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雙語教育”是最近幾年特別流行的一種嬰幼兒啟蒙形式。在孩子開始學習語言的時候,或早在孩子剛出生時,爸媽就努力營造雙語環境:讀英文原版繪本、聽英文兒歌、看英文動畫片……想讓孩子從小就成為一個“雙語娃”。

雙語學習(本文特指中文和英文)對孩子好處很多,學習外語不僅能滿足孩子交流的需要,多說一種語言就意味著可以和更多的人相聯絡;而且還能“鍛鍊”大腦,熟練使用兩種語言的人在某些認知功能上也具有優勢。

然而,關於孩子的雙語學習,有些爸媽依然有很多困惑、誤解,芝麻醬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關於雙語學習的一些誤解。如果爸媽被這些常見的“誤解”誤導,很有可能會錯過孩子最佳的第二語言啟蒙期。

誤解1:讓嬰幼兒接觸多種語言可能會導致他們的語言發展遲緩。

事實:每個孩子開口說話的時間都不一樣,早或晚更多是自身內因決定的。無論是單語環境還是雙語環境,孩子說話早或晚的機率其實是一樣的,不會因為多學了一種語言就導致語言發育遲緩。

在所有語言中,前語言發展的里程碑都是一樣的。和其他孩子一樣,大多數雙語孩子在一歲時說出自己的第一個單詞(如媽媽、爸爸);到兩歲時,大多數雙語孩子可以說出兩個單詞的短語(如我的球、沒有糖)。

一個會說兩種語言的幼兒可能會把一種語言的部分單詞和另一種語言的部分單詞混合在一起。雖然這可能會讓其他人更難理解孩子的意思,但這並不是語言發育異常或延遲的反映。單詞總數(孩子正在學習的兩種語言的單詞總數)與說一種語言的同齡孩子使用的單詞數量相當。

誤解2:對孩子說兩種語言可能會導致語言發展障礙。

事實:雙語孩子在學習語言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嚴重程度都和學習單語的同齡孩子差不多。如果一個雙語孩子有語言發展障礙,那這兩種語言會同時出現問題;即便不進行雙語學習,單學習一種語言也會有發展障礙。語言發展障礙不是由學習兩種語言引起的。

誤解3:學習兩種語言會使孩子感到困惑,有語言混亂的問題。

事實:語言學者Barbara Zurer Pearson研究發現,嬰兒一出生就能夠感知不同語言的差別了,尤其是全然不同體系的語種(如,中文和英文),孩子能清楚地知道這是兩種不同的語言。

雙語孩子會適時區分使用兩種語言,如,國際幼兒園的孩子回到家會跟爺爺奶奶說中文,但在學校就跟老師說英文。

有些雙語孩子偶爾會混淆語法規則,或者他們會在一個句子中使用兩種語言的單詞,這是雙語孩子語言發展的正常階段,並不意味著孩子感到困惑。對雙語孩子來說,中文是孩子更熟悉的強勢語言(畢竟是母語呀),而英語則是稍微陌生的弱勢語言。在使用弱勢語言時,孩子詞彙有限,組織成句比較困難,就會“借用”強勢語言的詞彙來彌補。

這種“雙語混用”只是暫時的,隨著弱勢語言的詞彙量增多,孩子慢慢就能夠只用這個語言進行表達了。

誤解4:雙語孩子一旦上學就會遇到學業上的問題。

事實:比起只學一種語言的孩子,雙語孩子可能對文字的寫法和讀音有更好的理解能力。研究表明,掌握兩種語言在學術上有很多優勢,如,出色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多工處理能力,以及更大的認知靈活性。

當然,雙語孩子最適合什麼樣的學校環境,取決於孩子的年齡。如果是幼兒園或小學,沉浸式英語教學環境是最好的;如果孩子學習英文比較晚,如,初高中孩子學習英語時,最好用他們熟悉的語言來指導、教學,即,用中文講解英文的規則。

誤解5:如果孩子沒有在很小的時候學習第二語言,那麼他永遠也不會流利地使用第二語言。

事實:儘管理想的語言學習期是生命的最初幾年——大腦發育最迅速的時期,但大一點的孩子和成人仍然可以流利地掌握第二語言,只不過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越早接觸第二語言,越容易掌握。通常孩子在7歲之前,可以相對輕鬆地掌握第二語言,從出生就開始啟蒙了哦。

誤解6:如果一個孩子不能同樣流利地使用兩種語言,他就不是真正的雙語者。

事實:許多會雙語的人都有一種主導語言,主導語言會隨著時間而改變,關鍵取決於語言的使用頻率。一個人對兩種語言的掌握不是同樣流利,並不意味他不是雙語者。

爸媽平常要儘量創造各種機會,讓孩子經常使用和練習英語口頭交流以及寫作和閱讀,將有助於孩子長期保留其第二語言。

要培養一個雙語孩子,爸媽要記住“30%”這個數字,也就是說,孩子在醒著的時間段裡,至少要有30%的時間暴露在第二語言中,這門語言才會成為孩子的“可使用語言”。

有意識地為孩子營造雙語環境,讓孩子長時間接觸新語言、每天都接觸。對爸媽來說,真的是一個很費精力(可能還很費財力)、很需要毅力去堅持的任務。

如果爸媽在孩子“懵懵懂懂”的年紀,就幫他掌握了一門新語言,那麼當孩子在未來因為這個工具而獲益良多時,他和你都會對現在的堅持不懈而充滿感激。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齊齊哈爾育兒」懷孕期間,打死也不能吃的其實只有 3 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