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生活中,我們常會被孩子的一些舉動搞得很困惑、很無奈。不知道孩子們為什麼一件小事會莫名其妙的大笑或者大哭、為什麼非要和別的小朋友搶玩具、為何喜歡自言自語的一個人玩、怎麼特背喜歡吃手指。。。。。。

我們不知道到底是對還是錯,到底怎樣理解孩子們內心深處的是非觀?孩子的行為有很多,然而每個行為背後都有著不一樣的心理狀態,只是我們容易用成人的心理狀態揣摩孩子的真實想法和意圖,往往會誤解孩子,從而產生激烈的親子衝突和矛盾。

孩子戀物,又是為哪般?

我的女兒從幾個月開始就有抓頭髮的習慣,離了媽媽的長髮無法入眠,即便現在已經四年級的孩子,如果同床睡,依然會整晚不離開我的頭髮;分床睡也是抓著媽媽頭髮入睡後,媽媽才可以離開。

同事家兒子的毛巾被,已經有九年的歷史了,儘管已經有了很多的小洞,依然是睡覺的必備品,春夏秋冬,從未離身。曾經同事嘗試讓兒子放棄這個陪伴的好夥伴,但遭到了強烈的反對。這條被子是嬰兒時期的,但奇怪的是每晚入睡必須有這條被子蓋著才能入睡。

面對這樣的情形,我們總會擔心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偏執的心理。總會想盡一切辦法,阻止孩子和物件之間的聯絡。

其實這是孩子把這些物件當成了媽媽的替代品,因為他們出現了安全感缺失。出現這種情況多是因為媽媽不可能時刻陪伴在自己的身邊,孩子就會把一些帶有媽媽感覺和味道的東西作為媽媽的替代品,這樣就會有安全感和獲得欣慰。

這些物品往往是柔軟的(有的孩子也會選擇吸吮手指),而且比媽媽好控制,孩子可以找到控制權,這是孩子選擇用一種積極的態度讓自己變得獨立。這樣的戀物情結會隨著孩子長大,慢慢接受豐富的生活,心理有了充實的體驗,會漸漸選擇放棄依戀物品。

原來孩子不是什麼地方出問題了,而是對安全感的尋求。我們父母不凡給孩子更多的理解:

1、多抱抱孩子,告訴孩子你一直都愛他,讓孩子感覺到父母的愛,絕不是毛絨玩具、被子這些東西可以替代的。

2、睡前的陪伴很重要,講個故事、聽段輕音樂,等孩子睡著再離開,不是放任不管。

3、不暴力解除孩子和戀物之間的關係,這樣同夥暴力和懲罰的結果是給孩子內心造成強烈的陰影和恐懼,只會適得其反。

大人說話,你少插嘴!!!

生活中,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發生,當兩個大人正在談事情、聊天,總會有個孩子在旁邊插一句,這樣導致大人的聊天就會屢次被打斷,這時,父母會很生氣、很尷尬。這樣沒有禮貌的行為總是讓很多父母感到無比煩惱,就會吼叫孩子、責罵孩子,但並沒有真實的想過孩子為什麼總是有這樣的行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況?

1、出現這種情況,多是孩子希望用這樣的行為,引起父母或者大人的注意,他會有存在危機感。

2、孩子們總是對所有的事物抱有強烈的好奇心,當大人的聊天內容,激起了他的興趣和好奇心,就會急於解決心中的疑問,參與到談話中來。

3、無聊到了極點,覺得大人聊天就是一件很無聊的事情,就會選擇用插話來打斷甚至是終止這次無聊的活動。

當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習慣的認為大人說話小孩聽,如果小孩插嘴就是不禮貌的行為。其實是孩子在用這樣的行為來表達內心的需求,只是用錯了方法而已。所以當這樣的情況發生,我們不如在聊天前,先把孩子介紹一下,讓孩子找到被關注的感覺;如果孩子對話題感興趣,就引導孩子多聽勤思考,鼓勵孩子發表自己的看法,但要學會尊重別人和懂得等待,等別人說完了自己再說,這樣會更好。

我想當這樣和孩子交談後,孩子首先受到了尊重和重視,他反而會更願意聽從父母的建議,不會再這樣毫不設防的創造尬聊。

每個孩子行為的背後,都表達著一種心理需求,只是忙碌而又焦慮的我們,總是習慣用簡單直接甚至是粗暴的行為制止孩子的行為,並未細心的發現孩子的變化,耐心的了解孩子的舉動。

事出必有因,學會傾聽、學會共情,不要把孩子最佳的教育年齡浪費在歲月的長河中,而不自知。

60

玩具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孩子總是不聽管教?家長要學會“套路”,“錨定效應”了解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