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育兒>

正文字數:1892字

閱讀時長:約6分鐘

經常在一些公共場所碰到熊孩子,商店的門口,服裝店的門口,玩具店的門口……隨處可見吵鬧的孩子和訓斥人的家長。這年頭生活條件不差,可是孩子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到底該不該滿足孩子呢?

對孩子有求必應看起來是愛,其實對他的傷害更大。一次點頭讓父母一時輕鬆,卻會使得孩子陷入“棘輪效應”,父母們需要謹慎些。

小雨家裡經濟條件比較好,自己的父母就是雙職工,小雨自己和丈夫都是獨生子女。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從小吃穿用度都是有層次的,有了孩子後,他們也希望可以給孩子這樣的生活,至少在生活質量上,給予一定的保障。

隨著時間慢慢推進,孩子長大了。興許是因為寵愛太多,孩子的脾氣並沒有爸爸媽媽那麼好,儘管是女孩子,但是貌似一點兒都沒有繼承到媽媽溫柔的氣質和一副好脾氣。反而有些不講禮貌,很難說道理。

有一次一家人去餐廳吃飯,孩子硬是要玩一個擺在大廳的玩偶,其實那是餐廳做活動的道具,只有這一個。孩子無法理解為什麼不可以,難道用錢買還不可以嗎?

於是,孩子一哭二鬧,硬生生的讓爸爸媽媽和餐廳經理談了很久,才把那個道具帶回了家。結果,沒幾天孩子就不要了,閒置在家。

每一位父母都必須正確對待孩子的需求。再寶貝的孩子也需要一份規則意識和分寸感,無論處於哪個年紀,都不能為所欲為,父母們該清楚。

家長為什麼會對孩子有求必應?

A、覺得孩子還小

“孩子還那麼小,滿足一下他怎麼了?”

現在許多年輕的寶媽都比較追求當下的幸福。也就是說,對於生活的質量要求比較高,面對生活的需求,也是大方不已。

這樣的習慣自然而然地會沿用到孩子的身上,覺得孩子小,更需要多多見識好的東西,尤其是家裡有老人的情況,更容易把年紀小當成隨便滿足孩子的理由。

2、過度寵愛

有的時候家長也會覺得,這樣是不是不好呢?但是因為家裡只有這麼一個孩子,或者說家裡的傳統就是這樣,使得爸爸媽媽們不得不滿足孩子,否則像對不起他們一樣,心裡負累。

實際上,這就是對孩子的過度寵愛,不答應不是委屈,家長們該認清這一點。

3、減少麻煩

例如在商場裡,孩子大吵大鬧,不達目的的話,一定不會善罷甘休,爸爸媽媽不滿足自己,便去地上滾。

許多家長看見這樣的情形都會覺得丟臉,出於公共場合,不要打擾被人的顧慮,他們在勸說未果的情況下,便會選擇滿足孩子。一來保住了自己面子,二來也節省了不少的麻煩。

別把對孩子的有求必應不當回事,瞭解棘輪效應後你便會發現,這樣的惡果只是會越來越爛,孩子成長明顯受阻。

什麼是“棘輪效應”

棘輪效應很簡單,它指的是人們會在某一種環境或者情景中,形成固定的習慣,一旦這種習慣形成,想要改變會變得很難。

就拿家長們的有求必應來說,孩子習慣了爸爸媽媽對自己一鬧就順從的事情,那麼在之後的很多事情中,孩子都會沿用這樣的習慣,變成:只要你不滿足我,我就鬧;只要想獲得一樣東西,就開始苦等。

這樣的習慣嚴重影響孩子的思想,價值觀念等。對父母這樣無賴或許行得通,但是當這種習慣融入到社交當中,孩子很容易就被排斥了,家長們還覺得無所謂嗎?

家長該如何避免讓孩子變得任性驕縱?

A、制定規則

在孩子們形成自覺的思想意識之前,規則是約束、改變他們最好的方式。正所謂“無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家庭,一個孩子的教育,更需要規則的約束,才能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

家長們不妨在買東西等問題上和孩子約法三章,在合理的範圍內滿足,切勿過度。

B、學會延遲滿足

等待的效果會比家長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一些家長不耐心,孩子鬧了就答應,一點兒等待孩子反應的機會都沒有。

試著延遲滿足孩子,不要在當下下結論,透過等待一段時間,看看孩子是不是真的想要,來判斷該不該滿足等,這樣或許更合適

在這裡提醒大家,“棘輪效應”告訴我們需要正確對待孩子的無理要求,避免讓孩子變得任性驕縱,父母的想法和行為,需要進行一定改變。

15
最新評論
  • 家有院子別空著,有多少種多少,耐寒耐旱,而且果實吃不完
  • 學霸產婦坐月子破譯密碼,獲國家獎勵七百萬,過來人:不可取