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子從古至今,有太多的母親嚴格教育子女的故事。可時至今日,這些“老傳統”都做了“古”。倒是成就了一批又一批的“新現象”“新事物”。比如當下最流行的“熊孩子”。
啥叫熊孩子?一個形容孩子像熊一樣調皮搗蛋,不可理喻,同時又具有破壞性的詞。這三個字的形容詞背後,也藏著對家庭教育缺失的隱意。可見,“熊孩子”並非指孩子像小熊一樣可愛,而是指那些討人煩,讓人生厭的小孩子。
記得幾何時,有人盛傳“每一個熊孩子背後都有一個熊家長”。或許我們只是聽來笑笑,但細細琢磨,不能小覷,真有道理。
案例一、6歲小男孩在飯店玩遊戲引發的燙傷。
小圓圓人如其名。圓圓的臉,圓圓的眼睛,圓圓的手指。她6歲,看著數字6,也是圓圓的,好像和她的名字正好應了景。這天,小圓圓的媽媽和姥姥帶她出現在飯店裡。今天是週末,幼兒園裡幾個相好的家長相約在一起了。
幾個孩子一見面就成了“蜂群”,她們用自己的方式表示著友好。你追我,我趕你,好不熱鬧。家長們湊在一起聊著,眼睛撩著自己家的孩子,或許心裡在想,玩吧玩吧,出來就是玩吧,只要自己家孩子不出事,就讓他們這樣玩吧。
可誰也沒有想到,小圓圓跑的正歡,轉角處突然走出一個端著熱湯鍋的服務員,兩人相遇了,躲不及了,服務員本能的將危險規避掉,可下面的小圓圓卻正好接著個正著。
孩子哭,大人喊。後面的事情,好壞都不比多想,至少孩子這罪肯定是少不了要遭的。話說回來,到底是誰導致了“災難”的發生呢?孩子跑的太快?父母沒有及時給予公共場所的教育?顯然是後者了。
案例二、8歲男娃電梯小解引發“墜落”
一個小男孩獨自走進了電梯。先是連碰帶跳,然後又在按鍵上東按西按,最後竟然荒唐對著按鍵板小便。很快,電梯有了反應,它開始不斷的抖動,嚇得小男孩在電梯裡哇哇大哭。結果我們同樣去不探究。但為什麼兩個案例裡的孩子分別受到了“懲罰”?歸根結底,都是父母平日裡對孩子的缺乏了教育。
如果我們平日裡不對孩子嬌慣,給孩子樹立其正確的社會價值觀,讓孩子擁有自律的良好的品質。那這種“危險”相信永遠也不會出現在我們孩子的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