒給自己留退路,萬一自己的堅持會沒有達到預期或者適得其反,就會自責、無助、抓狂,懷疑自己的教育一無是處。
我可以接受撥亂反正,不斷地反省和調整策略,但卻非常害怕從一開始方向就不對,花大力氣整頓了半天,不只於孩子的成長無益,於己也是勞神勞力,為難的夠嗆。
最近一段時期,我跟李大榮似乎就是這樣一個狀態了。對於李大榮,我幾乎花費了所有的心力去培養,但卻總是不盡如人意。
比如,我會耐心教他收拾書包,因為書包工整,意味著做事有條理。但是他的書包就只有老師檢查的那兩天才會像點樣,之後就又變回垃圾堆模式。
我讓他寫完作業不要把鉛筆橡皮和尺子直接扔進書包,可是每次寫作業,筆袋裡依舊是找不到筆,畫個線就得去書包裡刨尺子……
我讓他出門之前把衣服拉鍊都繫好,但每次出門衣服永遠是敞開狀態。
我讓他坐在書桌上寫作業,他偏要在茶几上寫,我讓他坐在凳子上寫,他偏要跪著寫,我讓他注意寫字姿勢,結果頭越來越低,直接下巴磕在桌子上寫……
作業寫的不咋地,成天挑戰人體極限!家裡是窮的沒個板凳是咋地!!!
我讓他做完數學卷子,檢查一遍,給檢查過的每道題上畫√,可他就只檢查這道題做了沒有,完全不看對了沒對……我一邊看著那個勾,一邊看著啼笑皆非的答案,肺都要氣炸了。
如果讓我用8個字來形容李大榮的學習習慣,那就是“屢教不改、罄竹難書”。
明明我都已經把正確的、最好的方式教給他了,他為啥就不能按照我說的去做????這是多難的事情嗎?嚎!
最讓我無法忍受的是他時刻還保持著謎之自信,羞恥心卻極為淡薄。我經常把“知恥而後勇”掛在嘴邊,但是他好像也根本不往心裡去。
考的不好了,他會說誰誰誰比我考得還差。考好了就尾巴翹到天上,覺得自己天下無敵。
前兩天,他沒帶聽寫本,被老師罰抄寫,回來竟然跟我撒謊說老師挑他代表班裡去寫字比賽,所以要練字,被抓包了之後,僅僅恐懼害怕了兩秒,之後就跟沒事兒人一樣的跟我插科打諢。
氣的我當下就甩出了那句:“李大榮,你到底有沒有羞恥心!”
他從來不覺得我必須要超過誰誰誰,失敗了、不如人也從來不會有多受挫,兩秒鐘就能自行調整到初始狀態,完全不需要我做任何心理建設,邏輯自洽的能力超群,似乎這世界上根本就沒有他意難平的事情。
偏巧我還是個激進的虎媽,就是那種沒有困難也要製造困難往前沖沖衝的性格。所以我跟兒子之間恐怕是相生相剋型的矛盾,無法調和。
我從不期望他會理解我,所以我只能告訴自己,改變不了的話就去試著理解吧。
蘭花草與蒲公英2009年,大衛·杜布斯( David Dobbs)在《大西洋月刊》( The Atlantic)上發表了一篇名為《The Science of Success: dandelions and orchids》的文章,在文章裡他嘗試著從基因的角度去探索人們是否有機會將自身的脆弱性轉變成適應的優勢。
原文連結也貼在這,有興趣又會翻牆的人可以看看:
http://www.theatlantic.com/magazine/archive/2009/12/the-science-of-success/307761/?single_page=true
簡單來說,他根據孩子對於環境敏感性的不同,將他們分為兩類——蘭花型孩子和蒲公英型孩子。
大多數的孩子都是蒲公英,對環境敏感度低,他們耐寒,不挑水土、不需要照顧也可以蓬勃生長,隨風飛翔。
還有一小部分孩子對環境敏感度高,像蘭花一樣,嬌貴、脆弱、挑剔而多變,多一分水不行,冷一點也不行,伺候的不到位分分鐘凋謝給你看。可一旦你精心呵護了,他們就能夠綻放出驚人的花朵。這類孩子的佔比大約只有15%-20%。
如果是蒲公英型孩子,那麼他就對家庭環境要求不高,不論是貧瘠,還是優渥都可以茁壯成長,隨遇而安。我們生活中經常會遇見那種,根本不用父母操心,也能把自己料理的很好的孩子,那就是蒲公英型的極品了。
當然了,家長後天的教育還是會一定程度地決定孩子的高度,只不過,這類孩子對原生家庭訴求有那麼高,父母不負責任,自己也能生長,父母盡心盡力,他會長的更好,
我就覺得自己應該是典型的蒲公英,從小父母離異也好,一直跟姥姥生活也好,都沒有對我的性格和人生觀產生多大的影響。
相反,蘭花型孩子,就不那麼好管了,非常挑原生家庭。
在“蘭花與蒲公英”的假說中,環境敏感性基因不僅與成長脆弱性有關,也和人的天資有關。在苛刻的環境中,高度敏感的性格容易讓人罹患精神疾病,但在支援的環境中,這種高度敏感性格反而能使人獲得成就。
在美國,大約有1/6的高敏感型孩子最後會成為焦慮型成人,其他則傾向於注重細節、嚴謹慎重,常常因此成為專業人才,比如優秀的科學家,但很少成為優秀的銷售。非常多的蘭花寶寶最終成為了社會的棟樑,比如比爾蓋茨、馬克扎克伯格。
如果說蒲公英是大體都不太會長歪型的話,蘭花型孩子就是一念成神、一念封魔的型別。
你看好些天才,他們都有點異於常人,或多或少都有點難搞或者脾氣古怪。
比如達爾文,他小時候被老師說“這孩子該不會是智力有問題吧?”他的父親說他是:“除了打獵、養狗、捉老鼠以外,什麼都不關心,將來會辱沒家庭。”他的姐姐也瞧不起行為怪異的弟弟。
只有他的母親愛他,願意保護他的好奇心,鼓勵他到花園中去,還讓姐姐跟弟弟比賽,看誰最先認出花的種類。因為她發現了兒子身上的閃光點——達爾文能夠回答出姐姐回答不出來的問題。
在媽媽的寬容、鼓勵、保護和耐心的滋養下,才有了我們後來知道的英國著名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恰好是那種敏感、挑剔、愛哭、難搞型的,千萬不要覺得自己點背,上帝怎麼給自己發了一支下下籤,他可能是個隱形的天才。如果他並沒有表現出什麼驚人的天賦,那很可能是跟我們給他創造的環境不對有關。
你的孩子是蘭花?還是蒲公英?說到這裡,我們自然而然地會給自己的孩子對號入座,到底是蘭花還是蒲公英呢?
英國研究者米迦勒·普萊斯和同事在《發展心理學》(Developmental Psychology)上釋出了一套名叫“高敏感孩子量表”的測量表,我們可以試著測測看,看看自己的孩子屬於什麼型別:
1、音樂能讓我快樂。
2、我喜歡美味。
3、我喜歡香氣。
4、周圍環境略有細微變化,我就會注意到。
5、我不喜歡看有很多暴力鏡頭的電視節目。
6、我不喜歡生活出現變動。
7、我不喜歡噪音
8、大聲噪音會讓我感覺渾身不適
9、如果我同時有許多事在進行,我會覺得不高興。
10、如果別人想要我一次做一大堆事情,我會被惹惱。
11、當我必須在短時間內完成許多事,我就會緊張
12、當有人看著我時,我就會緊張。這會讓我表現時常,不如無人注視時做的好。
這12道題需要孩子自己來回答(當然年齡小的話,我們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平時行為來對號入座),它主要考察的是孩子的三個方面:
第一,是審美敏感。
對環境敏感的人更容易被“美”打動,比如音樂、畫作等等。
第二是感受過載。
敏感的人討厭受不了的外部刺激。沒有人喜歡強光和噪音,但是對環境敏感的人則是幾乎無法忍受的狀態。
第三,需求處理。
敏感的人更難以承受同時出現許多內外要求,比如一大堆要辦的事情,肚子餓等生理需求。
如果這12條裡絕大多數題的答案都是“yes”,那麼這個孩子就是對環境高敏感型的蘭花了。
但如果多數的答案是“才不是這樣”,或者“好像不是耶”,那麼這個孩子就是低敏感型的蒲公英。
當然,更多的孩子可能處於一半一半的中間部分,那我們稱他們為“鬱金香”,他們對於環境的敏感度介於蘭花和蒲公英之間。而這一類的孩子至少佔40%以上,換句話說,大多數的孩子可能具備這兩種素質,但都不那麼典型。
當我看到這12道題的時候,我必須得說,這不就是我們家妹妹嗎!每一條都像是為她量身定做的一樣。所以我家妹妹是很典型的高敏感蘭花。
妹妹情感細膩,看電影時不能看到爆炸場面,聲音大了也會害怕,反觀哥哥,看爆破場面就是一臉爽。
妹妹十分在意別人的看法,人多時候會害羞,會因為老師一句“這個衣服不好看”,就再也不穿了。
她自己琴彈不好會哭,襪子穿不對也會哭,是個小哭包,眼淚不圓不要錢型別的。
她對任何事都必須按照她的節奏來,如果她在畫畫,你休想叫她去練琴,沒畫完之前不可能進行下一項。
她還時刻保有著我一定不能輸給誰誰誰的危機感。有時候哥哥說個學校裡的什麼事兒,她也一定要編一個類似的說給我聽。哥哥會的那些歪歌,她也一樣不落的全部都會,時刻保持著對哥哥的競爭意識。
但與此同時,她也對環境極其挑剔。夏天的時候爺爺奶奶帶她回山東老家,她就很不習慣,她受不了蚊蟲叮咬,也不喜歡野外,沒過幾天她就鬧著要回家。
她還是敏感型面板,時常不知道碰了那些陌生的東西,眼睛就會紅氧。
因為對環境很敏感,她自然就很容易感受到“不舒服”,所以妹妹會經常說“鞋子不舒服”、“襪子不舒服”、“袖子不舒服”、“坐著不舒服”……她無疑是一個集矯情、愛哭、挑剔、矯情為一體的典型蘭花型孩子。
而回顧李大榮種種沒臉沒皮沒心沒肺的行為,我認為他應該是個偏蒲公英型別的孩子。
他的“皮實”表現在你把他扔到什麼地方,他都可以跟別人打成一片,得誰都能跟誰玩到一起,比他大很多的哥哥,或者是比他小的弟弟,只要他願意,他就能玩的很好。
他可以在城市裡玩樂高、玩變形金剛、玩數獨魔方……也可以在農村釣魚、放羊、光著腳曬太陽。今年暑假的時候,爺爺奶奶帶著兩小隻回山東老家,在農村裡,這孩子上山抓蛇,下河抓魚,草地裡還騎羊,玩的壓根不想回家。而妹妹,呆了兩天就想走了……
我一直以為是小男孩貪玩,現在看來他可能就是基因上自帶的隨遇而安。
但與此與同時,他對環境鈍感,也意味著也不會被外界所幹擾,他人的評價、他人的行為、他人的期許,都不會影響他自己的生長軌跡。
這一點,突出表現在不管我怎麼用激將法或者是拿別人舉例,都似乎影響不到他,蒲公英小孩是那種,那個誰怎麼樣,跟我何干?我就這樣,你想咋地!
曉得了這一點,我好想一下子就豁然開朗了。所以那些屢教不敢,那些冥頑不靈,那些狀況頻出,那些充耳不聞,不是我教育方式方法的問題,是這孩子原本就這樣啊!
基於孩子對於環境敏感性的不同,養育的方式自然不能一刀切。我一直以為有條件的話,儘量去富養孩子,在豐富的養分下,總能開出更美的花吧?
初衷沒錯,但是事實卻是,不同型別的孩子,你的投資回報率是不一樣的,有些孩子不必富養,也能茁壯成長,富養了,也可能是“爛泥扶不上牆”。而有些孩子,你不富養,他就分分鐘腐爛給你看。
是窮養?還是富養?都說男孩子要窮養,女孩子要富養,我覺得根據性別劃分,是不對的,基於上面的理論來說,按性格分可能會更準確。
如果上天發給你的是一個蒲公英型別的孩子,那麼窮養富養很可能都沒差,對他的成長來說,不會有質的飛躍。但如果上天發給你的是一個蘭花草型別的孩子,那麼無疑你得富養。
這種富養,不是指的物質和金錢的“富”,而是陪伴和情感上的富足。
他可能是個高需求寶寶,一方面需要父母給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援,有時得來點達爾文媽媽那種盲目的愛。同時也不能把他逼的太緊,他會因為壓力過大而恐懼,而過猶不及,過多保護也會讓給孩子缺乏基本的對環境壓力的經驗。
敏感的蘭花型在良好的撫育環境下會更容易感恩和被鼓勵,會更有動力去發展自己的優勢和特長。
依依就是那種你越讚美越鼓勵,她就做的越好,做的越好就會越往更好了做的人。所以我意識到對妹妹,不能像要求哥哥那樣,要求她自求多福,妹妹得更“寵溺”。(這裡的寵溺不是慣壞了的意思哈,是要給她更多的愛與關注。)
而對於“蒲公英”型孩子的媽,好訊息是家長不用替他們的未來擔心太多,對於這類孩子,只要不是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生長,比如家暴。虐待、責罵、冷漠之類,走到哪他都可以很好的適應環境,不太會跑偏。
當然,在這種自然生長、風平浪靜的表面之下,也會有隱藏的波瀾壯闊,他們也會有煩惱,有抑鬱,有焦慮,但是依舊可以邏輯自洽地接受自己的那些不完美,努力著好好的生活。
對於這一類孩子,父母需要做的反而是放輕鬆,不要抓得太緊,盡力去享受跟孩子共同成長的點滴。
當然,任何事都是兩面看,蒲公英小孩的問題也在於我行我素,即使你為他們操碎了心,殫精竭慮,也很難在他們身上起到什麼化學反應。
在養育李大榮的過程中,我就深有體會,蒲公英經常會讓人崩潰。
當你在一旁苦口婆心、旁徵博引地地講了一堆大道理,他卻一副沒事兒人似的,任你再飈高音的咆哮都激不起小夥子內心的波瀾,喊完哭完之後他過會兒還是會忘。
雖然不記仇是件好事……但是不長記性可是件壞事兒。
有時候他面對你的大發雷霆,還會用裝傻充愣、撒嬌賣乖的方式企圖矇混過關,像他抄寫撒謊這個事兒,我說完他沒兩分鐘他就開始跟我插科打諢,我都要氣得腦梗了,也不知道他有沒有往心裡去。
所以我經常笑稱,妹妹擰一回螺絲,終生不松,哥哥是隔三差五擰螺絲,都擰壞了我好幾個扳手了。
現在想來,李大榮是真的是不值當我按照蘭花的標準養。
歷史難題終於有了答案:一個媽生的兩姐妹,一個天生會魔法,一個天生啥也不會。—— 《冰雪奇緣2》
蘭花與蒲公英的理論其實也解釋了一個千古難題,那就是:同是一個媽生出來的孩子,為啥姊妹之間,有人就能順風順水,功成名就,有人就天生坎坷,活的不如人意。
因為一個媽,很可能給孩子創造的都是一個生長環境,但是孩子有別,同樣的環境,對這個合適了,很可能對那個就不合適了。
所以同一個媽,有時候還真得“厚此薄彼”,不能一碗水端平,看似公平,很可能給這個得太多了,那個卻沒給夠。
我以前時常感嘆:“兄妹倆的性格勻一勻就好了。哥哥多點進取心,妹妹少點完美主義。”現在想想,是我狹隘了,他們有他們自己的生長習性,誰也勻不了。
富養哥哥沒有用,他永遠變不成高貴的蘭花,而且他可能根本不需要我那麼多諄諄教導和關注,多給他點自由,讓他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學習和生活,無疑是放過他也放過了我。
而對於妹妹,精心的富養沒有錯,但同時也應該少些抱怨,多些理解,把我給哥哥輸送的那些多餘的養分都留給妹妹吧。即使我已經很寵愛妹妹,但捫心自問,還是在哥哥身上花費的心力更多。
當我意識到在哥哥身上做了很多白費力氣的事情,而這些精力如果運用到妹妹身上,可能會更有成效的時候,我不僅沒有生氣,反而有那麼一絲絲的安心,因為錯的在我,我自己調整心態就好,這可比做孩子工作容易的多。
可能我那些條條框框的要求,李大榮這輩子也不會往心裡去了,但是我至少可以從理解的層面上做到不那麼生氣。
可能李依依這一輩子都要變成矯情的女王了,但是我也可以從理解的層面上幫她拖住常常的裙襬。
所以從今往後,哥哥就隨便養吧,妹妹好好富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