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現在,孩子們總不聽大人們的管教已經成為了普遍的現象。很多家長都說孩子已經被寵壞了,但是我沒有缺乏管教經驗,現在這個問題已經變得越來越嚴重。

尤其是孩子到了青春期的時候,叛逆的心理浮現出來,更加不聽家人們的管教了。但是不僅僅是青春期的孩子們會令家長們頭疼,現在就連還在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們就需要被家長們寵著,不能打不能罵,當然也不會乖乖的聽媽媽的話。

面對孩子的不聽管教,家長要學會"套路", 了解和利用"錨定效應",從孩子的心理出發,給予孩子決策的第一資訊。

什麼是"錨定效應"?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一般又叫沉錨效應,是一種重要的心理現象。

錨定效應(Anchoring Effect),指的是人們在對某人某事做出判斷時,易受外界原因第一資訊或內在因素第一印象支配,界定一個參考起點,這個參考起點就像沉入海底的錨一樣把人們的思想固定在某處,人們以參考起點為基礎,開始上下移動,最後得出自己的答案。

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

當老師在上課的時候,發現孩子們玩手機,通常在沒收手機的前一刻,孩子們都會抓住一線生機,不願意把手機交出來,從而會對教師實施"撒嬌技術",這時候孩子往往會覺得"不交"是他當時應該堅持的一個原則。

可是過了幾分鐘後,老師會對孩子們堅決的說:"你是選擇現在交到我手上,還是選擇放學後交到學校手上"孩子們這個時候卻會馬上的說:"現在交!"

因為孩子們在當時被一個選擇固定了他們的思想,從他們堅持的"不交原則",到老師的一個選擇,就讓他們的思想發生了巨大的轉變。

其實這時候孩子就會像獲得了一種控制感,但是從我們外觀上來看,老師並沒有對孩子實施控制,只是從言語上讓孩子們作出選擇,因此這種控制感是虛妄的,但是對孩子們的教育卻是管用的。

孩子不聽管教的原因有哪些? 父母管教方式不統一

孩子不聽管教,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父母們在家管教孩子的方式不統一。孩子有時候不知道該聽誰的,所以還是會選擇不理睬父母的管教。

因為在他們心裡父母是他們的模範教師,也是行為的模仿物件,如果父母之間出現了什麼矛盾,孩子就會覺得父母的行為方式是錯誤的,因此他們才會出現分歧,所以還是最終會選擇聽自己的。

因此孩子們在一些行為和思想方面上的決策上,會出現錯誤的方向我選擇。

父母對孩子的經常性懲罰

對孩子的懲罰其實不是管教孩子的最好方式,過多的懲罰往往會讓孩子產生逃逸心理。

有的家長會認為孩子犯錯的時候,一定要用懲罰的方式去管教孩子,這樣他們才會記牢,下次不會再犯錯。

然而,很多心理學家卻認為,懲罰不是孩子的最好教育方式,長期的懲罰可能會帶來孩子心理和性格上的問題。如性格變得內向,不愛說話,不願意表露自己的真實想法,變得膽怯,是會產生抑鬱的心理問題

孩子的獨立意識增強

很多時候還是不聽父母的管教,是因為出現了叛逆的心理,他們的獨立意識開始增強,想要擺脫父母們的控制。

兩歲左右孩子的自我意識就開始萌芽,從這個時候開始,家長就一定不能用懲罰的方式去教育孩子。像:你又把玩具弄亂了,真不聽話,罰你自己去收拾玩具然後不給看電視!

這類的話雖然能讓較小的孩子乖乖聽話,把玩具收拾好,但是隨著孩子逐漸的成長,這種教育方式會給孩子們帶來一些心理上的影響。有些孩子可能在行為上還是會遵循父母的意願,其實內心已經是變得十分抗拒。

因此在孩子獨立意識開始萌芽的時候,家長就要十分注意對孩子們的管教方式,否則會影響孩子們一生的發展。

如何利用"錨定效應"?家長們學會這三點,輕鬆"套路"孩子集中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在不聽管教的時候,往往是沒有將他們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話語上。心理學家發現,影響人們思考最重要的兩大因素就是注意力和聯想力,然而注意力是對行為管控產生最直接的影響,聯想則是間接的。

因此家長們需要孩子們乖乖聽話,就要學會如何集中孩子們的注意力。

注意力可以限制住孩子們的思考方向,孩子們挖出一條想象的路徑。所以家長在管教孩子的時候,就要善於抓住孩子們的弱點,當然這是需要對某個事件而言。

比如:孩子在班裡面考試成績不理想,回來又不聽媽媽的勸告,不反思自己的失敗原因,這個時候可能是因為孩子不自信和害怕家長的責罵。那麼家長就可以抓住孩子的這個"恐懼",來引導孩子說出他反抗的原因。

同時家長要注意語氣的緩和,天機不可和孩子吵鬧起來,如果家長的態度過於強硬,這種教育方式是完全無效的。

給孩子一個選擇,學會"思維限定"

孩子往往們會因為別人的一句話語,而將自己的思維陷進去,特別是一句有選擇的話語。孩子們會感覺思維被限制了,從而會跟著說話的人走,在他人給的選項中選出一個比較符合自己的或者自己需要的。

然而這些選項可能並不是孩子們最想要的答案,但是因為他人的第一句話往往會影響和吸引了孩子們的注意力,他們相對的獲得了一種控制感,一種虛妄的控制感,孩子們會感覺思想莫名其妙就被控制了。

那麼家長也可以利用這種心理效應,當孩子不聽管教的第一時間,丟擲選項孩子自己抉擇。比如:當孩子把玩具弄得滿地都是的時候,家長不要第一時間去責怪,而是應該和孩子說:"要馬上吃飯了,你是想先收拾玩具,還是想先去吃飯。"

這樣避免了和孩子們的爭吵,時也經過了孩子當時的思考,會從媽媽的話語中作出選擇。

學會尊重孩子

利用這個效應的基礎是要學會如何尊重孩子。如果孩子的要求和行為是無錯的,那麼家長就應該給予孩子寬容和理解,而不是說用不恰當的方式教育孩子,像懲罰,責罵,軟控制等等,這些"暴力"式的教育方式是不正確的。

在孩子學會和家人"講條件"的時候,其實家長應該感到高興,這是孩子們通過自我學習的一種社交手段。因此,家長們面對孩子的不聽管教也不用太過於擔心和著急,只要家中學會尊重孩子,在孩子和我們講條件的時候學會正確引導,孩子便能順著自然發展的軌跡一直良好的成長。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吃胡蘿蔔好處多多,試試這樣做,你家寶寶也會愛上~寶寶輔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