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中常用“五遲五軟”來形容新生兒發育慢,那麼,具體是指哪五遲、哪五軟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何為“五遲”?五遲是指立遲、行遲、語遲、發遲、齒遲,即新生兒比正常情況下更晚地學會站立、走路、說話、長頭髮、長牙等。具體來說,立遲、行遲是指2~3歲還不能站立、行走;語遲通常是指到了1~2歲仍然不會說話;發遲,是指隨著年齡增長,頭髮仍然稀疏難長;齒遲,是指牙齒屆時未出或出之甚少。
何為“五軟”?五軟是指頭項軟、口軟、手軟、足軟、肌肉軟,具體來說,頭項軟是指頭項軟弱下垂;口軟是指嘴巴咀嚼無力,經常流口水;手軟是指手臂不能握舉;足軟,指足部疲軟無力,直到2~3歲都不能站立、行走;肌肉軟,是指皮寬,肌肉鬆軟無力。
現代醫學如何看待“五遲五軟”?西醫學上的腦發育不全、智力低下、腦性癱瘓,佝僂病等,均可見到五遲、五軟證候。五遲以發育遲緩為特徵,五軟以痿軟無力為主症,兩者既可單獨出現,也常互為並見。
孩子為什麼會出現“五遲五軟”?在中醫中,五遲、五軟均屬弱證,引起兒童五遲五軟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先天稟賦不足,或後天調理不當所致。
按照臟腑來辨證,立遲、行遲、齒遲、頭項軟、手軟、足軟,多由肝腎脾不足引起的;語遲、發遲、肌肉軟、口軟,多由心脾不足引起的。
按照輕重來辨證,五遲、五軟並見,病情較重;五遲、五軟僅見一、二症者,病情較輕。
孩子出現“五遲五軟”怎麼調理?孩子如果出現“五遲五軟”,應該辨證論治。
1、肝腎虧虛
由肝腎虧虛引起的五遲五軟,常見筋骨萎弱,發育遲緩,坐起、站立、行走、生齒等明顯遲於正常同齡小兒,頭項萎軟,天柱骨倒,舌淡,苔少,脈沉細無力。
通常用補腎養肝的方法來調理,常用熟地、山萸肉、山藥、澤瀉、茯苓、丹皮、鹿茸、五加皮等藥物來調理。
2.心脾兩虛
由心脾兩虛引起的五遲五軟,常見語言遲鈍,精神呆滯,智力低下,頭髮生長遲緩,發稀萎黃,四肢萎軟,肌肉鬆弛,口角流涎,咀嚼吮吸無力,或見弄舌,納食欠佳,大便多秘結,舌淡苔少,脈細。
常用健脾養心,補益氣血的方法來調理,常用人參、黃芪、白朮、山藥、茯苓、甘草、當歸、熟地等藥物來進行調理。
如何預防及調護“五遲五軟”?1、進行婚前健康檢查,避免發生遺傳性疾病
2、孕婦應注意養胎,加強營養,按期檢查
3、嬰兒應合理餵養,注意防治各種急、慢性疾病
4、重視嬰幼兒的功能鍛鍊
5、加強治理訓練教育
6、加強營養、科學調養
7、常常推拿、按摩萎軟肢體,防止肌肉萎縮。
小兒推拿如何調理兒童“五遲五軟”?孩子發育慢,出現“五遲五軟”怎麼辦?
小兒推拿推薦這幾個穴位:補腎經、補脾經、揉腎俞、擦八髎
補腎經,有助於補腎益精、溫養下元,孩子發育遲緩、身材矮小,或者長期腹瀉、遺尿,可以用這個穴位做調理。
補脾經,有助於健脾胃、補氣血,如果孩子消化不良、發育遲緩、面黃肌瘦,或由於脾胃虛弱導致食慾不振,可用這個穴位做調理。
揉腎俞,可滋陰壯陽、補益腎元,按摩腎俞,有助於調理由腎虛導致的腹瀉、便秘、哮喘,孩子發育遲緩、下肢痿軟無力時,也可按摩此穴。
擦八髎,可溫補下焦、回陽止瀉,孩子如果經常手腳冰冷,吃東西后不消化,小便清長時,可用此穴位進行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