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熱播的綜藝節目中,奚夢瑤說到了自己在產後的身體變化,令人驚訝的是,她直言自己因為懷孕導致了脊椎錯位,坐久了就會感覺腰腿痛,非常痛苦。甚至有正骨師傅判斷她的脊椎問題要比常年混跡武打動作戲的吳京還要嚴重!
隨著二胎時代的來臨,懷上寶寶對大多數媽媽來說可能並不是一件特別高興的事兒,很多孕媽都會像奚夢瑤一樣,承受著“孕期腰腿痛”這樣的“甜蜜負擔”,這到底是怎麼回事?
孕婦腰腿痛原因多據研究顯示:有50%-70%的女性在懷孕期間會有腰痛的症狀,很多孕媽的腰痛症狀會一直持續到產後,甚至很長一段時間都無法有效緩解。
首先,最容易理解的是隨著胎兒的發育,羊水的增多,子宮開始逐漸增大,腹部日益向前凸起,軀體重心向前移。為了保持脊柱整體平衡,準媽媽站立時腰背肌必須用力收縮,使骨盆前傾,形成特有的挺腰姿勢,腰背肌持續收縮,產生疲勞,引起腰背痛。
另外,準媽媽在懷孕期間體內激素的變化,也會在一定程度上造成腰痛。這些激素的變化,一方面使關節韌帶鬆弛,以適應胎兒生長及日後分娩的需要,但另一方面,正是由於椎間小關節韌帶的鬆弛,引起小關節紊亂或錯位,使小關節周圍的神經遭遇某種刺激牽拉,從而出現疼痛感。
最後,由於準媽媽的活動量大大減少,基礎體力下降,導致準媽媽們經常長時間“葛優躺”在沙發上,甚至站立時也不能保持正常的姿勢,長此以往,腰痛來襲在所難免。
孕婦腰腿痛疾病多腰椎小關節紊亂
腰椎小關節紊亂可能就是奚夢瑤口中所謂的“脊椎錯位”了。當準媽媽體內雌孕激素產生變化時,會使小關節周圍韌帶鬆弛,如果此時腰部在進行某種活動時,腰椎小關節就會出現分離或滑動,有時會引發滑膜嵌頓,形成無菌性炎症,刺激神經末梢,引起腰背痛。在醫學上我們稱之為“腰椎小關節紊亂”。
另外,小關節發生紊亂後,其活動範圍會異常變大,導致椎間活動範圍增大,同樣會加速椎間盤退變,從而加重腰腿痛。
腰椎間盤突出症
漫長的十月懷胎對準媽媽而言是個大工程,可謂是每時每刻都會有腰椎間盤突出的風險。
在產前階段,妊娠末期的子宮體積較妊娠早期,在尺寸上增加了5-6倍,在容積上增加了3000-4000倍,在重量上增加了近20倍;子宮的增大,會導致身體重心向前轉移,腰椎前凸代償性增大,無疑使腰椎間盤突出的風險變大。
在分娩階段,如果是順產,持續的腹壓增加是腰椎間盤突出的巨大隱患。在產後階段,準媽媽肌肉韌帶進一步鬆弛,再加上缺乏鍛鍊,營養過剩,體重增加,都是產後腰椎間盤突出的危險因素。
骶髂關節綜合徵
骶髂關節綜合徵是孕婦腰腿痛最常見的診斷之一。在懷孕期間,骶髂關節可能會引起不適,女性荷爾蒙被釋放,允許身體的結締組織放鬆,這樣在分娩過程中,胎兒對骨性產道的擠壓,腹直肌及腹外斜肌的強力收縮、牽拉恥骨上附著點,都可透過暴力傳達,使骶髂關節錯位,我們稱之為“骶髂關節綜合徵”。
孕婦腰腿痛以預防為主保持良好姿勢
如果您的腰腿痛症狀嚴重,甚至影響到正常走路,就不要執著於每天運動,建議您以休息為主,讓脊柱放鬆,等症狀緩解後再恢復運動。在休息時,坐要坐能靠背的地方,以減輕背部壓力,睡覺時以平臥或側臥為主,常變換體位,以消除長時間一個姿勢帶來的腰肌疲勞感。
堅持適量運動
適量的室外活動對孕婦是有好處的,其中,最合適的就是散步了,既保證了運動的必需性,也避免了劇烈運動對孕婦的弊端。另外,建議孕婦儘量在平地上走路,以免道路不平導致摔跤,比如登山或爬樓梯,不僅危險,還會因為這種運動做功過多,增加孕婦腰部負擔。
控制體重
孕婦大吃特吃,營養過剩,體重增加過多,一方面肥胖的身軀給腰椎增加了很重負擔,另一方面會使寶寶過大,增加準媽媽分娩風險。因此,孕期要注意合理飲食,少吃甜食,多吃蔬菜水果,要少吃多餐,使孕期體重控制在合理範疇,切不可因懷孕大開吃戒或進補。
注意補鈣
懷孕產期,準媽媽對鈣的需求比平時會高很多。如果孕期裡沒有注意補鈣,很容易發生生理性缺鈣,嚴重的可引起骨質疏鬆、腰椎疼痛。因此,建議準媽媽們都要注意補鈣,多吃點含鈣豐富的食物,如奶類製品、海帶、紫菜、堅果、豆類、蝦皮及芝麻等,必要時可以吃鈣片。同時要適當補充維生素D,以促進鈣吸收。
總之,懷孕無小事,單一個腰腿痛就能把準媽媽折磨得夠嗆,準爸爸們還不趕緊去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