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文 | 小虎

前幾天,安徽13歲女孩月考全校第一,道法考了滿分,遭老師質疑作弊,並安排了補考,補考後98分。不幸的是,孩子輕生了。

據說這個女孩成績一直很好,只是沒考過第一名,這次成績又提升了,本是值得全家人驕傲的事,可惜......一切都晚了。

今天筆者不是單純要講這件事,我們相信相關部門會做出全面的調查,獲得最終結果。在近年來屢見不鮮的孩子輕生事件中,除了和大家一樣為這些幼小的孩子感到惋惜之外,有一個讓我憤怒到不能平靜的發現:

每當有這樣的事發生,總有不少人輕描淡寫地說現在的孩子太玻璃心,承受力太差,遇到一點挫折就走極端,打不得罵不得,還批評不得。

我真的想問問,說出這些話的時候,你的心不痛嗎?要是你是那個孩子,你會怎麼說呢?那是一點挫折嗎?

海恩法則指出: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後,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

對走極端的孩子,道理亦然。

每一次孩子輕生事件,都不是單純因為某次偶發事情,而是此前長年累月的傷害帶來的痛苦和煎熬,充斥孩子的內心已久,早已形成“定時炸彈”,一旦某一次突發事情將其“引爆”,孩子很容易選擇極端方式尋求解脫。

這顆“炸彈”裡的“火藥”,主要由家庭“產出”。

或許不少人無法接受,覺得和學校、老師及教育制度也有關係。

這不能說完全沒道理,但外界的環境我們無法改變,不如願的事每個人都要面對,而作為父母可以選擇自己對孩子的教育方法。

孩子的內心世界、道德品質和承受能力等,都取決於家庭教育。

所以說,孩子的任何問題,直接因素一定在家庭。這話確實不中聽,但它是活生生的事實。

你憑什麼認為孩子無憂無慮?“軟體”的不足無法用“硬體”來彌補

有人總是說孩子無憂無慮,或是現在的孩子太幸福了。

不得不說,這是隻看表面不看實質的徹頭徹尾的謬論。

這僅僅是從“硬體”層面,也就是物質層面形成的淺薄認知,認為孩子不用賺錢養家,吃的、穿的、玩的、用的應有盡有,上學放學有人接送,不被風吹雨淋,不用勞動,有人輔導學習......

可是,我們難道真的忘了物質不決定幸福這個如此簡單的道理嗎?

對純真的孩子而言,更沒有物質的概念,得到喜歡的東西都會快樂。一張分文不值的廢紙片,拿在手上疊一個小紙船能開心半天,可是花了很多錢買給他一件漂亮的衣服,孩子不一定喜歡。

孩子真正所需的快樂源泉,是“軟體”的富足,也就是精神滋養帶來的身心靈健康。

這些“軟體”,簡單的不能再簡單,只要一刻陪伴,一個擁抱,一次理解,一點耐心,一句鼓勵......統統都免費,但價值最高貴。

而現如今,家庭對孩子最普遍的做法是,“硬體”無微不至,“軟體”嚴重缺失。

他們自認為自己愛孩子,被各種自我感動籠罩。有各種萬能理由加持,比如“為了孩子好”,更可以高枕無憂,為自己的錯誤方式正名。

他們自認為自己不捨得吃不捨得穿,花在孩子身上的錢從不猶豫,為了孩子做了太多犧牲。孩子要是達到要求,都是自己的功勞,哪裡沒達到要求,就認為是來要債的,從不想孩子壓力有多大,理性被拋到了腦後。

他們自認為自己每天從早忙到晚,承受著各種壓力,還要輔導孩子學習,把怨氣都撒在了孩子身上。孩子考差一分,就是不努力、不用心、馬虎、笨拙。

他們看不得孩子放鬆,孩子玩得起勁時,首先想到學習為啥沒有這樣的勁頭。

哪怕孩子伸個懶腰,喝口水或上個廁所時間略長,換個地方看書,做題速度慢了點,就是不努力,不上進,會落後於別人,最好一刻也不喘息,在書桌前埋頭刷題才叫努力。從不想學習要講方法,從不想孩子有多累,在家學習承受了多少痛苦和不白之冤。

在他們的心中,只有孩子對不起自己,從不想自己哪裡對不起孩子。只會一味要求孩子這樣那樣,自己卻沒有以身作則。只會講“為了孩子好”、“大人不會害孩子”,至於方式方法,從來不想,還有太多比自己做得差的呢。

一座座壓力的大山,壓在了幼小的孩子身上,足能壓得喘不過氣,禍患已經埋下。

對幼小的孩子而言,每天背書包起早貪黑上學,還要做那麼做的作業,一次次考試代表著老師和家長的雙重壓力,這就足夠辛苦了。

家人輔導學習再沒有耐心,更有數不清的恐懼加持,這還不包括被強迫上的各路課外班,休息時間到處趕場子。

作為大人,你憑什麼認為孩子無憂無慮?孩子的憂慮,比大人多太多了。他們既沒有選擇權,也無處傾訴。

“硬體”的不足,總有替代方案,“軟體”的不足,無法用“硬體”來彌補。

即使大人一錯再錯,也總能很輕易地得到支援,可孩子呢?哪裡沒合大人意,就會被各種道德綁架,有苦無處言。

教育就是這樣,無論初心如何,錯就是錯。只要方式錯了,就會變成傷害,受傷的就是孩子。

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才會愛這個世界

孩子被父母帶到這個世界,父母就是他們與世界最強的連線紐帶,也是最強大的依靠。父母的愛,是孩子一生的鎧甲。

孩子只有感受到父母的愛,才會對身邊的各種事物,乃至世界充滿興趣,憧憬未來,否則內心就會麻木混沌,被痛苦和煎熬所充斥。

這樣的孩子通常會透過其他的方式來尋求臨時的滿足,緩解壓力。比如手機、遊戲、網戀等。

經常有被沒收手機後選擇輕生的孩子,不少人會以為孩子承受能力差,或是手機害了孩子。

事實上,這些孩子多是精神方面嚴重匱乏,感受不到父母的愛,手機就是他們唯一的精神支柱,被沒收了手機就等於被阻斷了唯一的快樂,精神世界一片灰暗,覺得這個世界沒有值得留戀的東西了。

如果說孩子是幼苗,父母的愛就是成長的養分。

當他們分享快樂的時候,最期待父母的享受;

當他們難過的時候,最期待父母的懷抱;

當他們失落的時候,最期待父母的傾聽;

當他們失敗的時候,最期待父母的理解、鼓勵和幫助;

當他們進步的時候,最期待父母的發現和肯定;

當他們成功的時候,最期待父母的認可和讚美。

......

他們最需要的,是父母不離不棄的呵護,帶來的暖暖的愛。有了堅實的依靠,孩子不孤單,才會與世界產生更深的連線,產生更強的存在感,帶著希望與信念創造未來。

父母總是自認為為孩子付出了太多,孩子就得理解這一切,否則就是不懂感恩。

其實,愛都是相互的,互敬互愛才是真正的愛。

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單純物質上的給予,而是對孩子身心靈的守護。有愛的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學區房”。

每個孩子都是因愛墜入凡間,最可悲的事,莫過於還未看到世界的精彩,就帶著絕望奔向天堂。

12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打工人壓力別太大!灼灸工館,改善焦慮和亞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