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相信每一位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在離開家庭以後,也能順利地融入其他組織。然而,有些時候,孩子依然可能遭到排擠,這時父母難免會出門為孩子要個說法。

前段時間,朱先生4歲的女兒突然被幼兒園勒令退學,這讓朱先生有些氣憤。為了給孩子討個說法,朱先生找到孩子所在幼兒園的園長。園長表示,朱先生的孩子頭上長蝨子,這導致她的頭一直出現瘙癢的情況,影響正常的學習生活。

朱先生反駁道,孩子頭上長蝨子,那也是我們做家長的事情,為什麼要因此讓孩子退學?對此,園長解釋道:"幼兒園裡有那麼多孩子,您的孩子頭上長蝨子,在午睡或是平時活動時,很容易導致這些蝨子跳到其他孩子的身上。父母為自己孩子著想確實沒錯,但是也要想想其他孩子。"

聽到這裡,朱先生不免有些羞愧。他向園長保證一定妥善處理好孩子頭上的蝨子,也希望園方能給孩子一個機會,不要因此直接讓孩子退學。最終,園長也答應了朱先生的請求,承諾只要孩子除去頭上的蝨子,就同意讓孩子復學。

學校不比家庭

隨著孩子年紀的增長,他們終究會有離開家庭、步入校園的一天。但是相較於孩子,家長似乎更加無法適應這種轉變。很多家長對孩子產生高度的擔憂,致使他們在考慮問題時過於主觀,這並不是愛孩子的表現,而是對孩子的一種傷害。

例如有些父母會覺得自己的孩子坐的位置太靠後,擔心孩子聽不到老師講課或是看不到黑板上的板書,於是要求老師為孩子調換位置。但家長卻忽視了一個問題,自己的孩子比較高,坐前排會影響很多孩子的正常學習。

學校不似家庭,家長不可能要求校方只圍繞著一個孩子來運轉。因此,家長如果不能及時調整自身認知,不但會影響自身的感性認知,而且會給孩子造成一系列不良影響。在父母這種主觀認知的影響下,孩子很可能會變得自私自利。

養成這種不良品性的孩子,他們不僅會缺乏真摯的友誼,而且即便取得再好的成績,也不能得到他人的認可。

那麼,要想避免孩子形成自私自利的品性,父母應該做好哪些方面的工作呢?

避免孩子變得自私自利的方法

1、學會換位思考

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知恩圖報,而不是凡事都斤斤計較,那麼最主要的一點就是教會孩子換位思考。當孩子懂得站在他人角度考慮問題時,他們就知道別人希望得到什麼樣的對待,進而幫助孩子更正自身行徑。

同時,當孩子知道換位思考以後,他就不會出現將別人的付出視作一種理所當然的事情。很多孩子只在乎自身的利益,並不是因為他們不知道要去感恩他人付出,而是他們將這種付出視作是自己應得的。這種理所當然的認知,會妨礙他們形成感恩他人的想法。

2、淡化利益意識

孩子自私自利的最好表現就是將所有的事情利益化。這就導致了孩子對利益趨之若鶩而將那些無私奉獻的事情視作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行為。因此,父母要想避免孩子變得自私自利,那麼一定要淡化孩子的利益意識。

3、父母以身作則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導師,父母的很多行為舉止將成為孩子學習模仿的標準。因此,父母如果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要對利益趨之若鶩,那麼父母自己就要以身作則,以良好的行為習慣在潛移默化中引導孩子。

最新評論
  • 1 #

    雖然學校做法確實錯誤,但家長也該檢討了,不要什麼都怪別人,自己做家長的都不關心孩子的情況,一個勁怪學校

  • 2 #

    現在的孩子怎麼能長頭蝨呢,夏天天洗澡,冬天一個星期洗一次頭,孩子髒了愛長頭蝨

  • 3 #

    我表妹上小學,本來長頭髮的,突然剪短頭髮了,我小姨說學校有女同學有蝨子,傳染給我表妹,真是不明白,現在的人怎麼會有

  • 4 #

    我女兒每天回來都會洗頭洗澡,以前上小班中班,還沒有這種情況!就今年上大班換了個學校,住宿幾天回來頭上就有這個東西了,老師說隔壁床上那個女孩子傳的,跟她睡一排的,都被傳了,家長死不講理,也不好說!像這種事情怎麼說呢?自己家孩子的情況自己作為父母,肯定一清二楚,既然知道了,就該早點解決,不要讓人家去提醒,這樣不提醒你自己沒個自知之明,提醒了,又傷你自尊心!但是不說又不行,你一個人害一鍋粥,你讓人家怎麼想!換成是你自己,你也會不舒服吧!

  • 讓孩子早點睡的實用妙招,家長必看!
  • 如何正確糾正孩子的不良習慣,需要注意的點,你都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