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冷了,兒子洗澡的時候,我不能任由他自己玩著洗了,必須盯著他加快速度,避免著涼。
於是,浴室每天都會火藥味很濃:
“水開了那麼久,你怎麼還不去衝?太冷了!水浪費了!”
“先洗臉!說了多少次,洗澡先洗臉!”
“洗頭要把頭抬高點呀!額頭上的頭髮還是乾的!”
“還不擦沐浴露!快點!”
“脖子後面沒洗!手肘呢?膝蓋後邊也要擦!腳趾搓了沒?”
……
伴隨著這一系列指令,兒子迴應我的是:思緒飄到太空外,眼神空洞,漫不經心的隨便摸摸。
這時候你忍得住不發火嗎?
但凡能忍得住的,我都敬你是個神!
於是,我語氣越來越狠,音調越來越高,隱約能感受到浴室玻璃門快被震碎的壓力。直到兒子也怒氣衝衝地衝我大喊大叫,罷工不動,最後再眼淚汪汪的妥協。
終於,兒子生氣地哭著對我說:“媽媽你變了!你變得沒有以前那麼好了。你再這樣的話,我是不會像以前那麼愛你的了!”
這句話讓我頓時呆住了!
不是怕他真的會沒那麼愛我,因為我相信他永遠都會最愛我。而是我真的“變了”嗎?我真的“變得”讓他無法接受,以至於我們之間無法好好溝通了?
我認真努力地回想了一下:我承認這一年以來,確實脾氣暴躁很多。一方面是兒子越來越難“管”,為了“掰正”他的習慣,“鎮壓”他的脾氣,我不得不拿出“更大”的脾氣來。另一方面我本來就是個暴脾氣,急性子,自我管控了兩三年,這一下子開了個閥門,就收不住了。
可以說這是目前我和兒子親子關係面臨的最大問題。至於學習不專注,自信心不足,時間觀念不強等等的問題,更沒有辦法進一步解決。
當務之急是必須理清楚我和兒子之間惡性迴圈的“暴脾氣”問題出在哪裡。
在翻閱了一大堆育兒書籍之後,我算是理出了一些頭緒:
5歲多的兒子目前還處於三個敏感期:哭泣表達期、自我意識敏感期、社會規則敏感期。
這個一直以來不愛哭鬧,已經具有很強表達能力的孩子,突然在愛用哭鬧來表達自己的不滿、憤怒和需求,是為什麼呢?
我靜下心思共情了一下日常他發生哭鬧的情況:多半是在他知道自己的需求會被駁回,或者做錯了事情會被批評時。
因為往往在這些時候我會不由分說的“說贏”他,無論他再好的口才也沒辦法“阻擋”我滿滿的“正當理由”說教。
而五六歲的孩子處於自我意識敏感期,會有強烈的維權意識,追求平等。同時,社會規則敏感期的他,有自己內心認定的一套規則意識,但這套規則未必是被我們家長所認同或者理解的。
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當他的表達被“無視”,不能“平等”與我對話時,深感自我權益受到傷害,卻又無力維護,覺得自己已經是個“小大人”,卻又無法擁有和我同樣的“發言權”,只能用哭鬧來歇斯底里地表達他的不滿和抗拒了。
而我內心一直有個聲音在跟我說:“他已經長大了,他該懂事了;他該更有規矩了;他不應該做不好這些簡單的事情了;他不可以再這樣了……”這個聲音讓我對著目前的兒子產生了某種世俗界定的“高要求”,卻忽略了每個孩子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不能用世俗的標準化來衡量孩子的能力及行為。
就拿孩子洗澡這個事情來說,雖然他一年前就已經可以自己洗頭洗澡了。但是往往顧著玩水會洗不乾淨。因此我們只好時不時守在浴室裡邊盯著他,“指指點點”地用語言“操縱”他每一步驟。
直到有一天我厭倦了每天嘴比手還累的方式,於是跟他說:“我不說話了,你自己抓緊洗好,浪費了時間一會就不可以講故事了。”
他突然又崩潰大哭跟我說:“我根本不知道下一步怎麼洗,你不說我怎麼知道!”
OMG!我差點又要原地爆炸!
但我轉身出去10秒,深呼吸一口,反思:這就是我造成的!如果不是每天既想要他獨立,又不用正確方法讓他真正掌握能力,他就不會依賴上了被動“洗澡”,而不用自己大腦形成洗澡流程的記憶。
方法不對,多說無益!看似每天問題在兒子身上:行為倒退,喜歡哭鬧。實則問題皆因我而起:沒有尊重孩子的權利,沒有給予他平等表達的機會。
雖然他到了該有一定能力和規則的階段,但是不透過平等溝通達成共識的引導方式,是無法確認孩子是否真正具備了他該有的能力,及理解了合理的規則。用過於主觀的意識強加於孩子身上,得到的是歇斯底里的抗拒溝通。
“在真正“愛”的前提下,溫柔而堅定地立規矩,提要求!”我記得很牢,卻走得很偏!
事實上,我把世俗的標準與他行為進行對比,產生了教育焦慮,而後將焦慮不加消化就轉移到了孩子身上,這是錯誤的“愛”。而焦慮無形中也讓我的暴脾氣突破內心的防線,傷害了兒子。
經過如此反思,我知道問題的根源出在哪裡。
我開始細究兒子每個讓我容易崩潰的問題,他做不好做不到的原因,究竟是為什麼?我有沒有給夠足夠的空間讓他成長?我有沒有傾聽他對這件事情這個行為的思考和感想?我有沒有心平氣和地和他商量:如何用更具體的方式和有趣的方法,讓他具備這個能力的真正水平?每次發生衝突,我的情緒是否控制妥當?……
常看我發文的朋友,應該知道這已經不是我第一次寫文章反思自己了。
在養育孩子的過程中,我發現每當孩子有問題,都是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原因的,這也就是為什麼說育兒先育己的原因了吧!
不會進行復盤自己行為思想的父母,不可能成長為合格的父母,更不要奢望養育出優秀的孩子,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