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話大家肯定聽說過,叫做:"物極必反"。
前幾日有家長向我反映說自己最近面對的煩惱,說自家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不聽話了,變得越來越頑皮,經常犯錯誤,然後自己每天工作也很辛苦,所以心情也是比較不耐煩地,當看到孩子犯錯誤的時候,尤其是好言勸說孩子,孩子還不聽話的時候,自己就脾氣上來了,忍不住動手打孩子。
可沒想到孩子居然開始反抗起來,不但沒有絲毫退縮,反而還瞪著眼睛和自己相視,一點讓步的意思都沒有,後來的幾天時間,孩子也都是對自己抱著一種敵視和疏遠的態度,真是讓人感覺很無力很失望,不知道該怎麼對待"記恨"自己的孩子。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很多家長都有遭遇,也是眾說紛紜的各有各自的看法和做法。
有的人說,還是懲罰力度不夠厲害,還是要"狠"一點才行,這樣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錯了,讓孩子從痛苦中領悟到自己的錯誤。
可是在我看來,打孩子這種教育在某些情況下還是需要的,但要注意掌握住一個度,否則就會"物極必反",孩子在面對這種偏"暴力型"的教育方法時,就會開始產生反抗心理,開始挑戰家長的管制,或者是對家長的暴力行為記恨在心,導致親子關係出現裂縫。
領居家的小孩今年已經五歲了,平時特別淘氣,經常可以聽到孩子父母責備訓斥孩子的聲音,時不時的還有孩子因為被父母打而嚎啕大哭。
有一天在樓下的便利店遇到這個小男孩和他媽媽,孩子在便利店裡竄來竄去,一會兒摸摸這個,一會兒碰碰那個,後來看到了放在貨架上的玩具,就踮起腳想去拿,結果一不小心把貨架上的東西都弄掉下來,孩子的媽媽趕緊來到孩子身邊,對著還在發懵的孩子就是一頓訓斥,忍不住又往孩子屁股上狠狠地揍了幾下,結果孩子脾氣也上來了,也不示弱的開始反抗,居然對媽媽踢了幾腳。
家長總是採取"暴力式"教育行為,會對孩子的性格造成影響,這種教育下的孩子容易有兩種極端的表現:
一:暴力式教育下的孩子會有什麼樣的極端性格?
1.極度自卑
長期被家長責罵和打的孩子會變得畏手畏腳,不敢越雷池半步,害怕嘗試做某事,這樣的後果就是導致孩子對任何事情都沒興趣,不和他人進行交往,這樣的孩子是善於隱藏自己的,表現的極度自卑。
2.極度暴躁
家長的行為對孩子是有潛移默化的影響作用的,如果家長經常對孩子很暴躁,久而久之孩子的額性格也會變得極度暴躁,很容易衝動,為人處世的方式也會模仿和學習父母,喜歡用暴力來解決問題。
而且,"棍棒教育"傷害到不僅是孩子的身心健康,對親子間的關係造成的傷害也是極為深重的,就如上文所述,孩子開始反抗家長,對家長懷恨在心,我想各位家長都不希望與孩子成為敵對關係,所以,在教育孩子時,要記住這四點。
二:謹記"4不要"孩子才不會記恨你
1.不要當眾打孩子
俗話說:"人要臉,樹要皮",不要覺得孩子小就不在乎臉面和尊嚴的問題,恰恰相反,有的孩子就很在意顏面問題。當孩子犯了錯誤,家長們不顧場合的當眾之下對孩子進行言語訓斥,甚至是動手打孩子來作為懲罰,其實真正傷害到孩子的已經不是皮肉之苦,而是自尊上的傷害,當孩子的自尊心受挫,心情是非常難過和羞愧的,這個時候也自然聽不進去來自於家長的教誨,甚至會覺得父母不在意自己的面子,從而對家長產生排斥心理,也可能產生"既然你不在乎我的面子,那我也不會聽你的話,讓你有面子"的這種想法,就有了反抗的行為。
2.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動手打孩子
有的家長受到"棍棒之下出才子"的思想影響,居然想著孩子只要一犯錯,收拾一頓,就會長記性,就不會再犯錯了。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偏激的想法,是不正確不理智的,孩子犯錯是要受懲罰,但也要進行多方面的考慮從而選擇責備和懲罰的力度。
即使當孩子犯了錯,家長也耐心下來去詢問和了解孩子的想法,我們對於孩子的管教還是要以理教為主,不要過於苛責,否則傷了親子情分不說,一不小心還會滋長孩子屢教不改的毛病。
3.不要以打為先
雖然說不到萬不得已不要動手打孩子,但是對孩子最有效的方法也不一定非要動手打,不同性格的孩子有不同的管教方法,而且這也是要依情況而定的。孩子在成長中更多的是學習,他們有的時候不能明辨是非,這就需要家長更多的是教會孩子規矩,讓孩子知道該怎麼做,有一個規矩意識,這個時候家長就要在一旁進行教導。孩子犯錯誤,不要一上來就給孩子一頓收拾,要先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哪裡了,進而讓孩子甘願受罰,受罰也不一定就是對其進行責備,可以是罰作家務等。
4.不要亂打孩子
孩子畢竟是孩子,有些能力的不足可能會導致他們犯錯誤,並不是有意為之。家長們需要做的是在沒有弄清原因前,先穩定下自己的情緒,可以是和孩子進行溝通或者是根據在場人的敘述,來對整個事情得到了解,否則有的一些錯誤並不是孩子的錯,家長卻因為一時的衝動對孩子動了手,孩子就會覺得很委屈很冤枉,從而對家長懷恨在心,所以不要亂打孩子。
還有一點就是,打孩子的時候也要注意方法和力度,打孩子我們是不提倡的,但如果非要動手,也要拿捏準力度,不要對孩子的身體造成傷害,不要打孩子的頭部和腹部之類的,要打就打屁股,因為臀部上的肌肉比較多,傷害比較小。
三:既有"4不要",也有"3要"1.重視孩子,理解孩子
孩子成長中會有很多變化很成長,有些行為在他們看來是一種嘗試性的舉動,這個時候就需要家長理解孩子,知道孩子的內心世界和想法,孩子也是很希望得到家長理解的,希望父母可以把他們放在心上。
2.支援孩子
家長要告訴孩子那些事情可以做,那些事情不能做,就是要讓孩子有規矩意識,除此之外,當孩子有想嘗試的事情時,在可行的範圍內,家長可以進行了解,然後對孩子抱有支援心理,因為每一次孩子的主動嘗試,都是積極性和興趣的體現,不要打擊孩子的積極性。
3.鼓勵孩子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的時候失敗在孩子成長中是在所難免的,伴隨而來的是孩子的失落和挫敗感,這個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對孩子的失敗進行批判,這無疑是雪上加霜,家長需要做的是給孩子鼓勵,引導孩子分析錯誤和失敗,總結經驗教訓,再次嘗試。
孩子的教育對於家長來說也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作為家長的我們要時刻注意教育對孩子產生了什麼影響,發現問題,及時解決,讓孩子有一個開心愉悅的成長過程,有一個光明美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