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五歲以下的孩子,基本上看到別人的玩具都會搶。

根據相關資料統計,孩子在兩三歲發生搶玩具事件是最頻繁的。

隨著年齡逐漸增加,這種搶玩具的行為也會漸漸減少。但是不代表家長遇到這種情況就可以忽略置之不理,任由孩子自己發揮,這樣會影響孩子後期的很多行為。

當孩子出現搶玩具的行為時,家長要進行教育,引導孩子正確處理。

小區的小霸王:出門就搶小朋友玩具,人人避之

天天所在的小區,有一個人人都知曉的小霸王,他叫潤澤,今年已經兩歲了,潤澤是由媽媽帶大的。

潤澤每次出門都不是那麼和諧,因為其喜歡搶小朋友的玩具,每次和小朋友都鬧得不歡而散。

這天正好是週末,天天帶著自己的孩子在小區裡玩遙控汽車。

遠處的潤澤小霸王看到這一幕就走了過來,潤澤的媽媽意識到情況不妙就想拽著潤澤往反方向走。

可是潤澤已經看到了玩具車,怎會善罷甘休。

根本不可能聽媽媽的話,直接掙開媽媽的手,跑了過去,下一秒直接把弟弟手裡的遙控器搶了過來。

天天的孩子突然一下愣住了,下一秒就是大哭。

此時潤澤的媽媽好言相勸,讓潤澤把玩具還給弟弟,可是潤澤就是不聽,依舊很固執己見。

眼看著弟弟哭聲越來越大,潤澤的媽媽只能把潤澤手裡的玩具搶過來,還給了天天的孩子。然後強抱著孩子走了。

其實潤澤已經不止一次搶小朋友的玩具了。

大多數家長看到潤澤,都會把玩具收起來,或者躲到其他地方去玩。

像這樣的小霸王,小朋友和大人都是儘量躲避。畢竟一旦發生爭搶,小孩子哭鬧是在所難免的。


孩子喜歡拿或者搶別人的玩具,無外乎這幾類原因

▶ 家庭所造成的原因

1)溺愛孩子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父母對孩子非常的寵愛,恨不得把所有都給孩子。

只要別人家有的,自己家絕對不會少。

孩子想要什麼就給什麼,從而養成了孩子“唯我獨尊”的一種錯覺。

在出門的時候,孩子依舊覺得所有人都會像父母一樣滿足自己,從而看上了什麼,就會直接上手搶。

2)忽略孩子的需求

俗話說越是求而不得的東西,越想要得到。

對於孩子而言也是一樣,當孩子提出各種需求時,家長一味的忽略孩子,孩子內心得不到滿足,心裡的慾望就越強大。

一旦看到其他小朋友擁有,其內心的佔有慾會立刻顯現,也會出現一種霸道的行為。

▶ 孩子自身的問題

1)缺乏物權意識

三歲之前的孩子對於物權意識的概念並不是很清晰,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所有的東西都是自己的。

在遊樂場經常會看到小朋友霸佔玩具的現象,不願意和他人共享。

並聲稱這是自己的,而這就是由於孩子缺乏物權意識所造成的。

2)佔有慾較強

每個人的佔有慾都不同,佔有慾較強的孩子,只要是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想要直接據為己有,不管它是誰的。

佔有慾如若不加以引導,會直接波及到孩子的未來。

3)自我控制能力較差

孩子的年齡較小,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自我控制能力較差。

比如到超市裡看到自己喜歡吃的零食,不會考慮其他的因素,就會抑制不住想要拿。

自我控制能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逐步增強,當然也離不開父母的約束和教育。


當孩子搶玩具時,家長的這四類錯誤做法,很多人犯

孩子搶玩具這種行為,在兩至三歲發生的最為頻繁,這時家長的做法對孩子後期的行為和影響是最深的,一般這四種錯誤行為傷害孩子最深。

│ 直接制止

當孩子在外面玩耍,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時,大部分的家長為了表示禮貌,都會直接去制止孩子的這種行為。

因為家長也知道孩子這樣做是不對的,必須堅持“正義”。

但孩子基本不同意放手時,此時家長就會顯得不耐煩。

此時兩邊孩子一哭鬧,家長只能強制性的把玩具奪下,然後打孩子。

希望通過這個事件去教育孩子,讓孩子知道那是別人的東西,不能利用強盜邏輯去霸佔。

但是這種做法會使得孩子加深對外界的恐懼,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

│ 做孩子的好幫手

並不是所有的家長都能夠站在“正義”的一方,有很多家長溺愛孩子到極限,也有些屬於自身的三觀不正。

當孩子喜歡其他家寶寶的玩具時,家長會做孩子的好幫手,直接幫孩子拿過來。

其他家長不同意的時候,還會對別人道德綁架:“不就是玩一下玩具嗎,有什麼了不起的,小氣鬼。”

這種家長真的有些不可理喻,這種錯誤的引導方式也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 忽略

孩子之間打打鬧鬧搶玩具不很正常嗎,沒有什麼好管的。現在的孩子太嬌氣了,不能有什麼事情就讓大人插手。

這也是另一類家長的做法,當發生搶玩具事件時直接忽略,不聞不問,愛幹嘛就幹嘛。

讓孩子“自由”的成長,會使得孩子不知是非,走向歪路,也會引起他人的反感。

│ 給孩子貼標籤

有一些家長非常極端,當孩子出現這種行為時,會直接給孩子貼一些標籤,比如你怎麼像個強盜呢,強盜才會搶別人東西呢?

給孩子貼上如此的標籤無疑是把孩子往這條偷或者搶的路上去帶領。

孩子在小的時候搶別人東西不屬於道德的範疇,惡意的對其貼標籤只會使得孩子誤入歧途。


為了防止孩子出門搶別人的玩具,引起不必要的麻煩,家長可以這樣做

◆ 給孩子灌輸別人的東西不能拿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離不開父母的教育和引導,當孩子出現這類行為時,家長就要意識到孩子可能是缺乏物權意識。

在家庭中的時候,儘量以“你的”,“我的”來訴說物件。讓孩子區分這種概念。告訴孩子別人的東西不能隨便拿。

即使想要也要徵得他人的同意。

漸漸孩子長大之後物權概念就會越來越明朗,也不會隨意拿別人的東西了。

◆ 合理的滿足孩子的需求

有家長限制孩子花錢,甚至孩子上學之後一分零花錢都不給孩子。

這種做法沒有讓孩子知道勤儉節約,反而把孩子逼上了不良的道路,去偷,去搶。

因此在家庭中父母不要太過於吝嗇孩子,當孩子提出需求時,家長也要合理的去滿足孩子。

​讓孩子知道只要在合理的範圍之內,父母都會去努力幫孩子達成,但是不合理的需求也要學會拒絕。

◆ 出門帶一個玩具和他人交換

如果自己家的孩子喜歡搶別人的玩具,家長出門的時候可以自己帶一個玩具。

當孩子看上別人家的玩具時,可以提出和他人交換,這樣也避免了彼此之間的尷尬和吵鬧。

◆ 適當的轉移注意力

家長帶孩子出門時,只要孩子有這種思想,其實都是可以看出來的。

此時家長可以立馬的把孩子轉移到其他地方去,比如孩子喜歡的東西,喜歡吃的零食,把孩子往其他方面轉移,孩子漸漸就會忘了這個事情,也避免了一系列的矛盾。

總而言之,孩子在小時候發生搶玩具的事件是非常正常的,其和孩子自身的素質、道德是無關的。

其關乎家庭的教育、個人的成長、思想上的誤區等等。

家長只要加以的引導和教育,隨著年齡的增長,這種事件就會逐步緩解。

37

玩具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這些兒童感冒咳嗽藥,別再給寶寶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