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每個幼兒園的門口,都會發現家長們爭奇鬥豔,都怕給自己的孩子“丟人”,家長會花心思給孩子準備精美的文具,高檔的用品。並且都儘可能,把孩子送到更好更貴的幼兒園去。
一方面希望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另一方面要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同時也要透過孩子的“高品質”引起老師的注意,避免被忽視。
但是,老師見了太多“有錢”的孩子,哪些是家庭真富有,哪些是“硬扛”,老師從孩子的行為上,一眼就能看出來。
1.自卑嚴重,沒有自信
所以窮人家的孩子,如果內心不足夠強大,容易自尊心受打擊,形成自卑型人格。做事情會畏畏縮縮,並且比較小家子氣。
2.見識與格局不一樣
由於家庭條件的限制,孩子的各方面見識會相對少一些,而且這些與孩子思維眼界掛鉤,會限制了孩子的格局發展。
3.消費理念更加保守,財商教育欠缺
有句話是:富人想著如何掙錢,而窮人想著如何省錢。幼兒園時期的小朋友,會互相攀比,並且有盲從消費的情況,所以,孩子在此時的財商會暴露。
李嘉誠的兒子很小就打零工掙錢,王菲的女兒竇靖童也在咖啡廳當小時工賺零花錢。讓孩子從小就知道金錢的重要性。

知道掙錢的不易,花錢的時候就更在意理財。而“窮人”思維是一味的少花,需求降低,掙錢的慾望也會降低,所以財商教育滯後。
看起來是家庭條件不好,孩子方方面面都會輸在起跑線上,而仔細看這三點,我們會發現:這三點都是精神上的特徵。也就回到了老話題:窮養與富養,窮的是什麼,富的是什麼?
物質條件可以不足,但是教育不能欠缺再窮不能窮教育,李玫瑾說:“3-6歲是兒童性格形成的關鍵期。”所以培養孩子健全型人格,要在6歲之前完成,否則,孩子12歲進入青春期,家長想改都改不過來了。

1.給予孩子足夠的陪伴與愛
家長可以忙,但是每天一定要抽出時間專門陪孩子,聊天,聽聽孩子一天都做了什麼,都有哪些進步,並且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讓孩子知道爸爸媽媽雖然忙,但是一直關注著自己,愛自己。
並且家長是孩子面對一切困難的底氣與勇氣。
2.不需要環球的旅行,附近的郊遊也很好

跳水皇后郭晶晶與霍啟剛帶著孩子下鄉體驗插秧,也是在開拓眼界,孩子知道了大米是怎麼種出來的,有多辛苦。多帶孩子親近大自然,讓孩子開闊心胸與見識也不比出國遊差。
3.培養孩子的閱讀習慣
書中的知識是無邊無際的,科普,歷史,天文,地理應有盡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氣質,從來不會被人說窮,活躍的思維,豐富的大腦會使孩子無比自信。
小朋友可以透過繪本,來提升自己,《歪歪兔情商彩圖注音讀本》是培養孩子健全型人格的繪本。
這套情商繪本共分為8冊,共有24個不同主題的故事,分別對應了孩子的情商教育、財商教育,性格教育、社交能力培養、情商管理、品格教育、抗挫折能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