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作為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習慣,家長們也是為了這個心願孜孜不倦地努力著。幾乎整天都把眼睛盯在孩子身上,總是能夠不斷地發現孩子不好的地方,呵斥他們不許幹這個,不許做那個,這樣沒禮貌……

最後口舌倒是費了不少,然而不僅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反而會讓孩子覺得厭煩,做的事也是吃力不討好。其實培養孩子的好習慣是要講究方式方法的,像這樣無休止的嘮叨根本起不到實際性的作用,那麼家長應該怎麼做,才能夠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又不令孩子反感呢?

養成良好習慣的具體操作

1.明確要求,具體指導

在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之前,要對孩子提出明確的要求。比如教他們學會刷牙、洗臉、疊被子、掃地等等,把明確的要求跟具體指導結合起來。如果家長只是要求孩子而不給予指導的話,那就相當於是空要求,面對年紀小的孩子,更加需要家長去做具體的指導。

有一些操作比較複雜的行為要求,家長需要採用分解操作的指導方法去教孩子。比如讓孩子學會習手絹、襪子等等。在操作的過程中可以把它分成幾個步驟,去指導孩子,這樣孩子就更加容易掌握要領,也容易印象深刻。

2.督促檢查,自我評價

家長對於孩子不要只是提要求,而不檢查,這種要求是達不到效果的。檢查是中心環節,必須堅持。例如,父母要讓孩子養成每天自己疊被子的生活習慣,那就需要父母每天去檢查孩子的被子有沒有疊,疊的整不整齊。當發現不合格的時候就要及時糾正,這樣的訓練對孩子形成良好的習慣能夠起到督促作用。

但是檢查終究只是外力,養成良好的習慣必須要靠內因,因此家長們要把檢查督促和自我評價結合起來。自我評價是孩子的力量源泉,只有真正認識到自己的行為正確與否,才能夠產生美化自我行為的強大動力。

養成良好習慣的自我教育

1.紀律約束、自我要求

想要孩子養成良好習慣,不僅要有內部的意志力,同時外部的強制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為孩子的自覺性不高,全靠自覺去養成良好習慣是行不通的,必須要有一定的紀律約束才可以。俗話說"國有國法,家有家規",雖說現代家庭比以前開放了許多,但還是應該制定家規約束孩子的行為。

另外也要把紀律約束和自我要求結合起來,提升孩子的自我要求以及自我教育。家長可以讓孩子把自己容易犯的錯誤寫成小條,貼在鉛筆盒裡面時刻的提醒自己。也可以讓孩子把自己喜歡的名言名句,作為座右銘貼在牆上,來時刻提醒自己。

2.反覆強化,積極疏導

家庭教育是一個長期的工程,教育孩子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更加不可能三下五除二就能夠教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慣,這些事情都是需要反覆強化的。但是單純的強化訓練時間長了,孩子也會感覺厭煩了。因此強化訓練要跟積極疏導相結合,特別是對那些已經養成不良習慣的孩子,一定要抓住積極因素,耐心的疏導,使其儘快的糾正過來。

在給孩子疏導的過程中要找到突破口,因為每個孩子的個性都不一樣,採用的教育方法也會有所不同,挑選最適合的方式才是最好的。比如有的孩子不愛洗手,不講衛生,無論家長怎麼說都沒用。但是這個孩子又很喜歡看科幻類的故事,那麼家長可以抓到這個特點來對孩子進行疏導,可以給孩子講一些跟衛生知識相關的科幻故事,在滿足孩子需要的同時,漸漸培養出孩子講衛生的好習慣。

3.嚴格要求,循序漸進

雖然在教育孩子時,父母要要求嚴格,但也不能夠太過於急躁,特別是不能強求孩子一步到位。欲速則不達,家長最好是把嚴格要求和循序漸進結合起來,根據孩子的情況逐步加大難度。迴圈漸進的特點就是培養目標行為不變,但是訓練難度要逐步加大,讓孩子的目標行為受到一定的考驗和挑戰,最後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養成良好習慣的注意事項

1.在實踐中鍛鍊,體驗美好

孩子的思想和行為之間有一條"鴻溝",而這條"鴻溝"則是需要用實踐填滿。只有實踐才會有體驗和感悟。父母要想辦法鼓勵孩子在行為進行時要有正確的體驗。比如孩子幫媽媽洗碗,在洗碗的過程中,如果家長沒有正確的去引導,恐怕孩子只能體會到滿手的油膩,感覺不舒服,或許有過這次體驗之後就再也不願意洗碗了。

但是家長如果能夠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及時的表揚,那麼孩子就可以在體驗的過程中得到一種快樂和滿足。如果得到的快樂與滿足遠遠超過了洗碗行為中的痛苦,那今後孩子還是會繼續的幫媽媽洗碗,進而發展成勤勞的好習慣。

2.意志努力,切斷干擾

養成良好習慣需要一定的意志力,但是完全靠意志控制也不行,因為孩子年紀還小,意志力也是有限的。因此需要把意志努力和切斷干擾結合起來。許多習慣的養成都是由一系列的行為組成而來的。在養成壞習慣之前,往往都會有先導的事件或者是行為。

這種先導行為可能並不是什麼壞事,但是他對孩子形成壞習慣卻有著一定的影響,要想克服不良習慣,就必須得切斷他和先導行為間的聯絡。就比如有的孩子一吃飯的時候就開始看電視,一看電視就捨不得離開,等把電視看完再去寫作業就發現時間已經很晚了,於是便馬虎潦草地完成作業。

3.切斷和刺激物的聯絡

如果要想糾正孩子這種壞習慣,首先就得切斷這些行為間的聯絡,排除干擾。在吃飯的時候,家長們不開電視,也不允許孩子開電視,這樣就能夠避免接下來的行為出現了。切斷聯絡也包括切斷和刺激物的聯絡,不良行為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周邊有它的強化物,如果沒有客觀環境的刺激,也就不會發生不良行為了。

另外也要切斷孩子與有著不良習慣的人的聯絡,孩子的某些壞習慣有可能是受到了朋友同學的不良習慣的影響,對此作為家長,一旦發現了產生不良習慣的原因,就要想辦法去切斷孩子與他們的聯絡,這對於矯正孩子的不良習慣是有利的。

最後,提醒各位家長,在培養孩子形成好習慣的時候,一定要耐心,耐心再耐心,切記不要盲目蠻幹,用科學的辦法去培養孩子,讓孩子在不知不覺中養成好習慣。

------------------------------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半歲孩子推拿後雙腿骨折,這個行業水太深,家長可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