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有些產婦因為母乳不足或種種原因沒有辦法及時給孩子餵奶,因此配方奶粉成了媽媽們的首選,而生產出更營養更安全的配方奶粉就成了科學家和奶粉生產廠商不謀而合的目標。不過,市場上五花八門的配方奶粉廣告真的靠譜嗎?需要注意的是,本世紀初市場上流行的“健腦”配方歐米伽3DHA,被稱之為“腦黃金”,幾乎成了各大奶粉品牌的標配,可是學界對此卻不乏疑義,2017年知名非營利性國際組織考科藍(Cochrane)就發表過一份研究,認為DHA有益嬰兒大腦發育的說法並無科學依據。

目前,市場上很多奶粉品牌似乎脫離了配方奶粉無限接近母乳的初衷,變得越來越“超越”母乳,添加了很多母乳中沒有的成分,或者超出母乳成分的含量,那麼問題就來了:究竟該如何看待嬰兒配方奶粉?

翻開配方奶粉的發展簡史,不難發現其實母乳替代品從古至今都不乏需求。過去當出現產婦乳汁分泌不足或者產後不久產婦去世的情況,一些家境富裕的家庭僱用了奶媽,而有些孤兒院則採用驢奶或者羊奶來餵養,嬰兒直接吮吸母畜的奶頭,既避免了乳汁的二次汙染,也省去了製作奶嘴的麻煩。

隨著人們對細菌認識的逐漸深入,配方奶粉的問世讓餵養嬰兒變得簡單起來。據考證,最早申請並獲得專利的配方奶粉是1865年德國人Justus von Liebig發明的“嬰兒湯”(soup for infant),其主要成分是牛奶、碳酸氫鉀、小麥和麥芽粉。隨後出現了很多類似的產品,不過大多數有需要的家庭還是更願意使用罐裝牛奶等,並通過在輔食中新增橙汁和魚肝油來預防壞血病和佝僂症。

時至20世紀中葉,隨著營養學的進一步發展,混合了某些型別脂肪和蛋白質的配方奶粉相繼問世,其中還新增有某些維生素和礦物質,越來越接近母乳的營養成分。不過,配方奶粉與母乳還是存在顯著的區別,比如,當時喝配方奶粉的嬰兒更容易在早期出現腸道和呼吸系統不適、耳部感染等。因此,更安全健康的配方奶粉始終是人們孜孜以求的目標。

人乳低聚糖:種類多配比難

人乳中除了乳糖和脂肪以外,第三大營養成分就是種類多達200種以上的人乳低聚寡糖(HMOs)。這個大家族雖然被冠之以“糖”,卻並不能被胃腸道消化,但可以被腸道內定植的微生物水解併產生小分子有機酸,從而營養上皮細胞,降低結腸的pH值,促進鈣鎂鐵等物質的吸收。同時這些低聚糖還能扮演“誘餌”的角色,“捆”住有害菌,維持腸道粘膜屏障,抵禦病原微生物的侵襲。關於人乳低聚糖調節人體免疫的其他功能,目前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既然人乳低聚寡糖有這麼多功效,人們當然就想牛乳是否也同樣給力?可惜,從數量上看,人初乳中HMOs的含量為23g/L,成熟乳中的含量為7g/L,相比而言牛乳中的牛乳低聚糖(BMOs)含量則微乎其微;從種類上看,牛乳低聚糖也顯著少於人乳低聚糖。

在大規模人工合成某些種類人乳低聚糖的技術出現之前,配方奶粉廠商想通過新增一些低聚半乳糖或低聚果糖來達到類似人乳低聚糖的效果。然而2014年一份針對隨機選取的41種配方奶粉的實驗表明,這些新增物雖然看起來是安全的,卻並沒有明顯的健康益處。

現在,有賴於酵母和細菌基因工程的發展,大規模合成某些種類的人乳低聚糖已經成為現實。在雀巢公司出資開展的一項實驗中,嬰兒喝了新增兩種人工合成的人乳低聚糖的配方奶粉之後,與未新增奶粉對照組的嬰兒相比,在一週歲以內患支氣管炎症、呼吸道感染以及使用抗生素的比例均較低。實驗人員同時承認潛在的益處有待於更大規模的研究。

這樣看來沒準兒這個發展方向是對的,可是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的營養學家Lars Bode卻不那麼樂觀。他和同事在2018年曾以來自印度的產婦為研究物件,發現當母乳中某三種人乳低聚糖比例偏高時,其哺乳嬰兒受到輪狀病毒感染的發病率更高;同時,實驗室細胞培育的結果也顯示,這三種人乳低聚糖促進了某些細菌的快速繁殖,而這些細菌能導致嬰兒產生嚴重的腸道感染。Lars Bode認為,如果在配方奶粉中人為地大劑量新增某些種類的人乳低聚糖,可能會由於人乳低聚糖的種類失衡而導致新的麻煩。也許,同時新增5至10種人乳低聚糖更加有利嬰兒健康,可是具體選取哪些種類以及搭配比例是多少,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還有實驗測試了將不同的益生菌直接新增進奶粉的效果,結果也是喜憂參半:有的菌種對腹瀉有緩解作用,能使大便軟化,可是大多數並沒有出現特別的功效。

乳鐵蛋白:提高免疫力?

乳鐵蛋白是乳汁中含量很高的一類蛋白質,在人乳中的含量遠遠高於牛奶。乳鐵蛋白能通過爭奪病菌生長所需的鐵元素而抵禦病菌,還能穿透某些細菌的細胞膜。既然乳鐵蛋白的作用這麼強大,在配方奶粉中新增是不是真管用呢?

據一份來自中國的報道稱,與呼吸和腹瀉相關的疾病患病率在奶粉新增乳鐵蛋白之後,分別下降了32%和35%;美國另有一份小規模的研究顯示,呼吸道感染因此下降70%。不過,在截至目前公開發表的規模最大的一次研究中,美贊臣公司共調查了480個美國嬰兒,結果發現儘管添加了乳鐵蛋白的奶粉對嬰兒是安全的、可耐受的,卻並未減少感染或過敏症狀。即便如此,美贊臣公司至今仍然在其售價最貴的奶粉中,將乳鐵蛋白作為一種“免疫支援蛋白”當成賣點加以推銷。

乳脂球膜:促進認知能力發育?

從哺乳動物體內直接分泌出的乳汁中,脂肪是包裹在由磷脂、膽固醇和多種蛋白質(包括乳鐵蛋白)構成的三層球膜中的。美國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的食品科學家Bruce German認為,這些乳脂球膜的合成受哺乳動物的泌乳基因所控制,機理非常複雜。可是在嬰兒配方奶粉的製作工藝中,都是以無脂奶粉為基礎,再新增植物油作為脂肪來源。“從進化的觀點看它非常重要,” Bruce German在對乳脂球膜評論時說道,“可惜我們卻把它給扔掉了。”

科研人員又把目光轉向了牛奶:他們從加工芝士、黃油等乳製品時產生的副產品中,提取出牛乳脂球膜新增到奶粉中。Bruce German認為這也許是個好辦法,但由於對人乳中的乳脂球膜缺乏足夠的研究,所以很難衡量這種新增物的實際效果。“尷尬的是,我們甚至還不知道它的所有成分,對其作用機理更是知之甚少。”

不過還是有人對新增牛乳脂球膜的效果進行了研究,只不過結果卻令人更加困惑。雀巢公司在法國和義大利開展的一項研究表明,嬰兒發育正常並且對牛乳脂球膜能夠耐受,但並沒能因此而少生病。令人擔心的另一個結論是,實驗中飲用了兩種配方奶粉之一的嬰兒與正常嬰兒相比,得溼疹的比例竟然要高出4倍。溼疹表現為皮膚髮炎、紅腫、瘙癢,往往預示著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和哮喘。

瑞典奶粉品牌森寶開展的另一研究卻未得出這麼嚇人的結論。不僅如此,他們發現嬰兒飲用了新增牛乳脂球膜的配方奶粉,在出生後6個月內耳部感染的機率更低,在12個月大時其認知能力比普通奶粉組高4個點,與接受正常母乳餵養的嬰兒相當。現在美國的嬰兒配方奶粉市場上常能看到這樣的廣告:新增牛乳脂球膜“和母乳一樣能促進認知能力發育”。

美國得克薩斯大學奧斯丁校區戴爾醫學院的新生兒學專家Steven Abram對此充滿疑慮,他指出森寶公司研究中使用的“貝利嬰幼兒發展量表”並不適合。“你無法通過在月齡12個月時用貝利表得出的如此細微的差別,來判斷這孩子將來有沒有可能上麻省理工。”看來,如果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就一定要喝某種奶粉,那一定是想多了。

母乳的優勢奶粉無法比擬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兒科專家Helen Hughes稱,她不會向家長推薦某種配方奶粉更好,因為她擔心這樣會讓家長不必要地頻繁更換奶粉,甚至選擇更昂貴的品牌——同一家公司的新配方奶粉往往會比標準配方奶粉在價格上高出50%以上。Helen Hughes說:“作為一名醫生,我真心希望他們在新增之前可以給出更多的確鑿證據。畢竟,家長不太會購買‘沒有健腦功效’的配方奶粉。”

除了這些未必靠譜的新增物讓配方奶粉廣告上的說辭大打折扣以外,母乳其實還有很多強大的功能,配方奶粉至今無法具備。

2013年的一份研究表明,當母嬰同時感冒時,母乳中的白細胞會激增64倍。該項研究的領銜作者西澳洲大學的細胞學家兼泌乳研究專家Foteini Kakulas認為,如此巨大的變化說明母乳中的免疫物質在最需要的時候會顯著增加。更神奇的是,如果僅僅是嬰兒生病而母親健康時,母乳所含白細胞也會增長13倍。據猜測,這也許是嬰兒的唾液進入母親的乳腺,發出了“警報”。

新生兒的父母往往都有這樣的經驗:熊孩子黑白顛倒,睡眠時間變化無常,恰恰母乳中就含有促眠激素、褪黑素、色氨酸等,對嬰兒建立正常的睡眠規律能起關鍵作用。據2016年的一項研究顯示,母乳中褪黑素的水平在夜間平均比白天高近5倍;2017年的另一份報告稱,清晨時母乳中的皮質酮和皮質醇水平比下午時更高,而這兩種激素具有喚醒肌體的作用。

乳汁中的蛋白質、脂肪、糖、荷爾蒙以及其他成分會因人而異,可是有人通過觀察恆河猴、奶牛等還發現,同一個母親餵養不同性別幼崽時分泌的乳汁也有差別:餵給母仔的奶量更多,餵給公仔的乳汁中脂肪含量更高,其中原因還不得而知。

2007年有科學家從人乳中發現了意想不到的“好東西”:幹細胞。這些幹細胞具有很大的可變性,能發育形成多種身體組織。2014年科學家追蹤了母鼠乳腺中的幹細胞,發現它們通過乳汁進入幼鼠體內後,穿過胃壁進入迴圈系統,並參與了身體組織的發育。

本欄目責編:崔悅

網編:劉暢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剖宮產“挨一刀”就行?看完這個流程,你可能就不覺得簡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