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反,一個人性格暴躁,豎眉瞪眼,怒目而視,脾氣壞,給人感覺如坐針氈,讓人無法走近。人們大多唯恐避而不及,生怕被感染了這種情緒。
壞脾氣不僅給人帶來負面情緒,而且最可怕的是容易引發血案。
相信大家還記得:2019年8月14日,在河南駐馬店僅僅是因為一支冰淇淋,一句玩笑話,女子一怒之下,持剪刀刺向男友,導致男友搶救無效死亡,一條年輕的生命就此消失,令人扼腕嘆息。
有的人為何會脾氣暴躁呢?李玫瑾教授曾分析說:所有人的特點都是有來路的,一個人到成年都能看出來很多問題,在三歲以前就能看出很多。
的確,在我們日常生活中不難發現,幼兒期的寶寶最愛發脾氣。一遇到不順心,不合意的事兒,就大哭吵鬧不止。
其實,這種情況,一般都與家庭教育和生長環境有關。通常分為兩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過度溺愛。
在家裡,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眾星捧月般,對孩子嬌生慣養,有求必應。
家長都是一點一點被孩子所俘虜的,明知道孩子是無理要求,對在這種環境下培養出來的寶寶,當看見孩子大喊大叫哭鬧不止,就地打滾摔東西撒潑時,就立馬滿足其要求。
時間長了,次數多了。孩子知道用這種方式就能達到目的,屢試不爽,就形成了遇事好發脾氣的習慣,最終脾氣越來越壞。
第二種情況是:缺少父母之愛。
孩子一般寄養在其他親屬家裡,大多性格內向,不愛笑,容易自卑,外表老實,實則內心缺少安全感,經常情緒不穩定。
遇到不順心的事,從不說出來。當想得到的東西沒有得到時,內心充滿憤怒,會出現拽自己的頭髮,甚至用頭撞牆等過激行為。
這類孩子長大後表現得對人對事都很冷漠,爭強好勝,戾氣重,很可能人格分裂。
溺愛也好,缺愛也罷,哪種原因引起的孩子愛發脾氣,都應當引起家長的重視。
一對90後爸爸媽媽的做法引起許多網友稱讚。在拒絕孩子無理要求後,孩子瞬間躺在地上大哭大叫,撒潑打滾的。他們沒有妥協,生生地給孩子晾在那兒,堅持原則,冷靜旁觀。
如果孩子愛發脾氣持續到成年,就難以克服和改正。所以強烈建議這麼做:
1、爸爸媽媽最好自己撫養孩子。如果條件不允許,由媽媽至少帶到三歲。
2、平時不過分嬌慣孩子。刻意培養他們的良好行為習慣,讓寶寶明白什麼要求是合理的,什麼要求是不合理的,不能滿足的。
3、全體家庭成員之間態度保持一致,統一戰線,不能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
4、在寶寶發脾氣時,先耐心說服,正確引導。
5、勸說無效,則果斷採取冷處理,任他哭鬧撒潑,不理睬他。經過多次這種情況,孩子愛發脾氣的壞習慣就會減少,直至消失。
6、孩子宣洩完,情緒平靜下來後,再進行安撫,告訴孩子這種行為是不對的。
泰國傳奇人物白龍王曾說過:人只要脾氣好,凡事就會好。
很多人來到這裡都問我∶我的事業好不好?家庭好不好?孩子好不好?姻緣好不好?我只是回答一句∶你的脾氣好不好?一切都會有答案。
家裡有好發脾氣的寶寶,爸爸媽媽一定要格外注意喲,要及時地教育和糾正,否則將會影響寶寶一生。
但是我還要說明一點,也別給孩子培養成一直隱忍,丟掉原則的“好脾氣”,這不是我認為的好脾氣。
好脾氣不是說沒有脾氣,而是能收放自如,不亂髮脾氣,是一種有堅持、有原則、有底線,有智慧的好脾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