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川媽
寫作業磨磨唧唧、不專心;
練琴不認真、磨洋工;
一道極簡單的數學題,講了5遍還不會;
玩完樂高,滿地積木就是不收拾;
......
這樣的孩子,老母親該怎麼辦?
愛他們的我們,當然得挖原因、找對策,幫助孩子改正缺點、養成好習慣,變成更好的自己(吧啦吧啦...),但在此之前,我們肯定得先生氣啊~
有不少童靴問我,小川是不是很聽話,我是不是脾氣特別好?感覺我總是很淡定的樣子。
真可惜,兩個都不是。
❤
有天,川爸語重心長地跟我說:“陪兒子寫作業、練鋼琴時,能不能再溫柔一些?要有耐心,聲音再小一些,儘量面帶微笑。”
我斜眼瞪他一眼:“要不,您來?”
他自然不“敢”接手。
“放心吧,我有分寸。再說,我們倆‘公私’分的很清楚”。看他有些擔心,我稍微安慰他了一下。
別看我現在說的輕鬆,在剛成為媽媽的一段時間裡,我也“裝”的很辛苦。
從小被父母吼大,自己做了媽媽,總覺得比他們更懂科學育兒和正面管教,對孩子要溫柔、要有耐心,不能發脾氣。
時間長了,卻慢慢意識到,身為父母之前,我首先是個正常的人、不是神,並沒有服下去除七情六慾的“仙丹”。
再說,忍是忍不住的,總會在某個時間點爆發出來,憋得時間越長,殺傷力越大。與其大爆炸傷著孩子,然後後悔,不如學著一點點釋放。
更重要的是,我發現,孩子有能力接受正常的情緒變化,甚至有必要面對不同的情緒。這才是真實的世界,該有的樣子。
有一次,因為啥事忘了,我把小川訓了一頓。有些後悔,其實沒有多大的事,覺得自己有些誇張了。隔天想跟他“道歉”,但他更誠懇地跟我說:“媽媽,沒事的,你說我沒錯啊,本來就是我做的不對。以後我會注意的。”說完,抱了一下我,雲淡風輕。
相比之前,我一味壓抑自己的情緒,“假裝”溫柔耐心、苦口婆心跟他掰飭半天,有效的多。因為在無原則的溫柔之下,孩子很可能意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和錯誤,更別提修正自己的行為了。
當然,在孩子面前表達情緒是有技巧的,失控發飆、惡意攻擊,那不是教育孩子認識世界,而是傷害他。
美國麥克萊恩醫院精神病學副教授Martin A. Teicher,基於大樣本研究發現,長期遭受父母語言暴力的孩子,大腦結構會出現永久性的損傷。
❤
如何恰當表達自己的情緒,不把自己憋死,又不傷害孩子,這些年我摸索出了這些原則:
1.正面表達情緒,不要拐彎抹角
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正面表達你的不滿,比表面溫柔、暗裡藏刀,其實孩子更容易接受。
有些看上去很溫柔的爸媽,其實殺傷力更大。他們不打不罵孩子,但他們會諷刺挖苦他。
孩子練習鋼琴不認真,不直接、嚴肅地批評他:“專心練琴,不要東張西望!”
非得拐彎抹角地挖苦他:“哎呀,可惜這架鋼琴了。看來,很快,我就得把它放在鹹魚上,轉給更配得上的人了。”
孩子不傻,他當然聽得懂媽媽的意義,更聽得懂媽媽對他能力的質疑和嘲諷,這比訓他、罵他更難受,也很容易遭到他的反抗。
2.乾脆利落,不要絮絮叨叨
有時候,跟孩子掰飭長篇大論,我們講的起勁,人家早就“左耳朵進、右耳朵出”,壓根沒聽見。
這時,一個簡短有力的詞語,效果更加立竿見影,更能充分表達我們對他行為的不滿。
“小川,趕快練琴!”
“小川,吃飯前洗手!”
3. 制止他的行為,同時說出你的期待
光說令我們生氣的行為還不夠,還必須告訴孩子,我們想要他怎麼樣或期待他怎麼樣,為他改正行為指明方向。
比如,唸叨孩子玩樂高,扔得滿地都是、不收拾之後,我們更要告訴他怎麼收拾。是分類放回收納箱,還是聚攏到一個收納袋就可以。
給他選擇,明確地告訴他,他怎麼做才是正確的。
4. 注意!是表達情緒,不是宣洩情緒
孩子寫作業磨磨蹭蹭,我們很不滿、很生氣,這樣的負面情緒可以正常表達,表情嚴肅、語氣加重都可以,甚至明確告訴他,你這樣做,媽媽很生氣。
這些都是正常的情緒表達,但如果升級為歇斯底里的訓斥、甚至打罵孩子,那就是宣洩情緒了。
這時,我們其實已經不那麼在乎孩子或者他的作業,想的全是“我自己”,我的感受、我的情緒,我氣死了、我要發洩出來。
孩子不寫作業,氣的就把他所有的書和作業全都撕了。
這都不叫生氣,更不是教育孩子,這是洩私憤!孩子因此受到的傷害,盛怒之下的你根本看不到,也想不到有多重。
所以,面對孩子“不聽話”,我們不是不能生氣,而是不能被憤怒裹挾,用負面情緒攻擊孩子。
父母的“情商”,就是要在這些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告訴孩子,我很生氣,但我能控制情緒,依然冷靜、保持理智,讓我們一起來解決問題。
5.對事不對人,不要進行人身攻擊
從表達情緒到宣洩情緒,最明顯的轉變在於,是不是開始對孩子進行人身攻擊了。
很簡單的數學題,講了5遍還不會。“你怎麼這麼笨,你是豬腦子啊......“
這些充滿指責、批評味道的“你你你”,會像針一樣紮在孩子身上,這時,他才不會反思自己哪裡做錯了,如何改正,而是集中精力想如何自我防衛、如何反擊。
相比之下,使用“我”來表達看法或感受,可以更好地釋放情緒,讓孩子明白我們的意思和態度。可以從下面的兩種表達中清楚地體會“你”和“我”之間的差別。
“你”——“你怎麼還是不會,你太笨了!”
“我”——“我已經講了5遍了,還不會,我快累死了!”
6.三十六計,走為上策
實在按捺不住自己暴躁的情緒,那就暫時離開一會吧。
換個人來輔導孩子的作業,或者就讓孩子自己完成。到另外一個房間待一會,深呼吸,看會書平復心情。
每當這個時候,我還會翻翻他小時候的照片,看看他的笑臉,聊以慰藉、氣很快就消了。
然後,再回他的房間,繼續輔導他的作業。
7. 萬一情緒最終還是爆發了,儘快想辦法挽回
即使以上招數用的再好,總有時候,面對孩子,我們還是會失去控制,說出後悔的話或做出後悔的舉動。
我們懊惱自責的同時,更需要做的是,儘快挽回親子關係,找到避免再次發生類似情形的解決方法。
一定要找個機會和孩子談談之前的事情,平心靜氣地告訴他,我們當時的感受,為什麼態度不友善,並共同協商出避免再次出現類似情形的解決方案。這才是徹底解決我們負面情緒問題的根本。
前些天,小川練鋼琴的時候,陽奉陰違不認真。我提醒他好幾遍,他嫌煩,衝我吼了幾句。如果在平時我可能還能繃得住,但那天太累心情不好,一下子沒繃住,把他狠狠罵了一頓。
很後悔,於是在睡覺前,跟他坦誠聊了聊當時的心情和想法,”我不能接受你不認真的態度和對我的不禮貌“。他承認自己的態度問題,但同時也提出,以後如果我太累了就別陪他練琴的希望。就這樣,我們達成了相互諒解,並協商好了應對策略。
最重要的是,我們通過坦誠的溝通,再一次讓對方確信,雖然我們之間有衝突,但已經過去了,絲毫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親子之情。
❤
當被一些父母問及如何面對孩子的不當行為不發脾氣,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海姆· 吉諾特博士說:“你的表現可能會比你的感受更好一點,但不會好太多。”
所以,真的不用一味壓抑自己對孩子的不滿和負面情緒,辛苦裝出“和善”面孔。
不壓抑自己,同時不讓負面情緒傷害孩子;表達情緒但保持理智,同時幫助孩子修正不當行為,這才是養育孩子的真實狀態。
正因為做到如此,我才能和小川在作業戰場上的“刀光劍影”“血雨腥風”之後,立馬親密無間、勾肩搭背地從房間走出來,相親相愛地一起吃晚飯。
川媽說說昨天提前洩密了雙12活動方案,週末忙著帶娃、沒看到的朋友,我再提醒一下,以後別再找我秋後算賬啦。
可以用這幾個關鍵字,簡單概括一下:優惠券:300-100等大額優惠券、滿減優惠券、無門檻優惠券、切紅包等等;買多少送多少、0元購:淘寶店鋪下單的金額,可以轉為同比例的科學基金,可用於抵扣科考營、科學空間活動或課程費用;9.9元:原價99元的科學線上課,只要9.9元;下單有禮:單筆訂單前20名童鞋,將獲得價值199元的OverKet收納八件套;定時秒殺:14場12.12元的秒殺......
是不是很精彩?參加活動的所有商品都已經在我們的淘寶店鋪“小板牙嚴選”(店鋪淘口令:¥wHNUYEYBHW7¥)上架了,這兩天大家可以挑挑看,提前加入購物車,方便12月12日當天0點開搶。擔心錯過的,可以先關注店鋪(還能領無門檻優惠券),到時候會有微淘通知訊息~
-
1 #
-
2 #
大冷天的給你兒子說剃光頭。真疼你兒子。絕對是親孃
-
3 #
其實父母有的時候也會嫉妒孩子。也會有一種故意的洩憤心理。反正關係本來就不對等。沒有準備好還是不要孩子了。孩子也難過。父母也考慮一下自己家庭環境的營造。
-
4 #
好可怕啊。。。來個中年南人保護一下
-
5 #
我爸也撕了我所有的書,而且是好幾次,因為買的試卷沒寫完
-
6 #
小心人家想不開,我媽都不敢這麼對我……
撕書的話,有時候孩子也會傷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